[转载]山东省2021届高考12月模拟作文及优秀作文
(2021-01-12 09:57:15)
标签:
转载 |
分类: 备考指导 |
原文地址:山东省2021届高考12月模拟作文及优秀作文作者:
山东省2021届高考12月模拟作文及优秀作文;2020年新高考全国卷(海南卷)
山东省泰安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四、写作(60分)
23.按要求写作。(60分)
请以“风景这边独好”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不得抄袭、套作。
【分析】本题考查命题作文写作,需要与“风景这边独好”为题写作。“风景”的一般指风光、景色,包括自然的与人文的,也可以引申为一定社会范围内的形势、面貌、状态等;“这边”是近指,与“那边”相对;“独”有两种理解,只有,独特。明白了这些,“风景这边独好”就有了多元理解,写作的开放性是很大的。
一、介绍你所生活或与你有密切关系的某个地方独特的“风景”,站在你的视角,写成有自我特色的风物志类的散文。如可介绍校园的“独特”的风貌,既要写出客观的校园风貌,又要写出内在的文化内涵(包括人的精神状态)。
二、学会“追问”,“风景这边独好”只是表象,要挖掘这种表象背后的实质、根由。
三、将“风景这边独好”理解为人的心理现象。有两种情况:一是自我感觉“过度”良好,看人、看事、看物,除了“这边独好”外,别处统统“不好”。这种心理很容易使人闭关自守,拒绝新的元素,最终被时代所淘汰。二是乐观自信,不管处境如何,总是相信只要努力奋斗,就一定能创作“风景这边独好”的奇迹。
四、与“这山望着那山高”相对照会发现,“风景这边独好”是矫治“身在福中不知福”心态的良方。这些人在工作、事业、生活等方面总是羡慕别人,不能发现自己身边的“风景”而失落、郁郁;对这些人而言,“风景这边独好”无疑是警示、是提醒、是劝戒,启发他们善于发现并珍惜自己身边的“风景”,让人生充满快乐。
现实生活中那些为民请命者、勇力潮头者、默默奉献者也同样构成生活中一幅幅亮丽的风景。“风景”可以实指自然界中的美丽景色,有趣或者感人的场景,也可以虚指某一份情感,心田的某一个角落,某一本书,某种感悟等等。在具体写作中,很多选题都可以入文,比如迤逦生香的课堂:师生同堂演示的芳华,言笑晏晏的精彩;梦中萦系的乡村:炊烟袅袅的情愫,野花盛放的绮丽,乡农劳作的活力;令人心驰神往的自然风景:彪炳青史的武侯祠,诗文并茂的黄鹤楼,驰名中外的水绘园,都是璀璨夺目的人文风景。
【解答】风景这边独好
不必羡慕别人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必追求别人或深或浅的精神世界,因为自己本身就是一道亮丽的风景,风景这边独好。
生活或喜或悲,但我们不需太过去在乎,那只是这边风景的些许点缀不过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多少令人回味的瞬间。
【点评】做命题作文时,不要看到题目就忙于动笔,要养成动笔之前想周全的习惯。在审好题目后,先确定一个写作的中心,然后列出提纲,根据所列的提纲去写作文,这样写出的文章才会主次分明,条理清楚,使人一目了然。
一、认真审题,明确题意,仔细地弄清题目的要求,重点和范围,这是做好命题作文最关键的第一步。
二、确定中心,选好材料。
三、列好提纲,确定详略。
以上三步做好了,你就可以按提纲进行作文了,这样写出来的作文,就可以避免选材不当、文不对题,或者结构混乱、条理不清,或头重脚轻、主次不分,甚至没有中心的毛病。
山东省临沂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振华高中坚持“阳光体育”,强化落实早操跑操制度,但就课间操开展的问题,大家有着不同的看法:
有人认为,高中生的体育锻炼贵在锤炼意志,所以课间操应继续以跑操为主,跑步保持队列能增强集体意识、提升专注力,喊口号可以宣泄负面情绪,缓解学习压力;
也有人认为,体育锻炼更应该享受乐趣,课间操可以做健身操、跳广场舞、跳绳等,增加趣味性,做到劳逸结合,才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还有人认为,像甘肃酒泉的学生跳敦煌舞一样,开发具有自身文化特色的校本资源,做到体育与美育、传统文化的融合………
假如你是该校学生申强,请你结合材料内容,就课间操的开展给学校写一篇建议书,体现自己的认识和思考,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要求:自拟题目,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山东省济南一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四、写作。 (60 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2020
年五四青年节前夕,一段名为《后浪》的演讲视频火遍朋友圈,其中有这样一段话:“我看着你们,满怀感激。因为你们,这个世界会更喜欢中国,因为一个国家最好看的风景,就是这个国家的年轻人!因为你们,这个世上的小说、音乐、电影所表现的青春就不再是忧伤、迷茫,而是善良、勇敢、无私、无所畏惧;是心里有火,眼里有光!”对此,你有何感想?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23.参照2020年高考评分标准。
题目解读:材料所引述的这段《后浪》里的话是将对青年的期待用“感激”的语气说出,消除强加于人的感觉。与之前两段希望青年以其性格(流行、包容)贡献时代不同,本段提出了对青年性格的要求:善良、勇敢、
无私、无所畏惧等。
这段话里有两个群体,“我”可以理解为前辈、中年一代。“你们”,则是现在的青年人。
题目要求: “对此,你有何感想?”
“你”,定位为当代高中生,青年一代的一部分。写作角度不要定位为“你们”“他们”,或者“他们”
“我们”等混用。可以从作为青年一代,如何理解前辈对青年一代的认可、赞美和期待入手;
也可以从怎么看待自己在
内的青年一代入手(比如青年一代确能担当如此赞誉,青年一代会成长地更让前辈骄傲)。
另,观点要紧扣题目所给的材料,即谈谈对这段话的理解。不要超越这段话的内容,去评价这段视频
或者这段视频播出后与此段话内容无关的社会反响。
评分细则: 1.一类文:60—53(15%)
能做到简练、精到地点评题目中的材料,进而亮明观点。
结构递进,或平行并列 2 层以上,但逻辑欠严密。
忽视了题目中的材料,对材料未做评价。中心论点偏离材料。
如将重点放在讨论“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上。如通篇都写青年是什么样的,与题目材料中的观点关联不大,未讲明要论证什么。
5.五类文:29—0,大段抄袭、完全抄袭等。
山东省德州市2021届高三上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成长是我们人生中永恒的话题。有人说,成长就是说的少了,做的多了;有人说,成长就是今天比昨天更能看透事物,并且处理事情比昨天更为得当;还有人说,成长就是超乎昨天的自己。对于成长的理解,由于出生环境、家庭背景、求学经历等因素的差异,每个人在心里面都会拥有自己独特的诠释。
请写一篇文章,可以是你对成长的思考,一也可以是你在成长过程中经历的事。
要求:不要泄露个人信息;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感悟成长
成长,是尖尖小笋努力抽节,长至剑拔十寻;成长,是稚嫩雏鸟傲对风雨,勇敢开始第一次飞翔。成长是娇花挺过雨打风吹,成长是弱鱼游过大江大浪。成长是一场跌跌撞撞的旅行,父母仅是导游而非拐杖,我们需得用宽容和智慧去赢得别人的尊重,去获得成长。
年仅7岁的男孩在球被抢走后拒绝了父亲的帮助,在一旁耐心等待,抓住机会传球,融入了那些原本抢了他的球的大孩子们中间。他不仅收回了玩球的权利,也收获了一群伙伴。试想,如果男孩不愿宽容他人,不愿动用自己的智慧去解决问题,只知依靠父亲收回球,那他便只能一个人继续孤独地玩球,不能交到新朋友,更不能获得这一次成长。宽容和智慧是成长路上的必需品。
《周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成长并不是针锋相对,学会宽容才会让成长的过程更加和谐美好。张良遭遇桥上老人,老人脾气极差,屡次故意将鞋扔下桥,并命令张良去捡。张良宽容了刁钻的老人,甚至亲手为老人穿鞋,不仅获得了意外之喜——一本奇兵书,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对万事的包容,学会了宽以待人,获得了心灵的洗涤。宰相肚里能撑船,小人心眼里估计连根针都放不下。成长不仅仅是身体长大的过程,更是心灵“长大”的过程。学会宽容,扩展你的心灵,让缤纷的万事万物有容纳的地方,才会让你得到成长。
多少人曾感叹成长的道路上一片迷茫,多少人曾在成长的道路上举步维艰。智慧是成长道路上的那盏明灯,引领我们避免误入歧途。在安妮•莎莉文老师到来之前,海伦•凯勒仅是个无知的女孩,浑浑噩噩不知所终。直到她从老师那里获得了知识,她的世界似乎一下子明亮起来。她学会思考。她获得智慧。她的智慧引领着她前进,即使身处黑暗也踏出一条光明的路来,就这样,她一步一步成为当代最杰出的女性之一。若没有智慧的引领,想必海伦•凯勒还在黑暗的泥沼里苦苦挣扎。旅人上路姑且需要一盏灯,我们走在凶险成倍的成长之路上,又怎会不需要这盏智慧的明灯呢?
以宽容为基,以智慧作引,让成长的爬山虎一点一点越攀越高,终有一天,它将到达我们曾梦想的彼方,长成我们所希望的模样。
山东省泰安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四、写作(60分)
23.按要求写作。(60分)
请以“风景这边独好”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不得抄袭、套作。
【分析】本题考查命题作文写作,需要与“风景这边独好”为题写作。“风景”的一般指风光、景色,包括自然的与人文的,也可以引申为一定社会范围内的形势、面貌、状态等;“这边”是近指,与“那边”相对;“独”有两种理解,只有,独特。明白了这些,“风景这边独好”就有了多元理解,写作的开放性是很大的。
一、介绍你所生活或与你有密切关系的某个地方独特的“风景”,站在你的视角,写成有自我特色的风物志类的散文。如可介绍校园的“独特”的风貌,既要写出客观的校园风貌,又要写出内在的文化内涵(包括人的精神状态)。
二、学会“追问”,“风景这边独好”只是表象,要挖掘这种表象背后的实质、根由。
三、将“风景这边独好”理解为人的心理现象。有两种情况:一是自我感觉“过度”良好,看人、看事、看物,除了“这边独好”外,别处统统“不好”。这种心理很容易使人闭关自守,拒绝新的元素,最终被时代所淘汰。二是乐观自信,不管处境如何,总是相信只要努力奋斗,就一定能创作“风景这边独好”的奇迹。
四、与“这山望着那山高”相对照会发现,“风景这边独好”是矫治“身在福中不知福”心态的良方。这些人在工作、事业、生活等方面总是羡慕别人,不能发现自己身边的“风景”而失落、郁郁;对这些人而言,“风景这边独好”无疑是警示、是提醒、是劝戒,启发他们善于发现并珍惜自己身边的“风景”,让人生充满快乐。
现实生活中那些为民请命者、勇力潮头者、默默奉献者也同样构成生活中一幅幅亮丽的风景。“风景”可以实指自然界中的美丽景色,有趣或者感人的场景,也可以虚指某一份情感,心田的某一个角落,某一本书,某种感悟等等。在具体写作中,很多选题都可以入文,比如迤逦生香的课堂:师生同堂演示的芳华,言笑晏晏的精彩;梦中萦系的乡村:炊烟袅袅的情愫,野花盛放的绮丽,乡农劳作的活力;令人心驰神往的自然风景:彪炳青史的武侯祠,诗文并茂的黄鹤楼,驰名中外的水绘园,都是璀璨夺目的人文风景。
【佳作】
风景这边独好
不必羡慕别人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必追求别人或深或浅的精神世界,因为自己本身就是一道亮丽的风景,风景这边独好。
--题记
生活或喜或悲,但我们不需太过去在乎,那只是这边风景的些许点缀不过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多少令人回味的瞬间。
山东省济南一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四、写作。 (60 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2020
年五四青年节前夕,一段名为《后浪》的演讲视频火遍朋友圈,其中有这样一段话:“我看着你们,满怀感激。因为你们,这个世界会更喜欢中国,因为一个国家最好看的风景,就是这个国家的年轻人!因为你们,这个世上的小说、音乐、电影所表现的青春就不再是忧伤、迷茫,而是善良、勇敢、无私、无所畏惧;是心里有火,眼里有光!”对此,你有何感想?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题目解读:
材料所引述的这段《后浪》里的话是将对青年的期待用“感激”的语气说出,消除强加于人的感觉。与之前两段希望青年以其性格(流行、包容)贡献时代不同,本段提出了对青年性格的要求:善良、勇敢、
无私、无所畏惧等。
这段话里有两个群体,“我”可以理解为前辈、中年一代。“你们”,则是现在的青年人。
题目要求:“对此,你有何感想?”
“你”,定位为当代高中生,青年一代的一部分。写作角度不要定位为“你们”“他们”,或者“他们”
“我们”等混用。可以从作为青年一代,如何理解前辈对青年一代的认可、赞美和期待入手;
也可以从怎么看待自己在
内的青年一代入手(比如青年一代确能担当如此赞誉,青年一代会成长地更让前辈骄傲)。
另,观点要紧扣题目所给的材料,即谈谈对这段话的理解。不要超越这段话的内容,去评价这段视频
或者这段视频播出后与此段话内容无关的社会反响。
评分细则:1.一类文:60—53(15%)
能做到简练、精到地点评题目中的材料,进而亮明观点。
结构递进,或平行并列 2 层以上,但逻辑欠严密。
忽视了题目中的材料,对材料未做评价。中心论点偏离材料。如将重点放在讨论“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上。如通篇都写青年是什么样的,与题目材料中的观点关联不大,未讲明要论证什么。
5.五类文:29—0,大段抄袭、完全抄袭等。
山东省德州市2021届高三上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成长是我们人生中永恒的话题。有人说,成长就是说的少了,做的多了;有人说,成长就是今天比昨天更能看透事物,并且处理事情比昨天更为得当;还有人说,成长就是超乎昨天的自己。对于成长的理解,由于出生环境、家庭背景、求学经历等因素的差异,每个人在心里面都会拥有自己独特的诠释。
请写一篇文章,可以是你对成长的思考,一也可以是你在成长过程中经历的事。
要求:不要泄露个人信息;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佳作】
感悟成长
成长,是尖尖小笋努力抽节,长至剑拔十寻;成长,是稚嫩雏鸟傲对风雨,勇敢开始第一次飞翔。成长是娇花挺过雨打风吹,成长是弱鱼游过大江大浪。成长是一场跌跌撞撞的旅行,父母仅是导游而非拐杖,我们需得用宽容和智慧去赢得别人的尊重,去获得成长。
年仅7岁的男孩在球被抢走后拒绝了父亲的帮助,在一旁耐心等待,抓住机会传球,融入了那些原本抢了他的球的大孩子们中间。他不仅收回了玩球的权利,也收获了一群伙伴。试想,如果男孩不愿宽容他人,不愿动用自己的智慧去解决问题,只知依靠父亲收回球,那他便只能一个人继续孤独地玩球,不能交到新朋友,更不能获得这一次成长。宽容和智慧是成长路上的必需品。
《周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成长并不是针锋相对,学会宽容才会让成长的过程更加和谐美好。张良遭遇桥上老人,老人脾气极差,屡次故意将鞋扔下桥,并命令张良去捡。张良宽容了刁钻的老人,甚至亲手为老人穿鞋,不仅获得了意外之喜——一本奇兵书,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对万事的包容,学会了宽以待人,获得了心灵的洗涤。宰相肚里能撑船,小人心眼里估计连根针都放不下。成长不仅仅是身体长大的过程,更是心灵“长大”的过程。学会宽容,扩展你的心灵,让缤纷的万事万物有容纳的地方,才会让你得到成长。
多少人曾感叹成长的道路上一片迷茫,多少人曾在成长的道路上举步维艰。智慧是成长道路上的那盏明灯,引领我们避免误入歧途。在安妮•莎莉文老师到来之前,海伦•凯勒仅是个无知的女孩,浑浑噩噩不知所终。直到她从老师那里获得了知识,她的世界似乎一下子明亮起来。她学会思考。她获得智慧。她的智慧引领着她前进,即使身处黑暗也踏出一条光明的路来,就这样,她一步一步成为当代最杰出的女性之一。若没有智慧的引领,想必海伦•凯勒还在黑暗的泥沼里苦苦挣扎。旅人上路姑且需要一盏灯,我们走在凶险成倍的成长之路上,又怎会不需要这盏智慧的明灯呢?
以宽容为基,以智慧作引,让成长的爬山虎一点一点越攀越高,终有一天,它将到达我们曾梦想的彼方,长成我们所希望的模样。
高考作文真题解:2020新高考全国卷(海南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无论读书还是行路,我们都会与地名不期而遇。有些地名很容易让你联想到这个地方的自然特征、风土民情、历史文化、著名人物等;有些地名会唤起你的某种记忆与情感,或许是一段难忘的故事,又或它对你有着特殊的意义。
电视台邀请你客串《中华地名》主持人。请以“带你走近
”为题(补充一个地名,使题目完整),写一篇主持词。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切合身份;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一、审题指津
本题是创设情境+定向引导的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材料前两句话引出了写作对象“地名”,第三句话是对“地名”的抽象升华,可以看出命题人对地名的认可和赞美,以及隐含的希望保护传统地名的愿望。所以,考生一定要用文化视角、历史视角感悟地名,体会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体会中华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和人文精神,增强文化自信,理解、认同、热爱中华文化,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使命感。考生在写作时应该有镜头感,再加上空间轴和时间轴,有时间与空间推移的纵深之感,效果会更佳。
本题创设真实情境“电视台邀请你客串《中华地名》主持人”,请你以“带你走近
”为题,写一篇主持词,直接对接课标中“当代文化参与”学习任务群。考生是应注意身份意识、对象意识和交流意识,要体现自己作为主持人对地名的思考,体现与观众的交流、分享。考生需要明确主持词的几大要素和一般格式,要有和主题相契合的开场白,台词表述要拉近与听众的距离,要有结束语,对于主办单位的祝愿也是必要的。
二、满分作文
带你走近周庄
各位观众朋友:
大家好!欢迎来到《中华地名》,我是主持人远远。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无论是读书还是行路,我们都会与地名不期而遇。有一个地方,张艺谋的电影《摇啊摇,摇到外婆桥》曾在那里拍过外景。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个地方——中国第一水乡周庄。
周庄位于上海、苏州、杭州之间。古书记载,周庄四面环水,咫尺往来,皆须舟楫。全镇依河成街,桥街相连,古桥流水,粉墙黛瓦,古朴幽静,风景明丽,民风淳朴,是中国吴地文化的摇篮、江南水乡的典范。
走近周庄,要看看这里的水。水是周庄的灵魂。周庄,是水做的。水,铸就了周庄的身量。因为水,周庄雅成诗,美成画。微风吹拂着,周庄的水一路奔流,涓涓不息,浅吟低唱,编织出天光云影。那些岸上的石桥、古宅、绿树在灵动的流水中招摇着,欢笑着。周庄的水,有着漓江水的绿,有着万泉河水的清。看着这清绿潺湲的水,你些许惆怅的心情顿时就会烟消云散。也许,一碗周庄的清水煎红尘,能把所有的不快都送走。白天,周庄在水里行走;晩上,周庄安详地睡在水上。“春水碧于天”,但凡见过周庄水的人,心里都会种下纯净。
走近周庄,要看看这里的桥。桥是周庄的特色。桥犹如周庄的衫扣、流苏,点缀着周庄。周庄的双桥感动了陈逸飞,于是《故乡的回忆》横空而出,惊艳了世人,周庄从此更为世人所知。宋元明清时代修建的10来座拱桥,满身沧桑,纵横交错,千姿百态,撑起了水乡的天空。晨光夕照下摇橹的船娘,缓缓地摇着船桨,划开碧绿的清波,摇呀摇,摇到外婆桥旁,摇出水乡十里风光。有时候船娘会来一支江南小曲,桨声和歌声一同奔放,“画船听雨眠”,你折叠的心情也会依次打开,与桥与船铺成织锦。
走近周庄,要看看这里的厅。周庄的厅是热闹的。熙来攘往的游客,把沈厅、张厅挤得满满当当。盏盏灯笼焕彩,把周庄的夜色擦亮。远道而来的粤调、秦腔,在厅堂茶楼酒肆里,与吴侬软语共话家常。
千年的周庄,一直深受作家、画家、摄影师青睐,有“东方威尼斯”的美誉。周庄的美是古朴厚实的美,是返璞归真的美。周庄丰稔的水乡文化,沉淀在陈逸飞的丹青里,记录在张艺谋的胶片上。
不走周庄,不知桥多;不到周庄,不知水美;不游周庄,不知人情纯。白居易遗爱在江州,周庄又是谁的遗爱呢?现在,到了我们该向烟雨江南、碧玉周庄说再见的时候了。
感谢您的观看,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点评:
底蕴深厚。走进周庄,考生从周庄的地理位置、文化地位谈起,为我们呈现了一个立体的、富有吸引力的周庄,足见其丰富的知识积累。在介绍中融入了张艺谋电影《摇啊摇,摇到外婆桥》以及画家陈逸飞《故乡的回忆》的事例,又平添了文章的文化底蕴。
文笔灵动。综合运用拟人、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写出了周庄的美感与灵气,语言典雅而自然、清丽又温润,饱含深情,令人心驰神往。
条理清晰。全文由水而桥、由桥及厅,依次展开,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整体上前后呼应,首尾圆合,符合主持词的文体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