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20届高三语文考前指导(附加题)

(2020-07-05 14:12:39)
标签:

语文

高考

教育

分类: 备考指导

文言文阅读

一、三种题型:

1.文言断句。

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其次注意结构的对称和文言特殊的句式,如状语后置、定语后置句,这是基础;最后找到名词代词,确定是作句子的主语还是做句子的宾语;文言文中省略主语的情况较多,遇到没有主语的句子,要确定和前句的主语是否一致,不一致前面要断开;然后根据动词确定事件,根据具体情况断句,一般一个动词结构就是要断开。

2.文学常识。

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的古代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重点注意古代文学流派、代表人物和艺术主张。

3.文意概括。

简答题的文意概括基本是人物的艺术主张,文学特征或某流派的艺术主张等,有时是对成因的分析或对文中的观点的评价等。答题时注意找到文中的相应的句子,然后翻译概括,注意题干的要求是用原文的词语还是自己的话。

二、一种素材

江苏卷附加题的文言文阅读一般为“书序”或“诗序”,文中一般要涉及到人物的艺术主张和作者的评价,有时或涉及到人物的生平等,对高中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考前可集中阅读一些此类文章,做必要的积累,熟悉一些文本特征和专业术语,对答题会有所帮助。

三、方法指导

1.有关句读:句读一般5处,遵循整体把握、先易后难的原则。

一定要关注句首、句末语气词,关注对应句式、固定句式,以及专有名词等。

断句的目的在于考查你对文意的理解,因此要掌握一些常规的点断方法,比如辨虚词、抓结构、明句式、看修辞等等。但最关键的是要着眼全篇,整体把握,在粗通文意基础上据上下文定夺如何点断,最忌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读一句断一句;尤其要注意的是,若有一处存疑,则不应乱断,可暂时搁置,继续研读下文,然后据下文理解反推上文文意,在此基础上正确点断。

注意:

1)切不可用铅笔断句!千万别忘了填写在答题卡上!

2)看清题目要求,限断几处则断几处,多断则倒扣分!

2.文学文化常识题,结合课文及练习,调动积累。当然,会就会,不会就放弃,不能浪费时间。

3.简答题要注意题干要求,是用文中的句子作答,还是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即使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也要紧密联系文本。

注意:简答题要选择恰当的结构或句式表达。注意字数限制。

四、典型例题

        书《汤海秋诗集》后2020考试说明    2018江苏卷)

                       龚自珍

人以诗名,诗尤以人名。唐大家若李、杜、韩及昌谷、玉溪;及宋、元,眉山、涪陵、遺山,当代吴娄东,皆诗与人为一。人外无诗,诗外无人,其面目也完。益阳汤鹏,海秋其宇,有诗三千余篇,芟而存之二千余篇,评者无虑数十家,最后属龚巩祚作一言,巩祚亦一言而已,曰:完。何以谓之完也?海秋心迹尽在是所欲言者在是所不欲言而卒不能不言在是所不欲言而竟不言于所不言求其言亦在是。要不肯挦撦他人之言以为已言,任举一篇,无论识与不识,曰:此汤益阳之诗。

[注]挦撦:摘取。

21. 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4处)

22. 文中昌谷、玉溪的本名分别是_____、_____。

23. 根据材料,用自己的话概括汤鹏诗作的特点。

【答案】21. 海秋心迹尽在是/所欲言者在是/所不欲言而卒不能不言在是/所不欲言而竞不言/于所不言求其言亦在是。   

22.  (1). 李贺    (2). 李商隐    

23. 言为心声,诗如其人;不沿袭他人之言。

 

文学名著阅读

一、两种题型:

1.选择题。

选择题采用五选二的形式命题,中国名著三个,外国的两个,重点考核名著的情节,平时注意积累。《三国演义》和《老人与海》这些年一直考核,重点注意。

2.简答题。

简答题共两道,其中《红楼梦》这几年一直考核,重点注意,考核一般为概括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手法赏析出现的几率不大。

二、一种素材

要求阅读的是一部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家》《茶馆》《边城》《呐喊》《子夜》《飞鸟集》《哈姆莱特》《欧也妮·葛朗台》《老人与海》

三、名著题答题技巧:

文学名著题多从检测考生对具体名著的形象、情节、艺术手法、主题等角度设题。每份试卷涉及的名著共为7部,其中客观题涉及名著5部,主观题涉及2部。

1.选择题:其中一个应该很简单,另一个会有难度,一句一句看过去,调动以往的记忆来与选项作比较,还可以通过逻辑推导,甚至是依靠题感。总之,要聪明!

2.两个简答题:看清题目要求,一般涉及人物,情节,环境,主题等,答案字数一般在60~80字左右。注意准确交代主要人物与核心事件,理清人物间的关系,突出重要细节,条理清楚。

此题要注意答题规范,要有赋分意识,不要纠缠一点,大事渲染,顾此失彼。

四、典型例题

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2020考试说明    2016江苏卷)

A.《三国演义》通过“温酒斩华雄冶”“挂印封金”“单骑救主冶“义释曹操”“水淹七军”等情节,塑造了忠心耿耿、智勇双全、有情有义的关羽形象。

B.《子夜》里,吴少奶奶与雷参谋的感情信物是一本破旧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和一朵枯萎的白玫瑰,这本书和这朵花曾经见证过浪漫、自由的“密司林佩瑶时代冶。

C.《茶馆》中,一茶客说“我的铁杆庄稼又保住了冶,另一茶客则抱怨“一份钱粮倒叫上头克扣去一大半冶,这些台词流露出老舍对于底层满族人命运的深切关注。

D.哈姆莱特为复仇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他在死前让霍拉旭活下去并传述他的故事,表现了他对人生的执著和对荣誉的珍视。

E.尽管欧也妮的堂弟背叛了她,没有兑现娶她的诺言,欧也妮也没有任何怨恨,始终保存着堂弟送给她的梳妆盒。

解析:A、单骑救主是赵云。E、梳妆盒最后还给了堂弟

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2019江苏卷)

A. 《三国演义》中,张飞在长板桥上睁圆环眼厉声大喝,吓退曹兵,然后迅速拆断桥梁,以阻追兵,可见张飞十分勇猛,有很有智谋。

B. 《家》中,许倩如倡导女子剪发,带头剪掉自己的辫子,还以梅的遭遇来激发琴拒绝包办婚姻,鼓励琴做一个跟着时代走的新女性。

C. 《狂人日记》中,狂人说将来的社会“容不得吃人的人”,最后喊出“救救孩子”,作者借此表达了对社会变革的强烈渴望。

D. 《欧也妮•葛朗台》中,夏尔在父亲破产自杀后,不愿拖累心上人安奈特而写了分手信给她,这一良善之举让偷看信件 欧也妮发誓要永远爱他。

E. 《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经过生死搏斗最终将大马林鱼残骸拖回港口,有游客把它当成了鲨鱼骨,这一误会让小说结尾更意味深长。

【答案】AD

 

简答题

1)“是单送我一人的,还是别的姑娘们都有呢?……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

“要是我,我就不要。若是给别人剩下的给我,也罢了。一样这屋里的人,难道谁又比谁高贵些?把好的给他,剩下的才给我,我宁可不要,冲撞了太太,我也不受这口软气。”

《红楼梦》中这两句话分别是谁说的?结合全书请简要概括两人的相似之处。

2)《欧也妮·葛朗台》中,克罗旭一家对于葛朗台来说分别有什么用处?

【答案】(1)林黛玉  晴雯

容貌相似;性格清高刚烈(或写“自尊”);感情单纯真挚;心思聪慧灵巧;命运悲惨。(五点答出四点即可)

2)公证人替他放债,决战关头总是及时赶到前线;神甫老奸巨猾,巧于辞令,是他的智囊;德蓬风是欧也妮的追求者,可以替他跑腿办事。

【解析】

1)题干要求回答《红楼梦》中这两句话分别是谁说的?结合全书请简要概括两人的相似之处。第一句话“是单送我一人的,还是别的姑娘们都有呢?……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这句话是林黛玉说的,相关情节是出自《红楼梦》(第7回)。黛玉只就宝玉手中看了一看,便问道:“还是单送我一人的,还是别的姑娘们都有呢?”周瑞家的道:“各位都有了,这两枝是姑娘的了。”黛玉冷笑道:“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周瑞家的听了,一声儿不言语。从这个语段看出黛玉的敏感、孤高、心直口快等特点。第二句话“要是我,我就不要。若是给别人剩下的给我,也罢了。一样这屋里的人,难道谁又比谁高贵些?把好的给他,剩下的才给我,我宁可不要,冲撞了太太,我也不受这口软气。”是晴雯说的,大致情节是秋纹去贾母、王夫人处收一对连珠瓶,恰遇老太太、王夫人高兴,又赏钱又赏衣服的,秋纹视之为彩头说与别的丫头听,晴雯就来了一句,“呸,没见世面的小蹄子,那是把好的给别人了,挑剩下的才给你,你还有脸呢。”秋纹犹说,“凭他给谁剩的,到底是太太的恩典。”晴雯更听不过,骂道:“要是我,我就不要。若是给别人剩下的给我,也罢了。一样这屋里的人,难道谁又比谁高贵些?把好的给他,剩下的才给我,我宁可不要,冲撞了太太,我也不受这口软气。”这个情节表现了晴雯的傲气、倔强。本题的第二个小问是回答黛玉和晴雯的相似之处:从外貌看两人都是美人胚子。晴雯漂亮,眉眼也极像黛玉,连老太太都夸她模样好。从她们说话的语气、语调来看,两人心思都非常细腻、敏感;同时,略微尖酸的话语中看出她们不媚俗、孤傲、情高的性格特点。从两人的身世来看,都比较凄苦,寄人篱下,而且早早离开了人世,令人唏嘘叹惋。

2)题干要求回答:《欧也妮·葛朗台》中,克罗旭一家对于葛朗台来说分别有什么用处?首先要仔细阅读文本,了解克罗旭一家的基本情况,然后是了解他们与葛朗台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小说中经常出入葛朗台家的有两家人,一个是银行家格拉桑,一个是克罗旭,他们的目标都是为了葛朗台的女儿欧也妮。其中姓克罗旭的三个人物职业和身份分别是:公证人克罗旭、神父克罗旭以及他们的侄子德蓬风·克罗旭,这个侄子克罗旭是庭长,也是欧也妮的追求者。葛朗台看出了这两家人的端倪,所以利用他们为自己服务。公证人克罗旭帮他放高利贷赚大钱;神父克罗旭长于辞令,经常给葛朗台出谋划策是他的参谋“军师”;深爱欧也妮的克罗旭,经常替老葛朗台跑腿办事,且乐此不疲。

 

文本材料阅读题

一、三种题型:

1.分析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词语的含义,必须透过词语的表面义体味其深刻的内涵,如比喻义、象征义、反语义、双关义、指代义等,比喻义要搞清其比喻的对象,即寻找它的本体;象征义,要寻找词语的象征对象;反语义,要将褒贬互换;双关义,要注意它是谐音双关还是语意双关;指代义,要在上句或下句寻找释义。当然,理解词语的含义还必须联系词语的具体语境,结合作者观点、文章主题,从所在的句、段、上下文中去找对应的阐释。

2.分析文中句子含义。

分析句子的含义可从句中重点词语、句子类型和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切入。句中的重点词语是句子的基本内涵,句子的类型和文中位置决定答题的方向。句子主要有情感句、哲理句、修辞句、接榫句等。情感句要联系上下文找到表达的情感;哲理句要抓住中心词,体会词语的深层含义和双关意义;修辞句注意找到句中的本体,用喻体特征概括本体特征;接榫句注意同时照顾上下文的内容。句子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注意考虑文章的主旨,句子在文章的中间要考虑和上下文的关系。

3.概括文章内容。

概括内容要点或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的题目,有局部和综合两种,局部指答题的区间集中在文章的某个段落,综合指答题的区间在文章的某个部分或全文。答题时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还是综合,局部要对对应的段落进行划分,提取关键词语。综合注意对局部或全文内容的概括,重点注意各段的段首和短尾的句子。

二、三种素材

1.传统文化符号的介绍。

2.前沿理论的阐释。

3.社会现象、文化动态的评论。

三、文本阅读题答题技巧:

做要点归纳题时概括一定要有明确的指向,针对题目要求,从观点确认、原因分析、策略分析等方面概括。分析、鉴赏要注重对文意的理解,读以致用。

第一题答案一般在文中,结合文本,一节一节的过,仔细筛选出题目所需要的信息,特别注意句号和分号,往往一个句号或分号就是一个层次,千万不能遗漏,也不可答非所问。

第二题往往考查对某个词语或某句话含义的理解。

参照文学文本含义题解题技巧。

第三题往往要求针对第一题找出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一一对应作答。有时还要跳出文本联系相关知识(政治、文化艺术、生活等),答题要聪明,注意变换说法,不能所答非所问,似是而非。有时也考查结合文本观点鉴赏相关材料,答题时一定要注意先将文本观点概括出来,然后分析这一特点在所提供材料中的体现。

答题总原则:紧扣文本

通读语段,把握中心;切分层次,理清要点;审明题干,答问相契;紧扣文本,调用旧知。

四、典型例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2020考试说明   2018江苏卷)

1982年,一位美国教授在校园BBS上建议用字符“:-)”来表示笑话,这个由ASCII(美国标准信息交换代码)元素组成的笑脸大大激发了人们的想象力和生产力,此后各种各样的表情符号被源源不断地创造出来,因此它被称为“改变历史的一张笑脸”。颜文字是它的升级版,其显著特点是用键盘符、标点或者两者的结合体模拟出人的面部和某种身体姿态,用来方便快捷地表达和传递情绪。以QQ表情中的基础默认表情“小黄脸”为代表的表情符号,被称作绘文字,呲牙“ ”、偷笑“ ”、笑哭“ ”等惟妙惟肖的符号简洁而又形象,极大丰富了聊天时的选择和乐趣。以90后、00后为代表的年轻群体成为网络主力军后,一些真人表情在网络上竞相出彩,GIF动画表情的传播也如火如荼,标志着网络表情符号进入自定义创作发展阶段。学科@网

在网络社交中,网络表情符号比文字有着先天的优势。从接受者方面说,解读文字容易对信息发送者的语气、态度产生理解偏差,而图文搭配的表情图像,会让信息的准确度和可接受度更加凸显,使传播效果事半功倍。表情符还使人们在交流时打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建立欢快轻松的“在场”语境,可以加强交流的互动性。其实人的社会互动也是一场关于“自我呈现”的表演。长期处于表情符号丰富的交流语境中,通过独特的表情符号进行自我表达,展现个性,会不知不觉地将“我”塑造为社交所需要的形象。

(节选自胡远珍《网络社交中表情符号的表达与象征意义分析》,有删改)

26. 网络表情符号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

27. 请简要概括网络表情符号的特点。

28. 根据材料,概括网络表情符号流行的原因。

【答案】

26. ASCII元素组成的表情符号;颜文字;绘文字;自定义表情符号。   

27. 直观形象;方便快捷;简洁;时尚;娱乐性强。   

28. 信息传播具有更高的准确度和可接受度;建立“在场”语境,加强交流的互动性;有助于个体的自我表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