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语文考试试卷

标签:
教育 |
分类: 备考指导 |
一、语言文字运用 (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近日外媒撰文称,诺基亚的衰落
A.激活
C.激励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如今,手机在中小学校园大有泛滥之势,怎样有效地劝阻孩子不玩手机,而是集中精力投入学习,这让很多家长感到困惑。
B.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对人体可接受的辐射剂量限值有明确规定,对于普通公众,要求一年内不超过5毫西弗左右。
C.“新生代农民工”自从被列入政府重点关注的对象之后,各级政府积极行动,将关心新生代农民工成长作为新一年度工作重点。
D.本届世俱杯上,恒大欲与巴萨过招的愿望终于实现。赛前的新闻发布会,吸引了包括西班牙、巴西等国在内的几十家报社的记者。
3.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3分)
A.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B.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C.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D.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在我的记忆中,以前这里的民宅大都是吊脚楼,
①有节地、省工、避潮等诸多好处
③永远保留青烟的颜色
⑤依山势半坐半悬
A.⑤①②④⑥③
5.下列对漫画寓意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积累增加,一气呵成。
B.武器放下,和平诞生。
C.点燃创意,成就作品。
D.绘画采用火药,效果出人意料。
二、文言文阅读 (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毛羽健,字芝田,公安人。天启二年进士。崇祯元年,由知县征授御史。好言事,首劾杨维垣八大罪及阮大铖反覆变幻状,二人遂被斥。
王师讨安邦彦久无功。羽健言:“贼巢在大方,黔其前门,蜀遵、永其后户。由黔进兵,必渡陆广奇险,七昼夜抵大方,一夫当关,千人自废,王三善、蔡复一所以屡败也。遵义距大方三日程,而毕节止百余里平衍,从此进兵,何患不克?”因画上足兵措饷方略,并荐旧总督朱燮元、闵梦得等。帝即议行,后果平贼。已,陈驿递①之害:“兵部勘合有发出,无缴入。士绅递相假,一纸洗补数四。差役之威如虎,小民之命如丝。”帝即饬所司严加厘革,积困为苏。
羽健愤朋党之说,曰:“彼附逆诸奸既不可用,势不得不用诸奸摈斥之人。如以今之连袂登进者为相党而来,抑将以昔之鳞次削夺者为相党而去乎!陛下不识在朝诸臣与奸党诸臣之孰正孰邪,不观天启七年前与崇祯元年后之天下乎,孰危孰安?今日语太平则不足,语剔弊则有余,诸臣亦何负国家哉!一夫高张,辄疑举朝皆党,则株连蔓引,不且一网尽哉!”帝责羽健疑揣,而以前条陈驿递原之。
太常少卿谢升求巡抚于永光,永光长吏部,升当推蓟镇,畏而引病以避,后推太仆则不病。羽健劾升、永光朋比,宜并罪。永光召对文华殿,力诋羽健,请究主使之者。大学士韩爌曰:“究言官,非体也。”帝不从,已而宥之。一日,帝御文华殿,独召延儒语良久,事秘,举朝疑骇。羽健曰:“召见不以盈廷而以独侍,清问不以朝参而以燕间;更漏已沉,阁门犹启。汉臣有言‘所言公,公言之;所言私,王者不受私’。”疏入,切责。羽健既积忤权要,其党思因事去之。及袁崇焕下狱,主事陆澄源以羽健尝疏誉崇焕,劾之,落职归,卒。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四十六》,有删节)
【注】①递:驿站中乘坐驿车的文书。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由知县征授御史
B.帝即饬所司严加厘革
C.而以前条陈驿递原之
D.清问不以朝参而以燕间 参:参加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3分)
A.王三善、蔡复一所以屡败也
B.不且一网尽哉
C.畏而引病以避
D.其党思因事去之
8.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帝即议行,后果平贼。(3分)
(2) 后推太仆则不病。(3分)
(3)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 (《屈原列传》) (4分)
9.毛羽健人生“三浮四沉”,请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他三次被皇帝斥责或责怪的直接原因。
(3分)
三、古诗词鉴赏 (10分)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鹧鸪天·代人赋
辛弃疾
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肠已断,泪难收,相思重上小红楼。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栏干不自由。
(1) 简要分析“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中描写“柳塘新绿”的作用。(3分)
(2)有人说“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是以婉曲的方式来强调“离恨”的伤人,试作解说。(4分)
(3)请结合“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栏干不自由”,分析主人公形象。(3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 (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2)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3)
(4)可堪回首,佛狸祠下,
(5)
(6)
(7)夫运筹策帷帐之中,
(8)宝剑锋从磨砺出,
五、现代文阅读(一) (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
将茶饮成一场宿醉
刘醒龙
①人的内心并非总是难以捉摸,越是那种平常琐碎的场合,越是那些胡乱忙碌的行为,越是能将其藏匿得不见踪影的底蕴暴露无遗。譬如像我这样的固执地喜欢喝茶。
②我少年生活过的那片山区,向来就以种茶和采茶歌谣而闻名。上学的那些时光里,一到夏季,不管是做了某些正经事,还是百事没做,只是在野外淘气,譬如下河捉小鱼,上树掏鸟窝,只要看到路边摆着供种田人解渴消暑的大茶壶,便会不管三七二十一,捧起来就往嘴里倒,然后在大人们的吆喝声中扬长而去。往后多少年,只要这样的记忆在心里翻动,立刻就会满嘴生津。
③九月底,《青年文学》编辑部拉上一帮人到滇西北的深山老林中采风。带着两裤腿的泥泞,好不容易回到昆明,当地的两位作家朋友闻讯赶来,接风洗尘等等客套话一个字也没说,开口就要带我们去喝普洱茶。汽车穿越大半昆明城,停在一处毫不起眼的大院里。时间已是晚十点,春城的这一部分,像是早早入了梦乡,看上去如同仓库的一扇扇大门闭得紧紧的。朋友显然是常来,深深的黑暗一点也挡不住,三弯两拐就带着我们爬上那惟一还亮着“六大茶山”的二层楼上。
④与别处不一样,坐下来好一阵了,还没有嗅到一丝茶香。女主人亲自把盏,边沏茶边说,她这里是不对外营业的,来喝茶的都是朋友,不过,有人意外跑来,她也一样当朋友待。女主人将几样茶具颠来倒去,听得见细流声声,也看得见眼前所摆放的那些据称价值连城的茶砖,熟悉的茶香却迟迟不来。这一行天天十个小时以上的车程,又都是那别处早就消失了的乡村公路,确实太累了,小到不够一口的茶杯,不知不觉中已连饮了十数杯。不知什么时候,心里一愣,脱口就是一句:这普洱茶真好!话音未落,寻而不得的茶香就从心里冒了出来。
⑤到这时女主人才露些真容,细声细气地说,不喝生茶,就不知道熟茶有多好。又说,刚才喝的是当年制成的生茶,而正在泡的是放了二十三年的熟茶。不紧不慢之间,一杯熟茶泡好了,端起来从唇舌间初一流过,真如惊艳,仿佛心中有股瑞气升腾。这感觉在思前想后中在反复萦绕,不知不觉地就有一种悲天悯人的温馨念头生出来,在当时我就认定,普洱茶就像成就它的乡土云南的女主人,是冷艳,是沉香,是冰蓝,是暖雪。女主人继续温软地说,天下之茶,只有普洱可以存放,时间越长越珍贵。昆明地处高原,水的沸点低,在低海拔地区,水烧得开一些,泡出来的普洱茶味道会更好。
⑥为茶的一旦叫了普洱,便重现其出自乡村的那份深奥。对比茶中贡芽,称普洱为老迈都没资格;对比茶中龙井,称普洱太粗鲁都是夸耀;对比茶中白毫,普洱看上去比离离荒原还要沧桑;对比茶中玉绿,普洱分明是那岁岁枯荣中的泥泞残雪。所有的所有,一切的一切,种种宛如真理的大错铸成,都是没有经历那醍醐灌顶般深深一饮。乡村无意,普洱无心,怪不得它们将生性放置在云遮雾掩之后,世代更替,江山位移,以普洱为名之茶,正如以乡村为名之人间,是那情感化石,道德化石,人文化石。还可以是仍在世上行走之人的灵魂见证:为人一生,终极价值不是拥有多少美玉,而应该是是否发现过像普洱茶一样的璞玉。
⑦看看夜深了,有人撑不住先撤了。留下来的几位,号称是茶中半仙,都说一定要喝到女主人所说,普洱茶要泡到五十泡才是最好的境界。作为过客的我们,终于没坚持到底,在四十几泡时,大家一致地表示了告辞,将那也许是梦幻一般的最高境界留给了真的梦幻。
⑧那天晚上,我和李师东相约都不刷牙,好让普洱茶的津香穿越梦乡,一缕缕地到达第二天的黎明。
⑨早就不喝酒了,却偏偏要将普洱茶饮成一场久违的乡村宿醉。
(选自《文汇报》,有删节)
12.简要分析第①段的含义及作用。(4分)
13.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女主人的形象特征。(4分)
14.第⑥段画线句子是关于普洱茶的描写,请分析它的表达特色。(6分)
15.结尾一段的“却偏偏要将普洱茶饮成一场久违的乡村宿醉”颇有深意,试结合全文加以探究。(6分)
六、现代文阅读(二) (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8题。
儒风道韵点春秋
丁
① 乍读穆涛的文字,你很可能将他视为江南才子,因为其文字的讲究和精妙往往透露出才子气,说白了,就是那种儒雅之气,那种仙风道骨之韵。从文字内容的出典到与现实世界的文化现象、作家作品的勾连,他往往采用的是迂回的“曲笔”,那种单刀直入的表达方式似乎不是穆涛式文体所用之“伎俩”。然而,这种文风如果使用在长篇大论的高头讲章中是游刃有余的,但是他的文章恰恰就是“卷首语”那样的短文,我常将“丁聪体”与“穆涛体”进行比较,咂出的是异曲同工之妙也。
② 以杂文进行思想表达,自现代以来一直是以鲁迅先生的“匕首与投枪”式的战法而闻名于世,而沉潜于典籍背后的间接表达方式是当今少有的文体,用“穆涛体”冠之亦不为过。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在半文不白的文字表达背后,我们读到了什么?用穆涛自己的话来说,就是“言者有言”!就此而言,我在读穆涛长短错落的杂文时,体悟到的是他在引经据典之后文字的磅礴大气与犀利尖锐,其中一个活脱脱的燕赵之士的形象便跃入眼帘。在《言者有言》里,作者对此做出的散文境界说便可作为最好的注释:“境界高悬,但不是虚无缥缈的,是真实可感的存在。古人表达境界有四句常被引用的文学描述,都是很具象的。一句是陆游的,‘老来境界全非昨,卧看萦帘一缕香’;一句是王国维的,‘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一句是苏耆的,‘直到天门最高处,不能容物只容身’;一句是陶渊明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四句话,是哲学,更是文学。”此言正合我意。无论什么文体的文学表达,倘若背后没有哲学底蕴作为支撑,那么其文字的曼妙和技巧的圆熟都无法遮掩其内容的苍白。无疑,我从穆涛的文字背后看到的正是那些我所渴望看到的有思想穿透力的内心表达。仅此,我就应该向他表示敬意。
③ 其实,从上个世纪80年代河北的《文论报》始就与穆涛相识,后来就在平凹办的《美文》上看到他长长短短的文字,知道他在具体操办杂志的事情,感觉到这种“穆涛体”文字的魅力。如果要我对这些文字挑一挑刺的话,我以为,“穆涛体”在针砭时事与文坛现象时,不妨再犀利一些,不可太文气,“鲁迅风”和“丁聪体”皆可鉴也。
④ 文末,我想还是用作者自己的话来作结,因为它也是我们对“穆涛体”的热情寄望:
文学新时期三十年,让我们记住了小说家,同时记着他们的小说;记住了诗人,也记着他们的诗。散文家似乎是个例外,我们可以叫出多位散文家的名字,但同时又能说出他们散文作品的却不多。那么多散文作家在“劳动”,但笔下的字迹风干得稍快了些。“辣手著文章”是一个老对联的下联,辣手不仅是手辣,还是眼辣,心辣。散文不能蘸着清水去写,要蘸墨汁,越浓越好。
16.文章题目为“儒风道韵点春秋”,有何含义及作用?(6分)
17.指出第②段主要运用的两种议论方法,并分析其作用。(6分)
18.结合文章结尾画线句,概括作者对“穆涛体” 的热情寄望。(6分)
七、作文 (70分)
19.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犹太人有一句座右铭:“马上解决。”
中国人牢记一条古训:“三思而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