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自学:韩愈:张中丞传后叙——同步练习
(2010-08-16 09:05:18)
标签:
介词断指须髯独食南霁云贺兰教育 |
分类: 语文学习 |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嫉妒(jì)
B.沮遏(jǔ è) 须髥(rán)
C.蚍蜉(pífú) 远遁(dùn)
诟骂(gòu)
D.羸弱(léi)
2.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竟与巡俱守死,成功名。竟,竟然
B.然尚恨有缺者,不为许远立传。恨,怨恨
C.擅强兵坐而观者,相环也。擅,擅自
D.二公之贤,其讲之精矣。讲,谋划
3.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B.将其创残饿羸之余,虽欲去,必不达
D.强留之,具食与乐
4.下列各组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而贼来益众,必以其言为信
5.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屡道于两府间
C.云虽欲独食,义不忍
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①南霁云之乞救于贺兰也
③云知贺兰终无为云出师意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7.下列句子补出的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巡不屈,即牵(巡)去。
C.(霁云)不听其语,强留之。
8.
从课文行文方式看,本文的最大特色是(
A.叙事与议论并重
9.下列四项是用细节描写来写南霁云的一项是(
A.记忆超人
10.本文刻画的主要人物较多,其中作者歌颂的三个主要人物是(
A.张巡、张籍、雷万春
C.张巡、许远、南霁云
11.文中在写南霁云拔刀断指时说:“一座大惊,皆感激为云泣下。”从刻画南霁云的形象来说,这种表现方法是(
A.对比反衬
(1).乌有城坏、其徒俱死,独蒙愧耻求活,虽至愚者不忍为。(3分)
(2).宁能知人之卒不救。(3分)
(3).此矢所以志也。(3分)
(4).疑畏死而辞服于贼。(3分)
(5).何为久读此?(3分)
13.阅读下面文段,完成问答
南霁云之乞救于贺兰也,贺兰嫉巡、远之声威、功绩出自上,不肯出师救。爱霁云之勇且壮,不听其语,强留之,具食与乐,延霁云坐。霁云慷慨语曰:“云来时,雎阳之人不食月余日矣。云虽欲独食,义不忍;虽食,且不下咽!”因拔所配刀,断一指,血淋漓,以示贺兰。一座大惊,皆感激为云泣下。云知贺兰终无为云出师意,即驰去。将出城,抽矢射佛寺浮图,矢著其上砖半箭,曰:“吾归破贼,必灭贺兰,此矢所以志也。”
(1)、作者选用了哪些细节刻画南霁云的形象?(3分)
(2)、从这段文字看,南霁云的性格特点是什么?(3分)
(3)、本段中除了用人物语言、动作描写南霁云外,还用了什么手法来表现这个人物?(6分)
1.A(嫉jí妒)2.D.(A.竟,最终。 B.恨,遗憾
12.翻译(1)译:哪有城被攻破、他的部下都死了,唯独蒙受羞愧耻辱而求活命的呢?即使是最愚蠢的人也不忍心做。(采分点:乌,虽)(2)译:怎么能料到别人最终不来救援呢。(采分点:宁能:怎么。卒:副词,最终。)(3)译:这支箭就是用来作标记的。(采分点:所以:用来……的。志:通“识”作标记。)(4)译:怀疑他(许远)害怕死而向敌人说了屈服的话。 (这句既是状语后置句,又是省略句,应该是“疑之畏死而于贼辞服”。)(5) 译:为什么总读这本书呢。(宾语前置句,应该是“为何久读此”。)
13
(2)、嫉恶如仇,忠贞刚烈
(3)、一是对比反衬:用贺兰的卑劣行径反衬南霁云的凛然正气;二是侧面烘托:以“一座大惊”来烘托南霁云的壮烈举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