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与家长共勉:格塞尔成熟势力学说的启示

(2007-02-02 19:13:52)
分类: 家庭教育
 ――格塞尔成熟势力学说的启示

  随着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当前城市将大量的财力和精力放在教育孩子上,但教育效果不尽理想。我们屡屡从报端看到青少年理想失落、道德失范、心理失衡等事例,出现"重教不会教"的现象其重要原因在于当前城市家庭中,家长的科学家教知识比较欠缺,实践中往往凭个人直觉,凭零星获得的一些家教知识和传统的育儿经验进行教育。 
 
    关键词:尊重孩子顺应发展

  何谓格塞尔成熟势力学说?

  格塞尔成熟势力学说的三个重要观点:1、发展是遗传因素主要产物。2、在儿童成长过程中,较好的年头和较差的年头(确切地说,是发展质量较高或较低)有序地交替。3、在儿童的身体类型和个性之间有明显的相关。

  对格塞尔成熟势力学说在现实意义中的理解:教育孩子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和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尊重孩子的人格,在孩子现有基础上寻找和培养生长点,循循善诱,循序渐进,在成熟的力量与文化适应之间求得合理的平衡。

  现实误区:在激烈的市场经济冲击下,教育不仅已成为家庭的热点,也是一大难点,在许多人家,孩子的教育已成为家庭矛盾和冲突的焦点。特别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相当多的家庭教育陷入误区,重智轻德型、拔苗助长型扭曲了孩子的心灵和个性,导致逆反心理,引发种种弊端,折磨着父母,折磨着孩子,严重影响着家庭生活,影响着下一代人的健康成长,也成为妨碍家庭和社会稳定的一大不利因素。

  孩子的发展是一个自然成长的过程,童年的体验实际上也很简单,就是让孩子自然长大,体验的过程就是生活本身。

  孩子的体验是知识、情感、世界观、人生观的结合,是一种综合的学习。比如,孩子在堆沙堡的过程中,不仅知道了沙子的形状,还有了堆沙子的经验,不仅如此,他们还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苦恼。对幼儿园的孩子,应该是以玩儿为主,当然也可以让他们通过活动完成一些任务,目的是培养孩子的能力和思维方式。

  在孩子认知世界的过程中,今天的幼儿工作者和年轻父母,与其给孩子具体的知识,不如及时补充、更新自己的知识,给孩子创造一个自己学习的课堂,让生活做他们的老师。

  超常儿童教育专家认为,即便是对超常儿童的教育,关键也是素质的培养。包括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智能素质、品德素质、法规素质、劳动素质、审美素质,这其中心理素质的培养尤为重要,然后才是考虑让他们多学点东西。对一般的孩子,他是3岁能识3000字,还是10岁能识3000个字并不重要,不会影响他今后的阅读,也不会影响他一生的发展。

  相反,我们在孩子语言发展和与人交往的敏感期,浪费过多的时间强制他学习一些所谓的知识,对他今后的学习可能会产生一些不利的影响。如果一个孩子过早的学习了他本应在小学里才应学习的知识,那么今后的重复学习,势必会带来不认真听讲,对学习反感、厌恶等问题。更重要的是,超出孩子发展水平的学习,很有可能损害他们的学习态度,造成心理压力,早早的丧失学习的热情。

  如今许多家长因受教育竞争的眼中影响,对孩子的教育也采取了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一岁教识字,二岁背古诗,三岁学计算,还要教外语。课本没弄懂,又去听奥赛。还有钢琴、舞蹈、绘画、书法等各类艺术特长班,就算孩子有三头六臂,每天有72个小时又如何能安排得过来?而对孩子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内心隐秘、情感世界,以及理想、兴趣、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则不闻不问。对孩子的奖惩随其考分高低而起伏。考好了,笑逐颜开,有求必应,出手大方;考差了,阴云翻滚,横眉冷对,甚至来一场"男女混合双打"。弄得许多孩子心力交瘁,自暴自弃,甚至离家出走,有的还闹出了生命危险。青海学生夏斐因考分低而被其母活活打死的惨剧,仍不时在各地上演。

  李白说过"天生我才必有用",自己的孩子只要不是痴呆傻,就应对孩子的未来抱有信心。即使是学业后进的子女,也应用爱护和欣赏的眼光观察、分析和发现孩子的潜能。父母越予以肯定,孩子也越肯努力。郭沫若小时语文不及格,爱迪生小时候曾被老师斥为不可教,可是后来,他们不都成大器了吗?

  事实证明,无论是成人还是成才,道德和非智力因素的作用都至关重要。俗话说"德启智,勤补拙",在家庭教育中,一定要在"全面发展"的要求下,将品德、个性培养放在首位,这样才是对孩子真正的关爱,孩子也才能有保障成才成人。

  如果把幼儿比喻成一棵树,那么情感、意志、个性和健全的人格等就仿佛是这棵树的根系。假若一棵树的根系不顽强、不健全,不能和谐地在"社会"沃土中茁壮成长,这棵树就很难顶天立地,成为栋梁。

  与您共勉

  1、不要认为你的孩子成为怎样的人完全是你的责任,你不要抓紧每一分钟去"教育"他。

  2、学会欣赏孩子的长处,观察并享受每一周、每一月出现的发展新事实。

  3、尊重孩子的实际水平,在尚未成熟时,要耐心等待。

  4、不要老是去想"下一步应发展什么了?"应该让你和孩子一道充分体验每一个阶段的乐趣。

                                        来源:浙江在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