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类比推理一个例子与证明
一、引子
数学家一般多是睿智的,我记得曾经读过这样一条轶闻:在我国科学家代表团前去参加世界大会的飞机上,当时,主要有均已作古的华罗庚、钱三强、赵九章等我国老一辈科学家。一位前去参加大会的历史学家,即兴给数学家华罗庚出了一幅上联“三强,赵韩魏”。这幅上联,即嵌含着物理学家钱三强的名字,又涉及到中国古代战国时期的一段历史,符合出联者身份;华罗庚稍加思索,很快就对出“九章,勾股玄”。此下联对得很巧妙,既嵌入了空间物理学家赵九章的名字,用“勾股玄”这个数学概念,表明了对者的身份。一般说来,数学家是靠逻辑思维和推理的。但也不尽然,作为学者不仅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而且也需要深厚的文学功底。本文着重想谈数学中的推理和证明,以此作为文章引子,目的是想让枯燥的证明增加几分活泼。
二、推理与证明
推理是人们思维活动的过程,主要是根据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判断来推定一个新的判断的思维过程。一般数学中的各种猜想,如大家熟知的哥德巴赫猜想、费马猜想、地图的“四色”猜想等等,就源于推理。这些猜想主要应用归纳推理发现新的事实,推得新的结论,不断促进数学科学发展。有些猜想甚至让数学家耗费了毕生心血。哥德巴赫猜想,就是如此。我国数学家陈景润为其奋斗终生,也只是刚刚到了解决它的边缘,最终未能完成;而有些猜想后来被人证明是错的,如费马猜想就被欧拉证明是错的。不论猜想是对是错,都会促进数学科学向前发展。
一般猜想是建立在推理上的,初步划分推理有合情推理和演绎推,而合情推理又有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本文侧重于合情推理中的类比推理。因为合情推理,是根据已有的事实,经过观察、分析、比较、联想,在进行归纳、类比,然后以猜想形式得出结论。在数学研究中,能够帮助数学家预测和发现新的定理或结论。但这也只是能是猜想而已,是对是错,是需要经过严格的证明的。
三、一个类比推理的例子
大家都知道,学过《平面几何》后,就要继续学习《立体几何》了。人们常常根据平面几何中的定理,类比推广到立体几何中。有这样一个例子,从平面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斜边的平方等于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直接推测出三个两两垂直的平面和一个斜三角形平面构成四面体(示如图)的面积关系定理,“四面体斜面的面积的平方等于三个直角面的面积平方和”。
先给出如下证明:
设三个两两垂直的直三角形平面的边分别为:a ,b ,c ; 构成斜平面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为:A , B
,C。
根据勾股定理有构成四面体斜面的三条边分别为:
A2=a2+c2 (1)
;B2=a2+b2
(2) ;
C2=b2+c2
(3)
再依据南宋数学家秦九昭所著《数书九章》(卷五)记载“问有沙田一段,有叁斜,其小斜一十三里,中斜一十四里,大斜一十五里,里法三百步,欲知田几何。以小斜幂并大斜幂减中斜幂,余半之,自乘于上,以小斜幂乘大斜幂减上,余四约之,为实,一为从隅,开平方得积。”
此即为我国古代计算三角形面积公式: S={1/4[A2C2-((A2+C2-B2)/2)2]}1/2。此公式等同于世称海伦公式的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在证明此题时,也可以应用海伦公式,但计算颇为复杂。若用《数书九章》中的“三斜求积”公式,则计算过程相对简单些。先将此公式经化简得:
S2=1/4{(A2C2-[(A2+C2-B2)/2)]2 }
=A2C2/4-[(A2+C2-B2)(
A2+C2-B2)/16]
=A2C2/4-[(A4+B4+C4+2A2C2-2A2B2-2B2C2)/16]
=(2A2C2+2A2B2+2B2C2-A4-B4-C4)/16,
再将式(1),(2),(3)代入上式,计算后得:
S2=(a2c2+a2b2+c2b2)/4
又,根据已知条件,知构成四面体的三个直角形面积平方和,当三条直角边分别为a、b、c时
∵S12=a2c2/4,S22=b2c2/4,S32=a2b2/4
∴S12+ S22+
S32=(
a2c2 +
a2b2)+
b2c2)/4
∴S2= S12+
S22+
S32
证毕。
http://s16/middle/43c79a1fh93706631be3f&69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