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盘点一下那些令人误解的色斑------《色斑的治疗》(Outmoon读书笔

标签:
转载 |
分类: 护肤 |
华人不是世界上最爱美白的群体,但是绝对是最怕晒黑的地球人。
可惜,黄种人最有特色的皮肤问题不是黑,而是色斑。某些类型的色斑居然是黄种人特有的,极度坑爹!
经常看到国内媒体甚至大医院医生对色斑的理解,大多停留在“打激光"和"美白精华"层面上,真心感觉吐槽无力~~~
流传最广泛的误解:
晒斑,妊娠斑-------
【紫外线和色斑的关系】
- 紫外线可以造成色斑的加深,但是仅仅是增强因子,不是发病因子。
- 所有色斑中,只有老年性色斑(SK)的发病和紫外线有关,但是需要10年以上的影响才会发病。
- 紫外线可以加重除ADM之外所有的色斑的症状,但是,日晒情况好转之后,就恢复到照射之前的状态。
![[转载]盘点一下那些令人误解的色斑------《色斑的治疗》(Outmoon读书笔 [转载]盘点一下那些令人误解的色斑------《色斑的治疗》(Outmoon读书笔](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在妊娠期,几乎所有的色斑都会加深。以前色斑比较淡所以没注意,妊娠期色斑加深了变明显了而已。但是,真的没有哪种色斑的病因是内分泌失调或者孕激素增多造成的。(黄褐斑有一种假说叫“妊娠因素”,那也只是假说,越来越多的证据并不支持这个观点)
脸上长色斑,往往有好多种类型,并不是只有一种这么简单!
既然误会这么多,那就看看日本人是怎么解释这个问题的吧(话说色斑的治疗,日本人才是全球的权威啊)
--------------------------------------------------------------------
《色斑的治疗》是2006年5月在日本首次出版的,是第一本综合阐述亚洲人色斑的书籍,其中对于“黄褐斑的病因”、“ADM的诊断和治疗”、“PIH的最佳疗法”等,均提出了全新的理论和思考。 本书为了能够使读者容易理解,还通过大量的彩色照片来表现皮肤色斑的微妙色泽变化及典型病例进行讲解分析。本书由葛西健一郎所著。
一,黄褐斑(Melasma, Chloasma)
黄褐斑发病原因不明。
但是,笔者认为黄褐斑和“过度的慢性刺激(比如过度揉搓)”造成了皮肤屏障的破坏关系非常密切。黄褐斑患者的病变部位,一定存在这种“屏障的破坏”;而非病变部位则没有这种变化。当这种“屏障破坏”减轻的时候,症状就会减轻;如果“屏障破坏”加重,则黄褐斑的症状恶化。目前笔者确信这就是黄褐斑的本质。
- 广义的黄褐斑:慢性过度刺激性屏障破坏
- 狭义的黄褐斑:慢性过度刺激性炎症性色素沉着症
- 色素沉着型接触性皮炎:慢性化学物质炎症性色素沉着症
以上这三种病症,最重要的是慢性过度刺激破坏了皮肤屏障作用。最有效的治疗是修复被破坏的皮肤屏障,但事实上这是相当困难的。
诊断标准:
- 16岁以后发病,后天性的面部色素斑(黄褐斑非先天,雀斑是先天的),位往往出现在颧骨部、前额部和口唇周围。
- 褐色的弥漫性色斑,有时候呈现出网状。边界不清,但有时候也会在一些特定部位出现线状的边界(比如颧骨上缘和眶缘一致呈线状)。
- 症状会有变化
- 女性多见
- 基本上没有外伤等诱因,但是有时候外伤性色素沉着会转化为黄褐斑
- 在有毛发的部位比如发际、眉毛等部位一般不生长
- 60岁以后症状会逐渐减轻
临床表现:
黄褐斑是以颧骨为中心的颜面部皮肤出现的接线不清,外形不定的淡褐色色斑,
治疗:
1,口服氨甲环酸(传明酸)对黄褐斑有很好的疗效。
原理未明。口服氨甲环酸不会令病变部位以外的部位变白,只有黄褐斑的部位,才会出现极其明显的色素变淡化。
- 低剂量口服(250mg,Bid),加大剂量也不会出现更强的效果。
- 一般1-2个月出现效果,有效率达到80%。
- 尽可能长期服用(长达几年也可以)
- 基本无耐药性,无副作用;停药复发后,再次服药依然有效。
- 此方法在日本已经使用了将近20年,效果很好,副作用很小,在日本已经成为治疗黄褐斑的首选方法。
口服药物的同时,一定要嘱咐患者停止一切刺激皮肤的美容操作(尤其是过度揉搓和按摩),避免继续过度刺激面部的皮肤,尤其是黄褐斑的部位,有人甚至认为这比服药本身还要重要。
2,某些创伤性的方法(比如激光)治疗黄褐斑,往往会产生相反的作用。
激光祛斑可以暂时缓解表皮层的黄褐斑,但是对于更深层的黄褐斑没有效果,而且很快就会出现复发。
护肤品能做什么:
黄褐斑往往和皮肤屏障受损正相关,所以对苯二酚效果并不一定好,还容易过敏加重皮肤问题;
温和的VC精华、茶多酚、修复皮肤屏障的成分比如分子钉、温和的A醇也会有点作用。
防晒很重要,虽然不能根除,但是可以淡化色斑。
---------------------------------------------------------------------------------
其实黄褐斑发病率非常高。大多数人只是色斑不明显比较浅淡而已,拉出去晒晒就知道了。
国内各种落后宣传总喜欢把黄褐斑和更年期、肝气郁结(中医观点)、黄脸婆联系在一起,当我看到“黄褐斑和慢性物理摩擦有关”的观点,非常有共鸣。
每天遇到各种各样的皮肤问题,发现黄褐斑多少有些规律:
- 贵妇护肤品爱好者,尤其是日系贵妇护肤品(博主多年前不幸躺枪。。。
)
- 勤快按摩的人;
- 对护肤特别上心,恨不得每天对着镜子过日子的女人;
- 年轻时非常注重美白,用过好多美白精华和含酒精的护肤品的人;
- 天天彩妆,并且比较“关注”卸妆的人;
以上N种人都特别容易长斑。她们的共同点还有:
- 号称自己是晒斑(理由是,色斑晒晒就出来了
)
- 拼命否认“黄褐斑”,大多数人都认为黄褐斑是40+的女人才会有的问题
- 喜欢尝试各种不够温和的淡斑美白精华
顺便吐槽各种日本护肤达人,每天宣传脸部需要天天按日日按,这样才不会老。我等表示吐槽无力
博主还有一个猜想:那些认为自己“肤色不均”的人(包括我自己),是不是就是轻度黄褐斑的表现呢?
难道我也需要搞点传明酸吃吃
----------------------------------------------------------------------------------
二,雀斑(ephelis, ephelides, freckles)
雀斑是学龄前发病的色斑(这一点和其他色斑不同)。
本质是体质性的色素失调症。
- 日晒会加重;
- 激光光子对其非常有效,但是容易复发,所以需要长期防晒;
- 没有根治的办法
- 多见于干燥的白皮肤
![[转载]盘点一下那些令人误解的色斑------《色斑的治疗》(Outmoon读书笔 [转载]盘点一下那些令人误解的色斑------《色斑的治疗》(Outmoon读书笔](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 使劲涂内容不明的祛斑霜或者美白精华。
- 不防晒。
- 打完光子或者激光就指望一辈子不复发。
- 各种奇怪的土豆片、面膜乱敷一气,最后雀斑没控制住,黄褐斑倒是出来了。
三、老年斑(SK)
老年斑是最常见的面部色斑,从其形状大小不一,有缓慢扩大的倾向,颜色也有逐渐加深的趋势。
有时遇到小小的刺激也会产生短暂的炎症,厚度会有所增加,会有隆起(SK是唯一可能隆起的色斑),也有一直平坦的病灶。
可以出现在面部以及上肢裸露的部位,侧面比正面稍多一些,一旦发生,很难自然消退,可能会因为炎症或外伤导致病变脱落后好转。
病因:
长期日晒(如果实在要管某种色斑叫“晒斑”,老年斑才是名副其实的“晒斑”)
发病年龄:
并非老年人才会长SK,年轻人一样会长。(博主曾经告诉某位好友其侧脸某个色斑可能是老年斑,她马上跳起来抗议。哎,老年斑这名字太误导人了,我下次还是管它叫“SK”。。。)
脂溢性角化病的本质是由于各种损害造成的表皮的肿瘤性变化。
治疗原则:
- 预防为主,全年严格防晒。
- 如果已经诊断出SK,首选医美。
老年斑的治疗要根据不同的病变程度而有所变化。对于不高出皮面的老年斑,最佳的治疗方法是Q开关激光,常用的波长是694nm(红宝石)、755nm(翠绿宝石)、532nm(倍频Nd:YAG),治疗安全,一般仅需要一次即可治愈。
对于那些高出皮面的脂溢性角化病,最佳的治疗方法是CO2激光,效果确切。有些病灶同时存在平坦和高出皮面的并在,则可以结合上述两种手段进行综合治疗。
---------------------------------------------------------------------------------
护肤品可以做什么:
色斑治疗中,护肤品一般都很无力,唯有SK例外。
紫外线是SK的发病原因。所以,原则上,只要充分做好防晒,可以不长老年斑。但是理论归理论,没什么操作性。
支持女生留长头发,可以减少大部分侧脸的SK。
回家摸摸看看,你侧脸有没有SK(突出于皮肤的基本是SK啦)
四,炎症性色素沉着(post-inflammatory hyperpigmentation-- PIH)
在外伤或烧伤等皮肤损伤的情况下,均会有不同程度的色素沉着,尤其是在东方人群中,这种色素沉着的程度和持续的时间都要比白种人更加严重。
一般情况下,部分真皮损伤(相当于Ⅱ度烧伤)都会在2周左右愈合,此时皮肤会呈现出粉红色,然后转化为暗红或褐红色,红色逐渐消退,而褐色将继续停留数周至数月不等,持续时间的长短和皮肤损伤的程度、受伤的部位、愈合过程中炎症的程度以及个体差异有关,这种色素沉着的形状往往和皮肤损伤的形状一致。
PIH的组织学表现是表皮基底层的黑色素增加,此外,还可能伴有真皮浅层的组织学色素失调,在真皮内可见黑色素滴下以及噬黑色素细胞。此外,还有一些非特异性的炎症性表现,比如真皮浅层的毛细血管增多和细胞浸润等炎症性表现,以及真皮内有不同程度的胶原纤维增多和表皮突起减少等。
PIH的治疗原则是“不治疗”。尤其应该避免一切针对色素沉着区域的局部处理和治疗。因为从理论上讲,所有的PIH都会自然消退,只是时间长短而已。面部PIH的消退一般需要半年时间,而在躯干部位以及下肢则需要1-2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在PIH没有消退期间如果使用一些创伤性或刺激性的治疗方法,比如激光、磨削、化剥等,往往会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因为这些治疗又会对该区域造成新的皮肤创伤和炎症,从而造成新的色素沉着。
如果必需要给患者一点措施,可以采取保守疗法比如口服维生素C和避免紫外线照射等。
---------------------------------------------------------------------------
PIH很容易确诊,因为和烧伤和手术刀疤有明确关系。治疗原则更是简单----无为而治。
但是,这么简单的治疗就是有人搞歪。
于是乎,满淘宝泛滥的bio-oil、还有各种传说中神奇的“去疤痕神器”大卖,正好说明了国人护肤的一个杯具-----越整越错。
请忽略你的疤痕,把它藏在衣服里,杜绝紫外线,别碰它(每天揉搓只会变得更严重),吃点VC,然后等时间慢慢过去。。。
尤其是那些破腹产的女人,使劲揉搓肚子的刀疤只会恶化,与其每天勤劳揉刀疤,不如做做健身减肥。
五,获得性太田痣(ADM)
同义词:
- 后天性真皮黑素细胞增多症 acquired dermal melanocytosis(ADM)
- 迟发性两侧性太田母斑样色素斑(acquired bilateral nevus of Ota-like macules)
- 迟发性两侧性太田母斑样色素沉着
- 崛母斑(Nevus of Hori)
1984年,Hori等人报道了一种出现在颧部、颞部、鼻根部、鼻翼部、眼睑部、前额部两侧对称性的灰褐色的色斑,组织学变化是真皮浅层弥漫性的黑色素增多。这种病变被称作迟发性两侧性太田母斑样色素斑acquired bilateral nevus of Ota-like macules(ABNOM)。早期次病症被认为是太田痣的一种亚型,此后发现其有很多和太田痣不同的症状:很多患者从20岁后发病,具有典型的色斑分布和形态特征,不会累及上腭和眼球,此外,还会出现家族性的病例,所以又认为这是一种和太田痣不同的独立疾病。这种病症基本上都集中在日本、韩国、中国台湾、泰国、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所以认为本病和太田痣一样,是亚洲地区人群所特有的疾病。
好发部位:
前额外侧,太阳穴,苹果肌,鼻根部,下眼睑,鼻翼部。常常累及毛发,但是不会累及上眼睑和巩膜蓝染。另外,这斑的颜色常常相对会暗一些,可能会呈现偏青,蓝色的状态。
ADM的正式诊断标准:
- 13岁以上(大多数是20岁以上)开始出现的颜面部的色斑,有其特有的6个部位(颧骨部、下眼睑、鼻根部、鼻翼部、颞部-上睑外侧、前额外侧)的多发性病变,大多数患者是两侧对称的,也有少数是单侧性的;
- 颜色是灰色、灰褐色、褐色、深褐色、还能会呈现偏青,蓝色的状态。
- 病理学检查可见真皮层黑色素增多;
- 病变很少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
病因:
- 原因不明
- 真皮黑色素细胞增生(正常的黑色素应该局限在表皮基底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