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式默写——孟子二则
(2019-01-07 14:36:30)分类: 默写 |
1.《孟子·鱼我所欲也 》中表示,生是我希望得到的,义也是我希望得到的,但“
,
”
2.当我们面对“生”和“义”不能两全的选择时,孟子告诉我们:“
,
”
3.《孟子·鱼我所欲也
》一文体现作者舍生取义的生死观的名句是“
,
”
4.《孟子·鱼我所欲也
》表明“我”不会做“苟且偷生之事”的句子是“
,
”
5.《孟子·鱼我所欲也
》中,孟子认为人们能做到舍生取义的原因是“
,
”
6.《孟子·鱼我所欲也
》中说人人都有向善之心而贤者能做到坚持不懈的句子是“
,
,
”
7.《孟子·鱼我所欲也
》中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
,
,
”
8.《孟子·鱼我所欲也
》一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同的句子是“
,
”
9.《孟子·鱼我所欲也
》中,作者用行人不吃嗟来之食、乞人不屑接受踢过来的食物得出一个“
,
”的结论,来表现自己品格的高洁。
10.《孟子·鱼我所欲也
》中“
,
”两句,体现出孟子在面对优厚的俸禄时仍能保持清醒。
11.《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中“
,
,
,
,
”
12.《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中指出了艰苦磨炼的益处的句子是“
,
”
13.《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中指出,人应该接受苦难的磨砺。这种磨砺的作用是“
,
”
14.《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从正面论证,说明困境能激发人的斗志的句子是“
,
”
15.《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从反面论证,说明治国需要经受内外两方面的艰苦磨炼的句子是“
,
”
16.《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中,孟子认为一个国家如果“
,
”,那么这个国家就会灭亡。
17.《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中由个人升华到国家,论证“死于安乐”的道理的句子是“
,
”
18.《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中总结全文、归纳中心论点的句子是“
,
”
19.欧阳修在《伶官传序》中说“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中也说过意思相近的一句话:“
”
答案:
1.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3.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4.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5.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6.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7.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8.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9.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10.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11.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12.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3.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4.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15.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16.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17.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18.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9.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前一篇:情境式默写——论语(6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