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导写——“95后”“闪辞”
(2019-01-03 15:00:29)
标签:
高考 |
分类: 高考写作训练 |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972外18——35岁的职场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22.5%的受访职场青年“裸辞”过,49.4%的受访职场青年考虑过“裸辞”。不满意薪酬福利(52.1%)和不适应企业管理制度模式(51.4%)被受访者认为是职场青年“裸辞”的主要原因。年轻人一言不合就辞职的现象,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近日,一则关于“95后平均7个月就离职”的调查报告引来网友热议。近年来,随着90后甚至95后步入社会,在这些职场新生代中,一言不合就离职的案例似乎越来越多。
【新视点】
宽容对待“95后” “闪辞”。
“95后”的“闪辞”行为,是社会变迁的结果。对此,不妨以更为理解、宽容和支持的态度对待。社会在关注年轻人辞职率的同时,更需要关注他们工作开不开心、专业对不对口、工资满不满意。只有从大环境上改善“95后”的“职场焦虑”,才能让他们为这个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由此,适当的“等待”是有必要的。人的一生很漫长,选择一个值得奋斗的工作很重要。
2.“佛系”存心,匠心不再
公司附近的外卖吃腻了、我要像风一样自由、食堂饭太差……面对种种啼笑皆非的辞职理由,着实让人感叹:当今很多“95后”是“佛系”存心,匠心不再。他们中很多人,只追求工作的舒适与安逸,而缺乏一种对某一项工作的执着追求的精神,成了所谓的“佛系青年”。
好高骛远,终难飞翔
“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很多95后抱着这样的心态,一言不合就辞职。他们好高骛远,不能立足现状,缺乏扎根事业的精神,他们最终难以飞翔。这让人想起了黄岳渊先生。他一生只做一件事——搞花草。他购买田地十余亩,渐扩充至百亩。黄先生从此聚精会神,抱瓮执锄,废寝忘食,盘桓灌溉,甘为花木之保姆。果然,黄家花园欣欣向荣,花异草奇,声名远扬。
脚踏实地,成就梦想
《东邪西毒》中有一段话:“每个人都会经过这个阶段,见到一座山,就想知道山后面是什么。可能翻过山后面,你会发现没什么特别。回望之下,可能会觉得这一边更好。”确实,与其一味寻找逃避现实的出口,不如脚踏实地来证明梦想的真实存在,莫要跌跌撞撞之后,才领悟风景这边独好!从这个角度看:脚踏实地,成就梦想。
【时文】
95后“闪辞”也是一种“年轻态”
•近日,一则关于“95后平均7个月就离职”的调查报告引来网友热议。近年来,随着90后甚至95后步入社会,在这些职场新生代中,一言不合就离职的案例似乎越来越多。(8月10日中国新闻网)
•也许,在不少“年长者”眼中,工作是“安身立命”的基础,经常换工作可不是一种“稳定”的表现。不过,若换一个角度看,在这个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超91.6%的今天,“饿不死”已不是择业重点,花多一点时间寻找合适的工作又有何不可?
•对待95后“闪辞”现象,有的“过来人”会将“不开心、不舒服、不自在”等辞职理由,与“不愿吃苦、目光短浅、眼高手低”等刻板印象画上等号。可用95后的视角看,事实也并非如此。近两年在网上,流传一种观点:“你把工作当职业还是事业,决定着你一生的幸福。”步入新时代,“养家糊口”已不再是工作的首要目的。在工作中寻找实现梦想的契机,已成为不少年轻人的共识。实际上,也只有把眼前的工作当成一生的事业看,才能创造更富有价值的人生,而为了梦想吃苦劳累,才是“值得”的。
•在过去的千百年来,有不少人都以为,埃及金字塔是一群奴隶在痛苦的奴役中建造的。可到了1560年,一位来自瑞士的钟表匠则打破了这个观念:“金字塔的建造者,绝不会是奴隶,而只能是一批自由快乐的人。”的确,痛苦的工作,不会带来多少幸福感,效率低下不说,它反而会成为一个人沉沦的病因。而完成一份“伟大”的事业,自然需要开心自在的工作体验。既然工作不开心,跳槽又怎么了?
•青年找单位寻求工作,单位招青年谋求发展,雇佣与被雇佣是双向平等的关系,一个人跳槽不需要背负太多的道德负担。反过来看,与其背负精神压力,在单位之中滋生负面影响,不如留下一个位置,给需要的人。再说,95后寻找工作也不是任性妄为的,单位考察员工,员工何尝不是在考察单位?
•但凡一个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在吸引和挽留人才方面,往往会提供相对优越的成长环境,至少在企业文化上能营造和谐有趣的氛围。前段时间,在网上一句话受到不少人的讨论:“年轻人不能骂,他们会辞职;中年人随便吼,他们只能忍。”从这条“职场潜规则”中,我们亦不难看出不少企业存在病态心理,与当今95后的“放荡不拘”。
•95后的“闪辞”行为,是社会变迁的结果。对此,不妨以更为理解、宽容和支持的态度对待。社会在关注年轻人辞职率的同时,更需要关注他们工作开不开心、专业对不对口、工资满不满意。只有从大环境上,改善95后的“职场焦虑”,才能让他们更为这个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由此,适当的“等待”是有必要的。人的一生很漫长,选择一个值得奋斗的工作,有时比选择一个伴侣更为重要。在结婚之前,社会都允许年轻人多谈几次恋爱,他们步入社会后多换几次工作,又有何不可?
95后“闪辞”可以被理解 却不应被纵容
•网上不是说了吗,不要大声责骂年轻人,他们会立刻辞职的,但对中年人不用客气,尤其是有车有房有娃那些。岁月无情,职场资历鄙视链发生惊天逆转,越过山丘,才发现年轻人根本不爬山,无奈之下,也只能徒叹一声“太任性”。
•不过,这只是旁观者的嗟叹,被热议的95后们,大抵觉得这只是正常操作,毕竟趋势是看得到的——70后平均换工作时间超过4年,80后则是3年半,90后骤减到1年半,到了95后,平均7个月闪辞,这符合社会发展的节奏。
•时代不同了,“给一个单位,守一生安定”的“指婚”心态,早就云散烟消。95后对待工作像是谈恋爱,合适就相亲相爱,彼此成就,不合适说散就散,绝不将就。时代的进步和开放,赋予了年轻人“不将就”的权利,生活压力小了,对待工作的心态才会更放松;未来选择多了,才能有说辞就辞的底气;思维视野广阔了,才会有积极求变的动力;年轻人敢于变化,社会不应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