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十二支曲——浅解
(2009-07-26 23:14:25)
标签:
红楼历史观文化 |
《红楼梦》十二支曲中的“曲”,是指“散曲”.“散曲”是古代韵文文学的一种.《红楼梦》十二支曲的曲牌都是曹雪芹自拟的.是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时聆听警幻仙姑新制的曲子.这些曲子和金陵十二钗判词互为补充,向读者预示书中主人公的命运,以及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衰亡.《红楼梦》十二支曲,名为十二支,实际是十四支,因为前加“引子”,后附尾声.
引子——序曲,此曲是交代写《红楼梦》的动因很心情的.
终身误——第一首,点名主题的是“误了终身”,曲子采用强烈的对比手法,以宝玉的自诉口吻,演唱自己与宝钗感情始终不能融洽的不幸婚姻,抒发对黛玉怀恋和眷恋之情,表现了作者曹雪芹对没有爱情的封建包办婚姻的否定和不满.
枉凝眉——第二首,曲子采用先扬后抑两相衬托的手法抒写封建包办婚姻使有情人不能结合所造成的痛苦,不绝如缕的传出伤感哀怨的情绪。曲题“枉凝眉”即徒然伤悲之意。
恨无常——此曲是与贾政长女,宝玉之姐贾元春鬼魂的口吻写的,“无常”原是佛教用语,指世间事物忽生忽灭,变化不定,不能长久。“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并非单纯是元春生活大起大落的写照,同时也概括了封建社会一部分人浮沉相伴、福祸香随的命运。
分骨肉——这是作者用探春口吻写的曲子,诗中抒发了探春远嫁与骨肉亲人分离之悲愤。“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
”来解释探春的结局,也说明了作者世界观中存在着封建迷信的消极因素。
乐中悲——这首曲子是写湘云的,全曲预示史湘云坎坷的一生,她出生名门望族,年幼丧双亲寄养在叔父家;婚姻虽美满,却又因丈夫早逝而守寡。
世难容——这首曲子是写妙玉的,其意是说妙玉虽然貌美质高,带发为尼,却不能为世俗所容。落得个悲惨的结局。诗中的情调是低沉悲凉的,流露出作者对宦官小姐不幸结局的深切同情。
喜冤家——这首曲子是写迎春的,迎春嫁给了名们公子,这喜庆之事却变成了冤家对头,暗示迎春婚后的不幸结局。其中的“喜”其反义为“恨”,含有对迎春婚事批判之意。迎春她悲惨结局其原因是她性格上的懦弱,处世上的一味忍让,道不如说是封建包办婚姻造成的。
虚花悟——这首曲子是写惜春的,意思是觉悟荣华富贵是虚幻的。她从姐姐的遭遇上更深的感受着家族的没落,现实的不可恋,她找不到出路,只有看破红尘,选择“独卧青灯古佛旁”的逃避现实的道路。她之所以选择入庵为尼,是为了逃避,免受自己成为封建统治阶级内部倾扎的徇情物,但是她并没有因此而获得解脱。
聪明累——这首曲子是写王熙凤的,意思是聪明反被聪明所连累。曲子主要写她耍尽权谋机变,弄得贾府一败涂地,也害得自己落了个“悲辛”的凄惨下场。“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形象的描写了王熙凤如油尽灯灭,她代表的封建社会制度彻底崩溃的情景。
留余庆——这首曲子是写贾巧姐的,意思是前辈行善积阴功使后人得到好处。曲子宣扬因果报应,说“乘除加减”,即所谓或增或损,或赏或罚,都是“上有苍穹”——全有老天安排决定。
晚韶华——这首曲子是写李纨的,意思是说她晚年享受荣华富贵,但真正是说李纨“薄命”,待到好时光来时已经晚了。这是作者对封建礼教的大胆的否定。
好事终——曲子的吟咏对象是秦可卿。首句暗示她“悬梁自尽”的结局——情事终了。作者把秦可卿之死,当作一个暂时仍维持着鼎盛局面的封建世族败亡的端倪来看待的,这种处理尤其是作者指出了真正的罪魁祸首,这就大大加深了秦可卿悲剧的历史纵深感,使曲子有了更其深广的社会意义。
收尾.飞鸟各投林——隐喻家败人亡,各奔东西。此曲总写贾宝玉和金陵十二钗的不幸结局,从更广阔的背景上概括了贾府的破败景象,且比前面任何一支曲子都更带浓郁的主观思想感情和悲剧色彩,完全可以作为全书悲剧结构的总纲来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