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红楼梦》十二支曲——浅解

(2009-07-26 23:14:25)
标签:

红楼

历史观

文化

《红楼梦》十二支曲中的“曲”,是指“散曲”.“散曲”是古代韵文文学的一种.《红楼梦》十二支曲的曲牌都是曹雪芹自拟的.是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时聆听警幻仙姑新制的曲子.这些曲子和金陵十二钗判词互为补充,向读者预示书中主人公的命运,以及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衰亡.《红楼梦》十二支曲,名为十二支,实际是十四支,因为前加“引子”,后附尾声.

引子——序曲,此曲是交代写《红楼梦》的动因很心情的. 
      开辟鸿蒙,谁为情种?
      都只为风月情浓.
      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
      因此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

终身误——第一首,点名主题的是“误了终身”,曲子采用强烈的对比手法,以宝玉的自诉口吻,演唱自己与宝钗感情始终不能融洽的不幸婚姻,抒发对黛玉怀恋和眷恋之情,表现了作者曹雪芹对没有爱情的封建包办婚姻的否定和不满.
      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
      空对者,山中高土晶莹雪;
      众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
      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宝黛钗)

枉凝眉——第二首,曲子采用先扬后抑两相衬托的手法抒写封建包办婚姻使有情人不能结合所造成的痛苦,不绝如缕的传出伤感哀怨的情绪。曲题“枉凝眉”即徒然伤悲之意。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
      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
      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
      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
      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
      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
      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宝黛)

恨无常——此曲是与贾政长女,宝玉之姐贾元春鬼魂的口吻写的,“无常”原是佛教用语,指世间事物忽生忽灭,变化不定,不能长久。“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并非单纯是元春生活大起大落的写照,同时也概括了封建社会一部分人浮沉相伴、福祸香随的命运。
      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
      眼睁睁,把万事全抛.
      荡悠悠,把芳魂消耗.
      望家乡,路远山高.
      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
      儿命已入黄泉, 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元春)


分骨肉——这是作者用探春口吻写的曲子,诗中抒发了探春远嫁与骨肉亲人分离之悲愤。“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 ”来解释探春的结局,也说明了作者世界观中存在着封建迷信的消极因素。
      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
      恐哭损残年,告爹娘,休把儿悬念.
      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
      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
      奴去也,莫牵连.(探春)

乐中悲——这首曲子是写湘云的,全曲预示史湘云坎坷的一生,她出生名门望族,年幼丧双亲寄养在叔父家;婚姻虽美满,却又因丈夫早逝而守寡。
      襁褓中,父母叹双亡.
      纵居那绮罗丛,谁知娇养?
      幸生来,英豪阔大宽宏量,
      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
      好一似,霁月光风耀玉堂.
      厮配得才貌仙郎,博得个地久天长,
      准折得幼年时坎坷形状.
      终久是云散高唐,水涸湘江.
      这是尘寰中消长数应当,何必枉悲伤!(湘云)

世难容——这首曲子是写妙玉的,其意是说妙玉虽然貌美质高,带发为尼,却不能为世俗所容。落得个悲惨的结局。诗中的情调是低沉悲凉的,流露出作者对宦官小姐不幸结局的深切同情。
      气质美如兰,才华阜比仙.
      天生成孤癖人皆罕.
      你道是啖肉食腥膻,视绮罗俗厌,
      却不知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 
      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
      辜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
      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
      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
      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妙玉)

喜冤家——这首曲子是写迎春的,迎春嫁给了名们公子,这喜庆之事却变成了冤家对头,暗示迎春婚后的不幸结局。其中的“喜”其反义为“恨”,含有对迎春婚事批判之意。迎春她悲惨结局其原因是她性格上的懦弱,处世上的一味忍让,道不如说是封建包办婚姻造成的。
      中山狼,无情兽,全不念当日根由。
      一味的骄奢淫荡贪还构。
      觑着那,侯门艳质同蒲柳;
      作践的,公府千金似下流。
      叹芳魂艳魄,一载荡悠悠。(迎春)

虚花悟——这首曲子是写惜春的,意思是觉悟荣华富贵是虚幻的。她从姐姐的遭遇上更深的感受着家族的没落,现实的不可恋,她找不到出路,只有看破红尘,选择“独卧青灯古佛旁”的逃避现实的道路。她之所以选择入庵为尼,是为了逃避,免受自己成为封建统治阶级内部倾扎的徇情物,但是她并没有因此而获得解脱。
      将那三春看破,桃红柳绿待如何?
      把这韶华打灭,觅那清淡天和.
      说什么,天上夭桃盛,云中杏蕊多.
      到头来,谁把秋捱过?则看那,
      白杨村里人呜咽,青枫林下鬼吟哦.
      更兼着,连天衰草遮坟墓.
      这的是,昨贫今富人劳碌,春荣秋谢花折磨.
      似这般,生关死劫谁能躲?闻说道,
      西方宝树唤婆娑,上结着长生果.(惜春)

聪明累——这首曲子是写王熙凤的,意思是聪明反被聪明所连累。曲子主要写她耍尽权谋机变,弄得贾府一败涂地,也害得自己落了个“悲辛”的凄惨下场。“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形象的描写了王熙凤如油尽灯灭,她代表的封建社会制度彻底崩溃的情景。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
      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
      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
      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
      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
      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凤姐)

留余庆——这首曲子是写贾巧姐的,意思是前辈行善积阴功使后人得到好处。曲子宣扬因果报应,说“乘除加减”,即所谓或增或损,或赏或罚,都是“上有苍穹”——全有老天安排决定。
      留余庆,留余庆,忽遇恩人,幸娘亲,
      幸娘亲,积得阴功.劝人生,济困扶穷,
      休似俺那爱银钱忘骨肉的狠舅奸兄!
      正是乘除加减,上有苍穹.(巧姐)

晚韶华——这首曲子是写李纨的,意思是说她晚年享受荣华富贵,但真正是说李纨“薄命”,待到好时光来时已经晚了。这是作者对封建礼教的大胆的否定。
      镜里恩情,更那堪梦里功名!
      那美韶华去之何迅!再休提锈帐鸳衾.
      只这带珠冠,披凤袄,也抵不了无常性命.
      虽说是,人生莫受老来贫,也须要阴骘积儿孙.
      气昂昂头戴簪缨,气昂昂头戴簪缨,
      光灿灿胸悬金印,威赫赫爵禄高登,
      威赫赫爵禄高登,昏惨惨黄泉路近.
      问古来将相可还存?
      也只是虚名儿与后人钦敬.(李纨)

好事终——曲子的吟咏对象是秦可卿。首句暗示她“悬梁自尽”的结局——情事终了。作者把秦可卿之死,当作一个暂时仍维持着鼎盛局面的封建世族败亡的端倪来看待的,这种处理尤其是作者指出了真正的罪魁祸首,这就大大加深了秦可卿悲剧的历史纵深感,使曲子有了更其深广的社会意义。
      画梁春尽落香尘.
      擅风情,秉月貌,便是败家的根本.
      箕裘颓堕皆从敬,家事消亡首罪宁.
      宿孽总因情.(秦可卿)

收尾.飞鸟各投林——隐喻家败人亡,各奔东西。此曲总写贾宝玉和金陵十二钗的不幸结局,从更广阔的背景上概括了贾府的破败景象,且比前面任何一支曲子都更带浓郁的主观思想感情和悲剧色彩,完全可以作为全书悲剧结构的总纲来理解。
      为官的,家业凋零,(湘云)
      富贵的,金银散尽,(宝钗)
      有恩的,死里逃生,(巧姐)
      无情的,分明报应.(妙玉)
      欠命的,命已还,(迎春)
      欠泪的,泪已尽.(黛玉)
      冤冤相报实非轻,(秦可卿)
      分离聚合皆前定.(探春)
      欲知命短问前生,(元春)
      老来富贵也真侥幸.(李纨)
      看破的,遁入空门,(惜春)
      痴迷的,枉送了性命.(凤姐)
      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