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头脑风暴:培训是忽悠吗?

标签:
培训头脑风暴 |
6月20日,周日晚上,我正好看到电视里正在做讨论培训业的节目,由于发了下面的一条微博,结果引来了很多从事培训或对培训感兴趣的博友们的热议,观点很精彩,激烈程度不亚于电视。一个星期过去了,几个帖子加起来有近百条的评论,还有很多的评论转发到其他朋友的微博里。今天花了点时间把大家的观点放到了我的博客上,这样更方便浏览和回顾。当然,如果对这个话题感兴趣,可以去以下网址继续展开讨论。微博头脑风暴,仍在继续......http://t.sina.com.cn/1136128787/3f4dL4dxrf#a_comment
我的微博(一):上海的第一财经频道的#头脑风暴#正在播出@袁岳 主持的节目--"培训业:真金何在?"讨论的焦点:培训是忽悠吗?

我是陈颢 培训时候很激动,培训结束很冲动,返岗之后一动不动。 //@王伟的掌中宝:当然是,任何行业都会有鱼目混珠的,并非特指培训,其实很多大腕明星,主持人也一样忽悠。作为培训组织者和策划者,还是应该团结在@中国微博大学 这个平台,共同商量,为真正的培训而共同努力。(6月20日 21:59)
数据化管理
转发此微博:一堂培训课如果有20%能被学院接受并成功运用就是成功了。不过目前培训后的落地确实是一个问题。我们不能总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6月20日
22:00)
我是陈颢 传统上培训评价多采用结训时打分,因此培训师往往会使用各种手段,让学员在客堂上情绪激动,我见过有的大师还用逝去的亲人做噱头,硬是将一场让人昏昏欲睡的课最后变得满场眼泪,然后获得高分评价//@王伟的掌中宝:回复@我是陈颢:老话了。(6月20日 22:09)
围脖爱3G 培训要考试给予使用才好。
中人网黄钦东 一场戏而已。(6月20日 22:11)
罗树忠
问题是培训后,没人再给培训师付钱了。 //@数据化管理:回复@付伟的轻描淡写:十二分同意
//@付伟的轻描淡写:回复
@数据化管理:想起一句话,培训的结束才是培训的开始。(6月20日
22:34)
罗树忠
有必要的话,把转化当成项目做效果会很好。//@数据化管理:我的习惯是培训后提供一个落地的跟进模版给到客户的培训部,然后三个月后在跟进一次。这样有一些效果
//@罗树忠:问题是培训后,没人再给培训师付钱了。
睿博商学院
人在做,天在看!//@刘军元:培训是个良心活儿,我辈需时刻警醒,人在做,天在看。
我 回复
@睿博商学院:军元兄说的「人在做,天在看」足以警醒每一个培训从业者。(6月21日
06:01)
殷海江 回复@台湾培训讲师廖祐呈:赞!而且目前这种趋势越来越明显,看看IT巨头IBM的转型即可,另外,培训师淘汰率非常高,培训师要在原创和技术角度加油,否则只是区域性的、新闻播报型的培训师。
殷海江 回复@罗树忠:问题是如果你不进行培训后的服务或者跟踪,更没有人给你付钱了,培训师要改变态度,尤其是端着: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的高高在上的架子。(6月21日 08:24)
殷海江 看完大家的讨论,貌似大家一直在一个误区里行驶:培训是什么?以培为主还是以训为主?窃以为今天的培训市场需要以训为主的培训师,那种播报型的培训师本身就是淘汰的,而且培训师这个将消失,取代的将是咨询师、顾问、企业教练等模式,因为这些老师在咨询、在顾问、在教练的过程进行以训为主的培训。(6月21日 08:29)
殷海江 续二:那么目前的培训师的工作诸如知识类培训、技能型培训、观念型培训内容将由企业内部培训师来完成,外部进行培训功能的咨询师、顾问、企业教练等专家慢慢取代现在的专业培训师,如果不转型,那就是淘汰,这是真实感受。所以同意@袁岳 老师的观点。(6月21日 08:31)
实现梦想家园 能进行四级效果评估的培训才是真正的好的培训。(6月21日 08:54)
殷海江 回复@台湾培训讲师廖祐呈:华为邀请IBM做咨询,传说一个亿RMB,任正非说:一年僵化,一年固化,第三年我忘记了,然后IBM咨询顾问驻场三年,当师傅,当顾问,当培训师,才有了今天华为超越西门子等公司直逼朗讯第一的电子信息行业国际格局。(6月21日 11:59)
台湾培训讲师廖祐呈
回覆@殷海江:华为很了不起!任正非也很有眼光。IBM的顾问也不是吃素的,我认为员工与顾问一起工作无形中会学到很多...当年在台湾当顾问时我还义务教他们ppt制作呢。(6月21日
12:10)
数据化管理
转发此微博:我的习惯是培训后提供一个落地的跟进模版给到客户的培训部,然后三个月后在跟进一次。这样有一些效果(6月20日 22:40)
台湾培训讲师廖祐呈
回覆@罗树忠:同意!我的理解是项目是咨询+IT+培训,咨询可以诊断、改流程、改管理制度、改组织架构,IT是可以绑死流程,而培训是改变人员的观念与技能,而且是渐进过程。三者整合的项目才能改变企业的KPI,而光听场培训就能改变企业实效(例如KPI增进),我觉得是不太可能。(6月20日
23:08)
我 @中国微博大学 @王伟的掌中宝 :此微讨论如此热烈,说明这期#头脑风暴#选了一个热点。应该让@袁岳 来听听这里一些高手的评论,谢谢@我是陈颢 @罗树忠 @数据化管理 @台湾培训讲师廖祐呈 @刘军元 等发表的精彩观点。(6月21日 08:09)
罗树忠 回复@台湾培训讲师廖祐呈:是的,组织运行方式的改变才能带来真正的行为改变。(6月21日 09:13)
中谛 回复@实现梦想家园:培训的目的是评估吗?呵呵(6月21日 12:39)
中谛 回复@殷海江:你太理想化了,呵呵,培训师不会消失,呵呵,做一个咨询要多少钱,做一次培训呢?企业内部的培训师如果水平高,凭什么还留在企业内?企业能付得起那个人力成本吗?(6月21日 12:43)
琢磨先生
不能把培训的概念定义的这么狭隘,培训亦不是仅仅是观念的改变,培训只是一种传递知识的工具或手段,培训师这个名字是有些问题的,现在做培训的谁会仅仅给对方观念,一般也都是辅之以教练辅导等各种手段进行,所以,我认为这种争论不具有太大的意义。(6月21日
12:48)
台湾培训讲师廖祐呈
回覆@琢磨先生:这点是同意的,培训中点化改变很大,甚至一生...不过比例不高,剩下的人可能有些可以咨询协助,或者可能根本不能改变。我是想就培训激动、回去不动这个现象多做讨论探讨。(6月21日)
殷海江
我觉得这个帖子很好,建议大家不要转发,只需评论即可,否则其他朋友回复你的帖子就离开了此贴;这样大家的回复都会保留,也是知识管理,要不流失太可惜了!难得浮躁的、娱乐的、时政的围脖有涉及管理的专业讨论,我很珍惜(6月21日
13:47)
殷海江 回复@琢磨先生:印象当中培训就三个功能或者目的:知识传递、技能提升和观念改变;我自己的管理实践是:企业问题分为组织问题(战略、人力、财务、营销等)和人员问题(素质、知识和技能),面对不同的问题,采取不同的方式,培训不是万能的,没有培训是不能的。(6月21日 13:52)
殷海江 回复@中谛:据传哈佛关于培训效率的调查表,三个维度:培训前、培训中、培训后;三个因素:学员、老师和组织者;大家化成九宫格,然后组合后变成影响培训的九个因素;影响培训效率最大的因素的答案是?保密(6月21日
13:55)
中谛 回复@殷海江:早就是公开的秘密了,呵呵(6月21日 13:56)
圣手独步之哲 回复@殷海江:同意!说实话,觉得现在大家对培训的认识还是停留在上课阶段,还停留在即学即用的技能阶段。就像人事改名人力资源,后来叫人力资本,名字变了,含义变了但是实质有没有变化呢?今天的培训叫培训发展、组织发展,但是我们的思维和眼界有没有实质的变化呢?(6月21日 13:56)
殷海江 回复@中谛:咱两个讨论不是一个问题;我讨论的培训师的未来发展问题;你说的是中小企业培训的问题;两个问题,不同答案,呵呵(6月21日 13:58)
台湾培训讲师廖祐呈
回覆@朱晓欣Dan:主管对部属身教言教,也可算入广义的培训(6月21日
14:00)
殷海江 回复@中谛:有啊;你有走极端了;一个一个问题来,要么这个帖子有废了;要不你发围脖:大家讨论下中小企业的培训问题,我旋即跟帖。(6月21日
14:01)
殷海江 回复@台湾培训讲师廖祐呈:博客看了,很不错;(6月21日
14:23)
台湾培训讲师廖祐呈
回覆@殷海江:谢谢!常来坐呀!殷兄多给指教呢!
(6月21日
14:24)
我 回复@朱晓欣Dan:的确要对培训有一个定义,这是我们讨论的基础。问题是那些让人觉得是“忽悠”的课程到底算不算培训?(6月21日 14:27)
圣手独步之哲 回复@付伟的轻描淡写:问题是出现在市场,而不是培训本身。培训行业门槛很低,注册公司花不了几个钱,找个MBA或者500强的中高层当老师,找个助理,一个公司就开成了,然后低价竞争。这样造成了培训行业水平的参差不齐,导致有了“忽悠”的课程一说。(6月21日 14:35)
圣手独步之哲 回复@付伟的轻描淡写:另外一个,就是原来讲座式的培训,请大腕来做讲座,谈战略、谈远景、谈形势。这样的不能叫培训,最多是个交流报告会(或者说膜拜会),大家拓宽一下思路,看看大腕,交交朋友,仅此而已。(6月21日 14:37)
中国微博大学 回复@圣手独步之哲:有一种说法,这叫非正式学习。(6月21日 16:43)
Phil的微博 这讨论的焦点培训是忽悠吗本身就有问题,培训是个专业的行业,就如同财务,研发,生产,营销一样。每个行业都有三流九教层级,培训业也一样,不过市场自然会大浪淘沙。培训业的专业性及培训公司的专业性甚至学员的学习能力和态度,都会直接影响行业的形象。积极的看,这个行业会越来越健康发展(6月21日 16:01)
内容太多,不能放到一条博客里,稍等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