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山路惊魂,往返海边小镇kaikoula

标签:
旅游新西兰 |
分类: 旅游散记 |
行程要点
上午到基督城大教堂,10点半左右出去前往kaikoula,中午kaikoula吃饭,看海豹,吃龙虾,傍晚返回基督城
详细记录
当我大清早从睡梦中惊醒,一看手机里的时间,还只是三点多,可窗外早已泛白,迷糊了半天才想起来我这是在新西兰,离我们的伟大祖国有五个小时的时差,三加五,也就是说已经八点多了,赶快起床!
昨天晚上睡觉前,为了查出今天基督城的天气情况,以中国移动每兆30块钱GPRS漫游费的巨额成本忍痛用手机上了一会儿网,查出来的结果让人伤心,基督城上午阴,下午雨量中等!跑到酒店前台,问其他地区的天气,好像北面的天气好一点点,至少不下雨,于是临时了今天的行程,上午赶在下雨前玩基督城内的景点,然后出发去北面的海边小镇kaikoula。
基督城里最著名的景点就是大教堂了,查了地图找将过去,原来离我们昨天下午到的地方没有几个路口。身处市中心,我们感觉有点不对劲,街头冷冷清清,几乎所有的商店都关着门,后来才知道这一天是新西兰的公众假日。我们找了好几条街,终于占了一个可以停90分钟的车位,然后步行前往大教堂。
这里据说是南半球最大的教堂,可到了跟前,一点也没有感觉到宏伟和震撼,和欧洲的那些大教堂相比只能算是小辈一级。以前在网上经常看到的场景次弟呈现,比如那个金属的雕塑
巨大版国际象棋
喂鸽子的游人
当我们准备进教堂拍几张照片时,发现竟然有身穿教会服装的人候在门口迎接,还发给我们每人一本英文小册子,往里一看,数十个唱诗班的少年端立在台上,台前有一主教模样的老人正在主持,台下早已坐满了人,一问才知道我们正好碰到了教堂做弥撒的时间。我们装模作样地也坐下来,跟着那本小册子上写下来的流程听台上的人或唱歌或吟诵,最有趣的是有一段要求你和身边的所有人打招呼,甚至是拥抱,估计是和感恩之类的有关,原来这也是西方人一种社交的方式。时间已经不早,十五分钟后我们从侧门溜了出来,尽快赶往计划中的kaikoula。
GPS带着我们开出了基督城,开上前往kaikoula的高速公路,新西兰的高速公路不象国内,车道当中没有隔离栏,不过路况不错。刚开出不久我突然来了个急刹车,车里的人正准备抱怨,转而惊呼起来,大家都看到路边的小店里有卖CHEEY的牌子,价格赫然只有6.99元每公斤!CHEERY的中文名叫樱桃,上海人叫车厘子,去年在澳大利亚,正是CHERRY收获季,价格比国内便宜一大半,于是我们至少日啖CHERRY三百颗,誉儿及他妈等人都想了一年了,终于再次等到哪里肯放过!一公斤不够,来个三公斤!又可以以吃爆米花的节奏和速度来吃大号樱桃了,爽!
进入了山路,估计没有警察,换了有驾照无公证的老高开车。老高在国内可是对自己的车技相当自信的,可他从未开过左舵车,上来一打转向灯就雨刷乱动,上了道以后明显偏左,轧到左边路肩上呲呲乱响,吓得后排的小琪及希希高声惊呼“偏左,太偏左”!后面的车子一辆辆逼进,闪灯,超车,呼啸而过,再加开始走到了山路上,时急升时陡降,估计把老高紧张得够呛,看来老革命遇到了新问题!
一个小时后,在路边的一个小咖啡馆停下来休息放水,一出车门就闻到一股强烈刺鼻的焦味,心里还想这里空气这么好怎么还会有污染源,半个小时后到我们再次停车换人时,才知道这个味道正是来源于我们车下的轮胎,这得感谢一位不知名的新西兰大好人,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他挽救了我们的整个旅程!
话说老高刚停下车,一辆跟了我们好久的当地车辆也停了下来,挡在我们前面,车里窜出一个三十多岁的新西兰人直嗓着冲我们走过来,心里一阵紧张,莫非遇到打劫的?他急急的给我们说了一大段带当地口音的英语,当我终于听懂后,既是后怕、又是愧疚和汗颜,原因他发现我们的开车方式有几个重大问题,一是太偏左以至于压路肩,新西兰的路肩是用特殊材料做的,一压上去就会响以提醒开车人,但这种路肩摩擦很大,会严重损害轮胎,我们闻到的焦味正来源于此,二是速度开得太快,以至于在转弯和下坡时要不断刹车,按他的说法如果我们这样开下去,不到一天的时间可能就会把刹车片给磨得差不多,万一没了刹车那可是要命的事。这位新西兰大好人跟在我们车后面干着急,直到我们停下来才奔上来给我们警示。他让我们放轻松,速度慢下来,不要管那些开快车的新西兰当地人,还教了我们不要一直用刹车,而是应该用换档的方式,通过发动机变速箱齿轮的作用来减速。我一下子想起来去年在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开山路时,阿黄也教过我这个方法,怎么就忘记了呢?真是打心底里感谢这位多管闲事的新西兰人,谢谢啊!
从此我们开车慢了很多,渐渐地降档减速法也被我彻底掌握了,经过了比预期多近一倍的时间,下午一点半我们终于到了离基督城184公里的海边小镇KAIKOURA。这个小镇是以观鲸鱼闻名,去问了一下出海的船,因为我们到的太晚,所有的活动都赶不上了,简单吃了一顿西餐,在海边走了走。虽然不下雨,但天灰蒙蒙的,拍出来的大海一点味道也没有。
大家提议开起往回走,我心有不甘,不会开了三四个小时过来就是为了吃一餐不怎么样的中午饭吧,我想起网友们的建议,找到了小镇上的I-SITE去问问情况。I-SITE在新西兰的每个小镇或城市都有,我们把它叫游客中心或是信息中心,这是新西兰超级发达旅游环境的一大证据,I-SITE里的有各种地图、资料、优惠券等,还有非常NICE的服务人员,最重要的是,所有服务,包括地图,通通免费!KAIKOURA游客中心的服务人员是一个华人,于是我用中文问她可以去玩点什么,她给了我一张大大的当地地图,标出哪里可以看海豹,哪里可以去徒步。原来我们所到之外根本不算是景区,就这样打道回府真是可惜了。
往反向开了两三公里,来到一片海滩,穿过几十米的礁石,有几头大个子的海豹正懒懒地横躺着,间或抬起头看我们一眼,然后正自顾自地睡觉。
开到半岛的尽头,有一条上山的二小时徒步线路,我们一家三口加上老高、老高女儿小琪五人选择上山,其他人在下面休息。越往上走,海风越大,风景越美,山顶为一个大平台,满眼的金黄色长草格外耀眼。
半小时后回到山脚,远远听到希希她们在大声喊着什么,近了听清楚是说抓到了大龙虾。海边停着几辆当地渔民的车了,一个小伙子看我们对他们车子里的东西猛瞧,很主动的抓出各种东东给我们看,有手掌那大的黑色鲍鱼,更有一支活蹦乱跳的大龙虾。
往回走不过几百米,发现路边有一个海鲜大排档,问下来价格也不算便宜,可刚才手中的大龙虾着实引诱了我们的胃口,于是忍痛点了几个海鲜拼盘外加一个铁板大龙虾。
回到基督城时,天已将黑,把车开到了一家昨天去机场时就瞄准的大超市,把明天早上的早餐以及旅途中需要的各种补给买了一大堆,还简单地解决了晚餐问题。
晚上十点多还要去接今天从国内赶过来的希希老公,重返机场已经是轻车熟路,夜色中的基督城里车流极少,只用了十五分钟左右就到了机场。我拿出了带过来的一对摩托罗拉的小对讲机,调好频道,给了希希儿子小越一个,试下来效果很不错,我在停车场里可以清楚地听到他们在数百米外的候机厅里的声音。小越对这个新式武器非常着迷,有事没事不断呼叫,等后来知道这种超强度的用法所需要的成本,已经晚了。
回来的路上看到油站,在希希老公的指导下第一次自助加了油。开在基督城空旷的街道上,我越来越自信了。
Tipps:
1、刚到新西兰时开车一定要慢一点,等把车子熟悉了以后再说,没开过左舵的人至少要一两天习惯;
2、开山路一定要学会减档降速的方法,尽可能不要用刹车,切记!
3、一般都是加绿颜色的91号气油,千万不能加成柴油。加油一般都是自助,加完了再去里面付钱;
4、基督城大教堂的边上就有一个BNZ银行的网点,需要取钱的话很方便,另外周六和周日的汇率不会变,如果周五取钱时觉得汇率合算,可在休息日再取一些;
5、I-site的建议很童要,到任何一下景点,最好先找到有I标志的游客中心,你会得到你需要的任何信息和建议;
6、如果有两辆车共行,必须要有一对对讲机,我出来前一天在淘宝上花190元买的一对,效果基本够了,但电池问题需要注意,具体后来再说;
7、新西兰有很多连锁的超市,大一点的城市里都有countdown,品种很丰富,价格也算合理,小一点的镇上都有四方超市,价格可能略贵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