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股票 |
分类: 理财随笔 |
最近工作比较忙,白天都不太看股票行情,常常在回家后的饭桌上才知道当天的涨跌。誉儿也是行情的关注者,因为他的两千多块压岁钱也在去年变成了和大盘同涨同跌的指数基金(当然是虚拟投资),只要他一听说今天又是大跌,必然“噢”的大叫一声,以示输钱的痛苦。其实真正痛苦的是那些身陷股海而且心理脆弱的股民们,刚才看value之家论坛的一个链接的帖子,主题是“好好的家,都是股票给害的!”,看到里面已经或是正面临精神崩溃的股民留言,实在是让人感到痛心,的确,面对财富的迅速缩水,没有几个人真能保持心如止水。
因为自己大学毕业时选择了和股票分析相关的论文,从此工作和生活圈子都和股市连在一起,掐指一算时间竟然也有十五六年了,看多了潮起潮落给人带来的大起大悲,最大的体会和感悟就是要对市场多两颗心,一颗是敬畏心,一颗是平常心。
所谓敬畏之心就是我以前常对自己提醒的“市场不可测”理论,千万不要以为自己能预测市场的走势并战胜大多数人,也不要太去相信那些专业人士的所谓真知灼见,我最欢看的是过期的财经、理财类杂志,每年初各券商花费数十万人力成本写出来给高端客户用的年度预测报告,现在看起来都像一个个笑话,连今年初4500点8000点的超宽幅点位也没有罩住现在的指数运行空间,更不要说那些惨透的十大金股。在市场的面前,个人是如此的渺小,哪怕是专业人士和超级大户,一个月前在杭州参加精英汇,有个大户朋友对房地产股坚决看好,言之着着找不到任何不利因素,看样子他要满仓一搏了,这份超级自信让我佩服,但当时我心里是很为他担心的,可也不好意思驳他的兴,而市场这些天的表现一定让他大跌眼镜,真是满仓那可亏损惨重了。
有时候敬畏心会随着自己小小的一点成绩而被冲淡,特别是做很顺、看得准的时候,还以为真的是自己水平高,能力强,主观的以为掌握了宏观经济走势,摸清了行业动态,甚至是因为有特殊渠道而了解了什么公司内幕,而这时往往是最危险的时候。这方面我倒是很佩服年初把自己的私募清盘的赵丹阳,他在给投资者的信中写到“时至今日,H股和A股都已越过我们所理解的范围......今天,就我们的投资能力,已找不到既符合我们投资标准又有足够安全边际的投资标的。”我记得当时还在VALUE的论坛上还和一帮人展开了论战,现在看来,赵的这种敬畏之心反而让我们感到他的坦诚和明智。反过来,曾经自封为股神的林某人却在阳光化后的私募阵营中败下阵来,现在在书店里再看到他写的那本教人如何炒股的书,付之一笑罢了。
股市里更需要的是一颗“平常心”,如果把那个代表市值的数据演化成真实世界里的豪华汽车、平板电视或是一套房子,把每天的波动想像成多了一个电冰箱或是少了一个卫生间,这种不由自主的换算真得会把人折磨死。失望主要是来源于期望,如果你把自己的住房或汽车升级计划寄托于股市的获利,就很难做到在市场波动的时候做出正确和理性的判断。上文链接的那个帖子里关于股民股资失败而结束生命的那些撕心裂肺的故事,很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股市的期望值太高,信赖度太大,如果把财富的增减看到是一场数字游戏,又如苦走到那一步。我在以前的博客里提到自己的投资目标收益率是8%,或是比通胀率高一点点,那时正是行情好的时候,而很多人当时对自己的要求都是30%不算多,买的基金赚50%都嫌少,真得可能是心有点太野了。
贪婪和恐惧是平常心的敌人,也是遵守投资纪律的最大干扰。这次从6000多点的高位下来,以前提到的周线月线交叉理论真是发挥到让人称奇的威力,虽然绝大多数仓位遵守了纪律,可我还是因为害怕出错而留有了一部分ETF,结果还是带来了不少的绝对损失。这一路下来,好几次我都忍不住想去抄一把底来获取超额的收益,比如昨天晚上,我还给誉儿妈说下周一再跌的话正好指数跌到二分之一位置,应该有强烈的反弹,是不是要考虑买进去。而这种想法和我自己推崇的趋势投资法是背道而驰的,到底是相信感觉还是坚持纪律,的确是一个痛苦的选择。为了保有一颗平常心,我还是应该忍住,坚持“右端买入”的原则,在有明确的见底信号出来后再追涨也不迟。我在去年十一月说“大象迟早会原路返回的”,前段时间说“和趋势做朋友”,用平常心来看待自己的投资策略和投资结果,把投资看成是一种对心理能力的打磨,从而历练成真正的“不以涨喜,不以跌悲”的状态。
敬畏心和平常心,需要努力修炼,写下来是为了自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