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职业规划跨界crossover |
分类: 人生感悟 |
前几天写过一篇从SUV到Crossover的文章,讲到了汽车领域的一个新动向,就是带有Crossover风格的车型开始流行。所谓Crossover,就是“跨界”、“交叉”和“融合”之意,最近有厂商还取了一个中文版专用名词,叫“酷越”,传神而贴切。其实跨界之风不止是在汽车界狂吹,在其他领域也有蔓延之势,今天说说职业选择方面的跨界。
所谓跨界性职业,就是要求横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专业要求的工作,比如法律和会计是两个完全不一样的职业,但如果把他们混合在一起,就会形成一个全新的职业,叫做“法务会计师”,这种职业需要的知识结构首先是需要有坚实的会计专业背景,也包括审计、内部控制、风险评估和欺诈调查在内的完整的知识体系,其次是对法律知识的基本了解,最好对法律相关的实务操作比较精通。如果说一般的会计人员和法律人员的起薪在10万元左右,而“法务会计师”就成了抢手的高端人才,据说年薪最少也要20万元以上,好一些的能达到40万元,最高的就没底了。
目前的职场竞争真的是非常激烈,记得去年我们想招一个实习生,只是在校园的BBS上发了一些帖子,就引来了复旦、财大的近百名优秀学生前来应聘,现在一些稍好一点的大公司只要有岗位需求,就能从人才网站那里搜集到海量的应聘信息,以前属于珍惜动物的“海归”们也多如牛毛,而且期望薪酬低得让你都觉得不好意思给。但是对人力资源经理们来说,供应量虽然大,但满足需求的却不多,往往是挑来挑去一个也不满意。
我觉得未来的职业需求发展的方向有两个,一是专业化和细分化,另一个就是上面提到的对跨界职业人才的需求。其实第一个方向发展到极致,又和第二个方向趋于融合。比如“律师”是一个比较普遍的职业,这些年来各大学的法学院以及专业的政法大学培训养出了大量的法律人员,但真正做的好的律师,一定要在某一方面特别专长,就是在某一法律领域,也可以分到很细的程度,听说有人只打名人离婚的官司,收入也很不错。如果把法律和证券进行混合跨界,就成了证券方面的专业律师。十年前我刚进入证券行业的时候认识一个很有名的股评家,上证报上经常有他大块头的股评文章,而他本来的职业是律师,后来他开了一个事务所,只接股票有关法律服务,结果生意好得不得了,据说一千万以下标的物都来不及接,主要是因为他懂证券,又懂法律,这样的跨界型人才在当时实在是稀缺得很。
我当年考大学录取的专业叫“技术经济”,记得刚到学校系主任给我上第一堂课,说我们这个专业就是要培养“鸭型人才”,所谓鸭型,就是既要会跑,又要会游,关键时刻还可以飞两下。四年下来,我们所学的内容横跨技术、工程、财务、管理、营销等多个方面,是个大杂烩,但都不是很精,正如鸭的特点,会跑但跑不快,会游但游不深,会飞但飞不高。我觉得比较好的选择是在大学本科里学一门偏理工的专业,在研究生阶段再改读一门偏管理的学科,这样比较容易成为一个文理兼备的混合型人才。而如果要成为一个跨境型人才,就需要在多个学科方面都学深、学精的基础上更通过实践来融合为一体了。
我两个外甥和外甥女现在都还是在大学一年级,但转眼三年就会过去了,是要开始考虑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外甥女温馨所学的是房地产方向的财务管理,我觉得本身就有点跨界的意思在里面了,我对房地产这个行业不太了解,不知道房地产的财务管理有多少不同之处,但感觉上还是有不少内容和知识可以去深入的。外甥刘迪所学的汽车方向更是现在的大热门,但仅仅拥有汽车方面的知识是不够的,这方面会的人太多了,要想有一个比较好的职业发展,可以考虑将汽车和其他行业进行混合跨界,比如“汽车加保险”的话可以从事车险定损、汽车保险销售方面的工作,“汽车加互联网”的混搭可以从事二手车交易网站,网上汽配销售方面的工作,而前几天所写到的那个“车盟”网站更是“汽车+保险+互联网”的产物。
不同职业的混合跨界必将催生出各种各样想也想不到的职业,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去找准定位,明确方向,构建自己的职业竞争力,成为一个社会有需求的跨界型人才,对现在的大学生来说应该很有必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