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游戏启示录之三:为什么机构会被散户逼疯

(2007-05-24 12:41:02)
标签:

聪明人游戏

博弈

聪明

湖涂

分类: 人生感悟
猜数游戏给我的第三个启示是,在一个大家共同决定结果的游戏中,关键的一个因素是要改变从自己角度考虑问题的惯性,而是要努力从别的大多数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从自己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是人的一种本能,我们可能会在潜意识里已经设定了很多自己的假设,但往往会忽略了这些假设的正确性以及别人对这个假设如何看待。
 
比如这个游戏,影响结果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给出答案的网友中,有多少人事先已经看过我对这个游戏获胜技巧的分析文章。如果大多数人看过,最后的答案就会偏小,而如果多数人没有看过,这个答案就会偏大。
 
但对这个比例的预测会有一定的难度,还有一些不可预计的因素,比如我自己事先也不知道几个月前的那篇获胜技巧的分析文章会在新浪博客首页被推荐。也不知道网友是从哪一篇文章链接过来参加游戏的。
 
如果你是看过文章的那个“聪明人”,而参加游戏的都是些没有看过文章的“糊涂人”,你的结果是不一定比“糊涂人”更聪明。
 
股票市场也是这样。
 
早在1500点左右的时候,最聪明的几位“经济学家”们就开始看空,讨论股市泡沫问题,不能说他们讲得没道理,但如果根据他们的建议从市场出来那可是得悔青了肠子。
 
2500点开始,机构开始看空市场,特别是一些公募基金,纷纷降低持仓比例,所以基金重仓股没有什么太好的表现。但机构们没有想到的是,这个市场的参与主体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一大批新股民如潮水般涌了进来,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参与者。这些没有经验的“糊涂人”,根本不按做为老法师的“聪明人”-机构的思维模式玩这个游戏,结果机构被散户(特别是新股民)逼空乃至逼疯,当市场被推高至4000点以上的时候,机构也会受不了,只好做出回补的动作。
 
昨天和几个搞私募以及证券咨询的朋友在外地吃饭,大家纷纷摇头,说最近心情很郁闷,因为随便找个散户,收益率都比自己做的好。
 
“糊涂人”棒打“聪明人”的现象,在很多领域都存在。要成为更聪明的人,还得把握好“聪明人”或是“糊涂人”在整个参与主体的比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