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双城记:我眼中的武汉和长沙

(2007-04-09 19:23:34)
标签:

观点

纪录

感悟随笔

武汉

长沙

分类: 点滴纪录
刚刚看完池莉的新作《所以》,这位汉派小说领军人物所写出的又一本“汉味”十足的小说,让我一下子回味了一遍“武汉”这座城市。前几天去湖南出差,又让我对长沙这个城市有了一点亲身的体会。武汉和长沙,分属湖北和湖南邻省的省会,如同两个相貌相似或性格全然不同的兄弟,值得放在一起细细口味一番。
 
先说相同点。首先想到的是他们同样炎热的天气和同样火暴的脾气。说起天气,武汉和长沙都有一个难熬的夏天,我小时候去武汉,最深的印象就是满大街的大老爷们赤膊走在大街上,大嗓门的说话。在四大火炉里,武汉是当仁不让的,在一些版本里,长沙也榜上有名。这次去长沙,发现他们中午的休息时间比一般的城市长很多,原来是因为夏天的中午太热了,必须多休息才能缓过来。
 
热的天和辣的菜可能是武汉、长沙两个城市的人火暴脾气的重要原因,相比湘西土匪传给长沙的那种山野间的匪气,带着一点不是土匪就是革命者的霸气;而武汉更多的是一种市井间的匪气,不少人三句话里总得带上一句汉味国骂。我是深深地领教过这种匪野的,记得在十年前,我为自己开的一家软件公司去武汉打市场,独身一人背着一台当时价格不蜚的笔记本电脑在武汉三镇到处跑,有一天,正走到武汉长江大桥的引桥附近,身边贴过一个十八九岁的小伙子,操武汉口音低声对我说:“朋友,借点钱!”我心一惊,怎么大白天也碰到抢劫的,这时一下想起包里的那台上万元的笔记本,那可是我公司最值钱的固定资产,不能让他抢去。于是我从口袋里慢慢摸出一张钱,该死的,竟然是张一百元的大钞,只好递过去。没想到他一看,马上招呼,“这里来了个有钱的,大家快来!”天啦,闹市里竟然碰到群匪。也不知道我哪来的勇气,背着包就往前面的路口奔过去,还好没事。从此武汉的匪气深深地印在我的心里,再也挥之不去。
 
这次去长沙,倒是未见其匪,反而见其文。下午办完事,离去机场还有一个小时,分公司的同事非要带我们去转转,于是来到久闻大名的岳麓书院,就座落在湖南大学的校园内,真是千年学府的气派。转于亭格之间,有江南庭院的感觉,也有中原孔庙的庄严。那并不华丽的存列,透出厚厚的文化底韵。出了后门,正是传说中的爱晚亭,无意中见到,也算是到此一游吧。
 
说起这两个城市的人,比起上海或是广州,都还是比较好客的。但武汉的好客多是为了面子,客人来了必须把最好的东西拿出来,即使拿不出也要凑,凑不出就借。所以很多武汉人不是为自己的日子,而是为别人面前的瞬间光鲜而活着,累!家里就算乱成一团,出门总是打扮的山清水绿,就是买不起市中心的房子,最好先买部车子先开起来,还不能是凯悦,至少是君威。有一年我和朋友去武汉收一级半市场的股票,有一个下家就是这样,一搭就知道他的身价,还非要摆出个阔佬的样子,天天请我们吃甲鱼。而湖南人的好客却多是发自内心的,有客人来端出最好的菜也并不觉得心痛,而且长沙人会想方设法以他们的最高规格来接待你,就算有时候不能了解你的需求,这种真心还是能感受得到的。
 
在武汉人的眼中,长沙哪算得上平起平坐的大城市,可能仅仅是个中等城市罢了。在长沙人的眼中,武汉除也大一些,生活的质量和品质那是差多了,就说文化娱乐吧,长沙的湖南卫视哪是武汉能比,在长沙见个超女,碰上个名人机会可是多了去了。武汉除了出个池莉,基本上属于文化沙漠吧。
 
我眼中的这两座城市,本该亲近的武汉反而在心理上疏远一起,反而是极少去的长沙感觉更加亲切。对于很多上海人,可能是分不清武汉和长沙之间的区别,在他们的眼中,除了上海都是外地。有些城市,你不一定喜欢,但值得品味。在不同的时间,在不同的心情,和不同的人。
 
随便瞎扯了几句对两个城市的印象,纯属个人想法,各位武汉和长沙的朋友多包涵。
 
是为“双城记”,记忆的“记”。

 
岳麓书院门口写的四个大字,献给湖南湖北的家人、朋友和同学:
双城记:我眼中的武汉和长沙
 
(本篇被新浪文化博客推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