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曾经的杭州四剑客

(2007-01-16 13:05:32)
分类: 往事回忆
   以前杭州恒生的销售总监最近到上海工作,中午专门来找我,叫上以前的同事一起吃了一个午饭,聊起了四五年前的一些往事。我印象最深的是03年非典的时候,这位老兄是杭州的第N个疑似患者,正好确诊的那一天我和陈永辉在杭州出差,本来安排好要去恒生公司拜访,结果他们老总电话里吱吱呜呜的,好像很为难。当时我们在核新的易峥那里,易总向我们报告了这位老兄的最大消息,吓得我们连日从杭州象逃难一样驱车赶回上海,临行前还喝了易峥给我们的一大碗难吃的中药。
 
   聊起当年杭州的几大IT公司,恒生、新利、信雅达和核心,当时的四剑客如今已经物是人非了,只有恒生还有一些证券信息系统的业务,连以前豪情万丈的易峥也是大大收缩了主营。今天中午没时间写博客了,找出了一篇当时我编写的108文摘里的一篇,是为纪念。
 

911的前几天,韩国汉城的Hilton饭店举办了一个中型的证券电子商务博览会,中方组了一个近二十人的团前往参加,我有幸成为其中的一员。多少有点让我吃惊的是,这次博览会竟然好象是专为我们这些中国的券商代表而开的,韩国最主要的券商以及证券IT公司悉数参展,展台上到处有中文的宣传材料和讲中文的接待人员,更有趣的是会议举办的招待午宴上,巨大的宴会厅有二百多人出席,而每一个中国人被作为稀缺资源分散到不同的餐台上,面对无数热情而充满期翼的目光,我能感觉到他们对开拓中国市场的热切期盼,作为世界上证券网上交易最领先的国家,韩国的证券IT产品和理念的确让我们开了一些眼界,但要想让中国券商为他们的汉化产品买单,我看他们还有一大笔冤枉钱要花。

 

韩国的证券IT公司大多数是隶属于一家大券商,基本上是从券商的IT部门转化而来,而在中国,还没有听说哪家券商的IT部门转化为独立的系统提供商,甚至连柜台系统这样的核心软件也没有几家是由属于自己的技术部门开发出来。也许中国这个特别的现象和一个城市有特别的关系,那就是---杭州。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杭州这个美丽的城市隐隐成为了中国证券IT业的一个中心,每年的春秋两季,各大小券商的技术主管们都会收到来自西子湖畔的精美的邀请函,那是几家公司在举办用户大会或是什么新产品的发布;一批批操着浙江口音的年轻人,以他们特有的勇气和毅力,渗透到全国各地,和券商的总部、区域中心甚至是县级的营业部的技术人员交上朋友,带回的是一张张的上系统的合同;不管是哪里举办的证券IT展览,都能看到几家杭州公司的身影,他们不一定是最豪华和最显眼的,但却肯定占据最适当的位置,因为展会对他们来说实在是太轻车熟路了;遇到一些全行业的系统规则调整之类的事,杭州的这些技术专家们又会成为券商争抢的对象,有时候还要想出各种办法对这些技术专家进行人身控制,因为如果缺少他们的参与,券商的交易不知道是否能进行下去。

 

新利、恒生、核新和信雅达,这四家公司正是杭州IT厂商的主要成份和中国证券技术公司的杰出代表,其中新利和恒生两家公司,基本上平分了券商柜台交易系统的绝大多数份额,核新的网上交易系统独自占据了市场的半壁江山,而在呼叫中心领域信雅达也成为了业界老大。由于工作的关系,我和杭州的这几家技术公司有过较多的来往,有些是生意没有做成,却成了不错的朋友,所以我的桌头经常少不了从杭州过来的产品介绍以及他们的企业报刊,私下聊天时也了解了不少这几家公司的历史和渊源。我突发奇想,如果把证券IT业比作武林(杭州也有一个武林门),93年成立的新利就象是出身名门的少林派,气势雍容,底蕴深厚,在九十年代中后期是当仁不让的正派掌门,95年八大金刚出走成立了恒生,就象是传奇中少林张君宝(后来的张三丰)创办了武当派,经过几年的发展渐渐和新利形成了对峙之势,恒生的产品也正象武当的剑法拳招,中规中矩,招势严谨且连绵不绝;作为新利的创始人之一的郭华强,曾经是北少林的主持,但因为各种原因在97年正式回到他的自留地信雅达,另创了一派福建南少林的新天地,目前的信雅达将重点移步银行IT领域,也取得了相到的成就。而核新公司和以上三家并无历史上的关联,创始人易峥为人忠厚但行事乖巧,象极了华山剑派传人令狐冲,凭藉“天网网上交易系统”这一看家剑法,成为后起之秀的代表人物,近年来苦炼UNI-NET这一“易筋经”,若炼成则对传统的营业部模式转型大有裨益。而核新颇有名气的扑克牌名片、山洞式门厅以及叹为观止的卫生间设计,充分体现出易峥的不拘一格和创新想法,也许核新还算不上有文化厚度的公司,但一定称得上是一家有特色的公司、有潜力的公司。

 

我经常在想是什么因素使杭州发展成为了让券商汗颜的证券技术中心,可能有浙大蕴育的学术氛围和大量低成本人才,可能有早期郭华强的强势切入和香港熊先生的资金投入,可能有早期时机的优势和当地政府的支持,也可能归功于这几家公司充分重视规范化管理(数家通过ISO认证和CMM2)和企业文化的建设。不过我更关心他们的未来,明日的杭州是否能延续今日的辉煌,我看有很多的问题需要他们去解决。虽然几家公司的产品线越来越长(见最后的列表),但主打产品还是以定单处理为核心的低端产品,随着市场的竞争和饱和,产品的利润率会逐渐降低,维护成本会不断提高,庞大的现有客户群体又会造成感觉上的既得利益难以割舍,所以害怕创新产品会自伤手脚;虽然有一些业务管理(特别总部集中管理)类的高端产品,但由于缺乏对新业务能充分理解和把握的复合型人才,同时又受到券商自身转型的阻碍,造成新产品不能迅速成为利润中心反而成为成本消耗者;正是缺乏对业务的独特理解和创新能力,又造成各厂商没有多少的独家产品和核心技术,你有一个ALLWEB,我上一个企业版,你搞一个UNI-NET,我就给券商一个更便宜的WINDOWS无盘上网解决方案,所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还要加强;虽然新利已香港上市,恒生、信雅达主板上市有望,但空饼式的期权机制如何能保证优秀人才不流失,而低工资的技术员工又不断被券商IT部门和竞争对手挖墙脚,我想这些都是杭州四剑客的掌门人不得不要跃过的障碍。

 

昨晚和新利的黄捷在浦江边聊天,我提到一个想法:可能现在券商的业务人员在业务的理解上反而比不上厂商的优秀员工,比如市值配售、开放式基金等业务流程中的诸多细节,这是因为券商被市场的暴利和厂商的呵护给宠坏了,券商已经习惯于厂商端上一盆现成的菜,但随着券商的日子逐渐难过,为了生存券商不得不夺回业务创新的高地,因为这成了他们的生存之本,而这个时候,券商需要的不一定是一盘烧好的菜,而需要是最好的菜料,只有券商自己的独门配料和火候功夫造成了烧出来的菜能和别人不一样。就象星吧克的经营者,重点是品牌建设和营造环境的本领,但他需要最好的咖啡豆和最有风格的咖啡杯。如果能为券商提供模块化的工具和可方便调动的子系统,一定能更好的满足未来券商的需求。至于高端的服务和咨询能否成为厂商的利润来源,那就要看他们的积累和造化了。

 

                                               傅伟  2002-9-25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