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总结和计划的时间,在工作方面是务虚会、部门总结、个人述职报告、考评(包括给领导打分
)等等等等,虽然这些东西不能说特别有用,但这么多年形成的这些管理流程也确实有它的作用,那就是逼着你对过去的一年进行盘点,同时为新的一年制定一个目标。
其实目标管理到底是不是一个很好的管理模式,对不同的人的效果可能并不一样,真正天才的人是不需要明确的目标的,记得微软研究院的张亚勤在管理下属时就不定任何目标,因为目标有时候反而会束缚人的想法,在研究方面可能需要的就是天马行空。
但对于大多数人和大多数企业来说,目标管理是必要的,因为从人的本性来看,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在可做可不做,辛苦和舒服之间必然会选择后者。从经济体制的角度来看,市场经济无疑优于计划经济,但从微观的角度看,做为市场经济的主体--企业来说,计划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还是说微软,看过吴士宏那本《逆风飞飏》的人都知道,微软每年的预算体系是惊人的严密,鲍尔曼还专门发明了一个专用词,大致的意思是做完一次要刮一层皮。对于软件开发这种较难预估的工作是如此,那对一些需要采购、生产和营销的工业性企业,计划的作用就更大了。我现在所从事的工作之一是平衡计分卡的管理,从本质上来说就是目标管理,在实行的过程中感觉和企业以前的习惯还是有很多的冲突,主要的原因可能还是管理的精细化还没达到必要的程度,而这种习惯是需要长期的训练才能养成。
企业需要目标管理,个人和家庭也是需要目标管理的。记得我从大学毕业留在上海的那一年,给自己定下了五年赚到七位数的目标,从当时看是遥不可及的,但正是这个目标逼着我去做软件销售、去开自己的公司、捣腾一级半市场,虽然很辛苦,但收获还是很大的。还记得准备结婚的那一年,我毕业仅仅三年多吧,有一次和妻(当时还是未婚妻)在河南中路的地铁站里盘点我们的资产,真是开心的不得了。刚结婚时我们还做过一个家庭的经营报告,我是CEO,妻是CFO,只是当时写的规划不知道放以哪里去了,如果还在的话读一读一定很有趣。三年前在中欧学财务课程,让我对资产负债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于是连续几年都在岁末对家庭做一个资产负债表,对资产的风险性、可变现程度、收益率进行一个大概的分析,对来年的目标有一个规划,这份未经审计的财务报表,至少让我们对家庭的资产状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有利于在来年做出决策。
前几天突发奇想,是不是把平衡计分卡引入到家庭管理,长期目标是家庭的和谐和快乐,内部流程维度是工作、投资和小鱼儿的教育,而学习成长维度就是对自己的培训和提高了。什么时候也画一个战略图出来,是不是开这个博客也可以放在图上做为一个“战略要素”呢,
。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