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浅析《史记》的悲剧人物

(2009-04-27 20:14:47)
标签:

人文

悲剧人物

《史记》

司马迁

北京

文化

分类: 谈古论今

浅析《史记》的悲剧人物

 

 

    摘要:司马迁的《史记》是一部体大思精的历史名著,淋漓尽致地刻画了3000多年来社会各个阶层的历史人物,尤其以悲剧人物的形象高大突出,个性鲜明。本文就《史记》中悲剧人物的突出的艺术特色加以分析,以便更好地把握作者的创作思想和艺术手法,并力求从更广的角度去了解司马迁的世界观和哲学观。

 

序论

 

    司马迁的《史记》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一部非常出色的历史名著,也是我国文学宝库的珍品。千百年来,司马迁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扎实的文字功夫,淋漓尽致地刻画出自黄帝至汉武帝之间3000多年来各种各样历史人物,他们神态各异,各具姿态,给人栩栩如生的感觉,让读者们深受感染,并可从他们的人生经历去了解人生,悟出历史发展的脉络和一些深刻的哲理。

    《史记》中带有一种悲剧氛围,其中刻画得最突出的就是悲剧人物形象,其鲜明的个性和悲壮的结局震撼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司马迁遭受宫刑和下狱之祸的独特经历和惨痛遭遇,增添了书中人物不幸结局的悲壮色彩,展现出永久的艺术魅力。无论是王侯将相、贤臣名士,还是闾巷之人、市井细民,都灌注着作者全部身心的感情。所以说,认真读《史记》,从悲剧人物入手,细心分析其艺术形象,是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作者的创作思想,从更广的角度去了解作者的世界观和哲学观的。下面,就来看看作者是如何塑造悲剧人物形象的。

 

    分析《史记》的悲剧人物形象的艺术特色:

    ㈠悲剧人物的多样性和阶层性

    1、上至王后将相,下及氓隶之人、游侠刺客

⑴曾写下光辉却最终悲剧收场:项羽(丰功伟绩与陷入“四面楚歌”境地)

⑵忠君爱国,为信念而死:屈原(虽九死其犹未悔)

⑶新生事物代表:商鞅(辅佐秦孝公变法,最彻底,后遭车裂而死)

⑷视死如归的刺客:曹刿(为了鲁国国土、国君,不惜只身以匕首劫持齐桓公)

    2、悲剧人物出现多样性和阶层性的原因

    ⑴司马迁是文学家更是历史学家,有秉笔直书的实录精神,能够再现生活的复杂和生动的本质

⑵司马迁让不少普通甚至低下层的人物事件都有机会入传,并注重人物内在品质、精神力量的探寻

㈡悲剧人物性格的多面性、丰富性、完整性

    1、最突出的代表:项羽(相互矛盾、对立的性格与气质)

⑴既顶天立地又目光短浅

⑵残暴而又妇人之仁

⑶爱人礼士却又妒贤嫉能

⑷分食推饮却又非常吝啬

    2、“飞将军”李广英勇善战却也有斤斤计较、睚眦必报的一面(作者的实事求是精神)

    3、信陵君礼贤下士,但是也曾因畏秦而不纳魏齐,间接害死了他(作者不抹杀信陵君功过的求实精神)

    ㈢悲剧人物的深厚的社会历史感

    1、例子

⑴《项羽本纪》中描述了两次重要的战役:巨鹿、垓下之战

⑵《陈涉世家》中点燃反秦烈火的事件: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农民起义

⑶《刺客列传》中几乎改写历史的事件:荆轲刺杀秦王

    2、原因

⑴司马迁在塑造悲剧人物时,以重大的历史事件来表现

⑵司马迁准确详细的描写让读者可以从中感受到悲剧人物的真实社会历史感

㈣悲剧人物的深深震撼力

    1、悲剧人物与命运抗争的宏伟气魄,为理想事业不断进取的勇气,不甘听天由命的顽强精神令人震撼

    2、荆轲刺秦的一往无前的气势,“自知事不就”时的从容不迫(扶弱抗秦,视死如归)

    3、屈原即使遭受同僚陷害和君王的疏远也不改初衷(宁死不屈、不与浊世同流的高风亮节)

    4、  商鞅、晁错为改革牺牲,用鲜血换取理想事业的成功(为理想献身)

 

结论

 

    《史记》中的悲剧人物具有经久不衰、令人震撼的艺术魅力,引起一代代读者们心里的强烈“共鸣”。这是因为在他们身上,读者们可以更多地感受到坚韧的意志力与个性,还有强而有力的鼓舞。同时,作者司马迁本身就可以说是一个悲剧人物,遭受了常人难以承受的惨痛。然而,对事业的执着精神使他并没有消沉,以屈原、西伯、孙膑等古人的事迹来勉励自己,把全身心的精力和热血倾注于《史记》当中,灌注于那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中。他从个人的悲怨中解脱出来,忍辱并发愤著书,这就是他对待人生磨难和不幸遭遇的态度,他的精神和崇高境界在他笔下的悲剧人物身上得到充分的体现。他以身作则教育了后世人,只有经历了磨难的洗礼,才能创一番令人瞩目的事业。

    当我们为悲剧人物的不幸而流下同情之泪时,还应用心去感受当中那股坚强不屈、蓬勃向上的力量,它将引导我们进入一个乐观向上的崇高境界。从悲剧主人公履行自己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的过程中,从他们对崇高理想的不懈追求中,我们可以领悟到正义和真理的力量,将激起我们努力进取的意识,让我们有足够的勇气和力量去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磨难,从而勇敢地攀登人生的高峰,书写辉煌充实的美好人生。

 

 

注释:

①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一卷.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8月第1版.第202页。

②刘颚著.《老残游记》序言.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4月第2版.第1页。

③杨钟贤、郝志达.《文白对照全译史记》第五卷.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2年6月第1版.第769页。

④朱光潜.《朱光潜美学文集》第五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9年4月第1版.第498页。

⑤司马迁《报任安书》.郭锡良等.《古代汉语》中册.天津:教育出版社,1996年2月第2版.第405页。

 

 

参考文献:

[1]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一卷.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8月第1版。

[2] 朱光潜.《朱光潜美学文集》第五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9年4月第1版。

[3] 韩兆琦.《史记选注集评》.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8月第1版。

[4] 晏昌贵.《走近圣人丛书——史圣司马迁》.湖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9月第1版。

[5] 铁源.《历代奇人大观》上卷. 华龄出版社,1996年5月北京第1版。

[6] 孙波.《画说史记》第三卷 .华艺出版社,1997年7月第2版。

 

美丽文字博客圈:http://q.blog.sina.com.cn/janejml,邀请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加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行走圆龙山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