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的形成 四下科学实验
(2013-09-25 09:16:38)
标签:
教育 |
分类: 小学科学 |
雨的形成
实验名称:雨的形成。
实验材料:量筒、装有冰块的透明塑料袋、保鲜膜、热水、小水桶。
实验过程:1、
2、将装有冰块的塑料袋放在量筒上方。
3、5分钟后,移开冰块,可以观察到保鲜膜下方有水滴形成,水滴顺着筒壁流下来。
实验结果:雨的形成就是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的结果。
雨的形成实验教材中的做法是:用酒精灯给烧瓶中的水加热使其变成水蒸汽,在瓶口上方附近用一表面皿挡住从烧瓶口冒出的水蒸汽,由于冷的表面皿和热的水蒸汽之间存在较大的温差,所以热的水蒸汽遇到冷的表面皿时,就在表面皿上凝结成小水珠,许多小水珠聚集在一起,就形成较大的水珠,当水珠大到分子间的引力不足以使它继续吸附在表面皿上时,就从表面皿上掉下来,形成“雨滴”。该实验原理正确,操作简单在设计上似乎完美无缺,但在实际操作中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这是因为表面皿的质量较小,在加热过程中,酒精灯上部向上运动的热空气和从烧瓶中冒出的热水蒸汽很快就使它的温度上升到接近水蒸汽的温度,冷凝效果不很理想。所以在实验时,常常是只见表面皿上聚满小水珠而不见有明显的“雨滴”落下。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就用一盛有冰水的铝盒(饭盒)代替表面皿来做这个实验。由于冰的温度较低,水的比热又比较大,它能迅速地将导热性能良好的铝盒传递过来的水蒸汽的热量吸收,使铝盒底部与水蒸汽之间始终保持较大的温差,这样从烧瓶中冒出的水蒸汽,就会在铝盒底部迅速结成小水珠,小水珠很快变成大水珠,不一会,一阵“小雨”就淅淅沥沥地落下......(本文共计1页)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