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生活垃圾处理杂谈(1)
(2024-06-06 08:55:33)
标签:
杂谈香港垃圾收费垃圾分类 |
香港讨论准备生活垃圾收费已经有十几年了,2021年香港特区立法会通过《2021年废物处置(都市固体废物收费)(修订)条例》,确定2024年4月1日实施。
下面是卓永兴发言。
主席、各位委员:
政府在今年一月十九日宣布将垃圾收费的实施日期,由四月一日押后至八月一日,并会在四月一日于14处地点推行「先行先试」计划,以了解不同持份者在新法例下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再作部署和处理。经过近八个星期的「先行先试」,政府已获得分析所需的数据和数据。今日,我和环境及生态局局长向大家交代有关的结果。
对于推行垃圾收费,我们看到市民有不少关注和反对的意见,包括:指定袋收费高,既加重家庭负担更是惩罚;用指定袋去装另一个塑料袋是更加不环保;香港家居狭窄(尤其是劏房户)不容易贮存垃圾作分类回收;分类回收及厨余回收等配套亦严重不足;垃圾收费操作繁复,更大大增加清洁工的工作量;物业管理对违规垃圾「执手尾」的费用会带动管理费上升;三无大厦的循规存疑;有可能引致胡乱弃置垃圾造成环境卫生问题;以及不同行业譬如食肆及院舍处理垃圾的支出会推高经营成本等。
对于在八月一日实施垃圾收费,不同的研究、媒体的反映和收集到的意见,都显示支持如期推行的市民不多,大概七至八成市民反对如期推行,他们的意见包括:(i)押后实施;(ii)押后分阶段实施;(iii)押后至二二六年才实施;(iv)干脆取消垃圾收费,搁置计划。
就环境及生态局局长的汇报而言,「先行先试」的结果显示:市民认为垃圾收费的操作繁复;大部分住宅楼宇参与者并无善用获派的指定袋,在「先行先试」的后半段更为明显;垃圾的弃置量、回收量以至参与者处理垃圾的习惯并无很大改变;分拣垃圾大大加重清洁员工的工作量;以及指定袋的使用令餐饮业和安老院舍的经营成本上升,经营更加困难等。
基于以上结果,环境及生态局局长向我建议暂缓垃圾收费的实施日期,即是不在八月一日实施收费。我们也注意到:(i)不同调研均显示大部分巿民对实施垃圾收费有很大保留;(ii)社会回收文化的根基不足;(iii)现时回收网络和设施的覆盖纵有增加仍是有限;(iv)现时法例订定的收费方式,予人有为增加政府收入的错觉,而影响市民对垃圾收费计划的认同;(v)法例令前线清洁员工的工作量和压力大增;以及(vi)经济复原的速度并未如预期般快速和强劲,现时实施垃圾收费,会令商界(尤其是饮食业界)承受更大压力,影响行业经营。因此,我同意环境及生态局局长的建议,进而向行政长官推荐有关建议并且获得行政长官接纳。所以,我现在宣布,政府会暂缓在八月一日实施垃圾收费,政府稍后将于宪报刊登公告,废除有关二二四年八月一日实施垃圾收费的公告,以及在同日开始调整建筑废物处置收费的公告。
接下来,政府会推行一系列工作,包括:增加回收配套;加强公众教育和宣传;研究如何优化垃圾收费计划等,稍后我会请环境及生态局局长向大家详细介绍。我们会不断监察和评估社会整体在减少固体废物和市民改变处理垃圾习惯的成熟情况。我们相信要改变700多万市民的习惯,不可以急于一时,处理多项的问题和项目需时,需要按部就班,会是一个长期的工程。我们会在二二五年年中,向事务委员会汇报工作进度、市民对减少固体废物的参与度和政府看法,并听取委员的意见。
下面是香港环境及生态局局长谢展寰的发言。
主席、各位委员:
「先行先试」的结果、坊间意见和媒体报导都反映香港现时没有条件实施垃圾收费,以及我们必须大力改善回收配套系统,和推进整个社会良好的绿色减废回收文化。不过,大家都明白,要改变七百多万市民的习惯,以及处理多项的问题和项目是很大的挑战,会涉及很多方面的工作,亦要按部就班进行,不可能在短时间内便准备好。政府重视减少固体废物之初心从来没有改变,一定会继续努力在社会推动减少废物和分类回收。「先行先试」给了我们很多有用的数据,过往几个月的讨论,亦普遍增加了市民对减少废物和回收的了解和关心,不少市民更开始学习实践废物分类和回收厨余。所以,过往几个月我们没有白费努力,这是一个好的开始。政府会把握机会,未来先从扩大回收配套和加强公众教育入手来大力推动减少废物和分类回收,亦会同时研究如何优化计划和处理多项的问题。我们会不时检视工作进度,和评估市民对减少固体废物的参与度。刚才(政务司)副司长已经提及,我们会在明年年中向本事务委员会作汇报和听取委员的意见。以下我会简介未来一年的重点工作。
今届政府上任后已经大力提速加强回收配套。除了持续优化「绿在区区」原有的服务外,政府在二二三年中开始在50个公共屋邨开设「绿在区区」回收设施。在厨余回收方面,厨余收集点由二二二年年中的170个增至现时超过1
100
个。家居厨余方面,差不多由零开始在所有,即是超过200个公共屋邨设置智能厨余回收桶,并同时支持私人屋苑设置智能厨余回收桶。不过,相对全港的住户和差不多三万间大大小小的食肆,厨余收集点的数量和覆盖度仍然是远不足够。
所以,政府会加速扩大小区回收网络。特别针对占都市固体废物达三分之一的厨余,我们会加速扩大厨余回收,在全港公共屋邨、大型私人屋苑额外加装智能厨余回收桶或是厨余收集设施,目标是在一年内把数目增大一倍。此外,未来一年我们会设立一百个厨余回收流动点,我们更会在约一百个垃圾收集站设立厨余收集点,供市民和食肆使用,提供更方便的回收途径。市民学习回收厨余和提升回收量会有一个过程,所以我们会密切留意厨余收集设施的使用量和不同地点的需求,在使用量大的地点优先加装更多设施。
我们会延长「绿在区区」回收设施的营业时间、增加「绿在区区」收集点的数目至800个,现时是200个,以及找寻有足够空间的垃圾收集站增设回收便利点。为了增加鼓励回收的吸引力,政府会研究让市民把实践回收而赚取的「绿绿赏」电子积分可兑换为购物券。
私人屋苑和工商业楼宇方面,环保署(环境保护署)已经推出废物源头分类计划,为超过2 000个屋苑或住宅大厦,以及1
200幢工商业楼宇免费提供废物分类回收桶。只是我们经常收到意见反映这些废物分类回收桶并没有被好好管理,不时有清洁工把回收物当作垃圾处理,导致很多居民不使用这些回收桶。针对这个问题,以及希望更好的利用这个庞大的回收网络,我们会推出《减废回收约章》,鼓励物业管理签署,承诺在处所内提供分类回收设施,并把回收物妥善交由回收商处理。
我们亦听到有不少意见认为政府可以扩大提供免费指定袋,教育和鼓励市民学习减少废物和垃圾分类回收。所以,由六月一日开始,先为期六个月,我们会逐步向所有公共屋邨的住户每月免费提供20个指定袋,帮助住户习惯从源头减废,并善用回收设施,希望可以利用提供的20个指定袋弃置所有垃圾而无需使用额外垃圾袋。由于提供指定袋的目的是宣传教育,所以不需要前线清洁员工改变现时处理垃圾的工作方式。
至于私人屋苑或大厦,只要物业管理签署刚提及的《减废回收约章》,承诺会在处所内提供分类回收设施,并把回收物妥善交由回收商处理,同样可获政府提供免费指定袋。有关详情以及参加表格,稍后可以在垃圾收费专题网站下载。
提供指定袋的同时,环保署会安排「绿展队」和「绿在区区」,以及寻求区议会和关爱队的协助,教育和鼓励这些屋苑和大厦的居民学习减少废物和垃圾分类回收。我们亦会评估居民使用指定袋的情况、垃圾有没有减少、回收物有没有增加,以及了解他们在这段时间回收意识和习惯的改善情况。我们也需要面对整个社会加强宣传教育,环保署会联同不同界别的商会和团体,以及学校等,一同全面宣传减少废物和垃圾分类回收。
「先行先试」的结果和坊间反映的种种问题我们也要一一认真处理。我们会作进一步调研,深入研究如何优化垃圾收费计划,重点包括免除前线员工的法律责任、减轻前线工作困难、应否涵盖大型垃圾处置、减轻对某些界别和人士的经济负担、指定袋的设计、操作上的改善,以及可否以循序渐进方式推行等,目标是让市民容易适应和接受,相关的员工也容易执行。
减废回收只是整个废物资源管理的一部分,政府正在加快建设现代垃圾焚烧发电,确保二三五年停止使用堆填区处理垃圾。我们亦正在探索推动大湾区废物资源处理一体化,共同发展绿色产业,与大湾区城市一起共建无废、美丽湾区。
主席,在二二五年中,我们会向本事务委员会汇报工作进度、市民对减少固体废物的参与度和政府看法,以及听取委员的意见,多谢主席。
后一篇:香港生活垃圾处理杂谈(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