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文思维与英文思维的一点探讨2

(2019-03-18 15:38:12)
标签:

文化

娱乐

历史

1、时间的观念。英文中有时态,体现着英文思维方式上对时间的执着,一定要分清楚过去、现在、未来;但中文几乎就对时间的概念模糊化,一句话没有时间概念非常的正常,如果想知道已做、在做、将做那必须要追问一句的,或者在对话情景中能看出。比如做事两字,中文无法看出来已做、在做、将做(如果要表达必须借助状语,如已经),英语通过时态就能表达如doingdiddone,所以中国人学英语对时态很难习惯,学了很多年英语也仍然会忘记时态。

2、 性别的观念。对于你我他这类称谓,他/她、他们/她们在中文口语中是没有分别的,只有文字才有分别,但也限于现代汉语,古代汉语都是用其、之指代,并没有分别;但英文中,对个体是有专门对应的词shehe,对群体反而没有区别统称they。可能是因为英语国家古代有绅士文化,对女士特别照顾一下。

3、 自谦及敬语。古汉语用于自谦的词汇多种多样,用于同辈的如不才、区区、鄙人、愚兄、在下,用于上下级的自称如微臣、卑职、下官、小人、草民、小店,用于不同辈分的如晚生、末学、后进、晚辈、小侄;用于恭维别的称呼也很多,比如大人、上官、先生、阁下、令尊、令爱、公子、贤侄、贤弟。对比之下英语的敬称就很好了,只是在日常对话中礼貌性的使用wouldcould等委婉的语句,避免使用祈使句等命令式的口吻。反倒是现在汉语把这些谦虚的文化丢的差不多了,日常生活很少使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