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中国本土的宗教几乎走不出东亚
(2017-11-18 00:45:53)
标签:
文化历史 |
一个宗教能在一方开枝散叶,必须有它的宗教哲学与功能,要想有统治力就必须政教合一。
1、宗教哲学的核心,就是要解释痛苦的根源,以及怎么消除痛苦。这样才有群众基础。
道教
、儒教,在这个问题上是缺失的,因此佛教在古代中国才有生存的土壤,佛教的因果报应、六道轮回解释的比较像样子,佛教在古代中国是夹缝中生存所以并没有太大的强制约束,所以才有群众基础。
对这个问题的思考与阐述,总是诞生在几经磨难的民族中,犹太人与印度人。基督教(此处指天主教、新教、东正教的统称,以下同)与伊斯兰教都是源于犹太教。
2、功能。实际的作用
在医疗资源匮乏的时代,宗教往往起到的是医疗资源的作用,其中道教在本国也是,有《黄帝内经》的经典,也有烧符驱鬼的功能,还有吃香灰治病的辅助功能(安慰剂效果),甚至满足有些帝王求长生。
每个地方的文化,都会诞生本土的宗教,只是有些不能起到统治思想的能力,所以会被统治阶层抛弃。这个才是根本原因。
3、统治力。这个是在统治阶层的功能。
道教在帮助统治上,是缺乏宗教哲学的,道教擅长的是长生、医疗、仪式,并且严重本土化,八卦周易这些中国人都觉得很玄乎的东西,你怎么给老外解释?所以是走不出去的。
儒教是为了帮助统治所生,并且根在于中国的特殊伦理道德政治文化基础上的,在其他方面是缺失的,也就是只具有统治意义,政教合一。
佛教却又缺乏统治功能,因此中国是比较特殊的儒释道融合的复合宗教体系,政治上是儒教、日常生活是道教、死后是佛教。日本也是学的这点,无非是道教换成了神道教。
再看基督教、伊斯兰教,都是政教合一的产物,不仅有权力有军队有田地,事实上就是一个披着宗教外衣的统治实体。印度的婆罗门教也就是今天的印度教,虽然也有因果报应、轮回的理念,但种姓制度才是印度教的统治功能核心。
综上所述,一个宗教能不能走出去,规模的大小,还是要看能给别人带来什么,能不能成为统治工具。
前一篇:北京南站拥堵的图文分析
后一篇:普吉岛旅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