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香深处的片片记忆:战天斗地双抢忙
崇义县位于江西省西南部,章江源头,地处东径113°55′-114°38′,北纬25°24′-25°55′之间。东邻南康市,南接大余县和广东仁化县,西毗湖南汝城、桂东两县,北与上犹县交界,距赣州市90千米。全县东西长约73千米,南北宽约59千米,总面积2197平方千米(一说是2206.27平方千米)。总人口19.7万人。
春秋战国时期属楚国。秦统一后,属南野地。隶九江郡。东汉建武元年(25年)改九江郡为豫章郡。三国吴嘉禾五年(236年),属南野县和南安(亦作安南)县地,隶南部都尉。晋太康元年(280年),属南野县和南康县地。隋开皇九年(589年),改南康郡为虔州,崇义隶虔州。唐朝,属南康县和大庾县地,隶属南康郡。五代末期,属南康县、大庾县、上犹县地,隶昭信军。宋朝隶南安军。元朝,属南康、大庚、上犹县地,隶南安府。
崇义是长江水系赣江源头林区的全国南方重点林业县。“中国竹子之乡”,总面积2206.27平方公里,人口20万人,是一个矿产资源丰富,开发较早,潜力较大,亟待发展的美丽山城。崇义森林资源得天独厚。全县“九分山、半分田、半分道路、水面和庄园”人均拥有林地16.5亩,全县活立木蓄积量1023万立方米活立竹株数5994万株,森林覆盖率85%,动植物种类繁多,是亚热带动植物的基因库,被誉为”江西省绿色宝库”。章源钨业即将在上交所上市。
山清水秀的崇义,文革期间也不是世外桃源,同样在战天斗地。
“双抢”这个词,是由抢收早稻,抢种晚稻而得名。“双抢”阶段的农业生产工作,从每年的七月头开始到八月基本结束,时间紧、任务重。为了不误农时,必须突出以“抢”为主的精神,早一天完成“双抢”就意味着能多一点收成,所以眼前的一切工作都必须让路,而且各行各业都要服从这个大局,学校停课,大批学生浩浩荡荡去农村支援双抢。
“战天斗地迎朝阳,再鼓干劲送晚霞!”。这阶段中的作息时间是:早晨四点钟敲钟出工,到傍晚七点钟收工。期间只有两个半小时的吃饭、休息,有时晚间还要加班。因此人们对“双抢”的概括是“白天加油干,晚上挑灯干!”、“大雨停停,小雨淋淋,不获全胜,决不收兵!”。“天气再热,没有我们的战斗热情热,太阳再大,没有我们的战斗干劲大!”总之,人们为多收粮,都使出了吃奶的劲。
战天斗地,是文革特色。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每逢节日更是强调“继续革命,乘胜前进!”
今天的崇义,绿海茫茫,竹香满山,空气芬芳,人们又喊出了新的宣传口号:到崇义投资,赚钱多,身体好,麻烦少,天天乐淘淘!
1970年崇义县革委会“双抢”指挥部编印的“双抢战报””:


1975年崇义县革委会春节慰问信:

1975年崇义县先进代表大会倡议书:
文革毛像语录作息时间表:

文革语录江西省崇义县城镇定量粮油供应证:

文革语录江西省崇义县城镇、工矿、居民粮油供应证:

崇义风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