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廷,正军、少将、著名书法家。一九三一年出生于河北省昌黎县。一九四七年入伍,一九八八年授将军军衔。曾任军政委、集团军政委、山东省军区政委、济南军区党委委员;山东省委常委、山东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顾问;国际美协顾问、中国书画家艺术交流协会副会长、副主席、济南军区老战士书画研究协会副会长。
一九九三年八月全军举办将军诗、书、画大展,其作品入选入册,被“中国诗歌博物馆”永久珍藏。一九九五年五月北京“荣宝斋书画艺术馆”举办全国春季书画交流大会,其作品“横龙竖龙”、“虎”、“剑”、“竹”、“群”五字荣获“收藏奖”。一九九五年八月中国书画家艺术交流协会举办十三届书画交流精品大展,其八幅书法作品荣获“最高荣誉奖”,入编《大观集》并被收藏。一九九五年九月中国书画家艺术精品邀请展,组委会特聘其为《大观集》编委。一九九五年九月深圳市“龙华艺术馆”特聘其为“荣誉馆长”。一九九五年十一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中国老龄委主办的全国老干部书画展,将其书法“虎”字收藏,并在中央电视台播放。一九九六年五月郑州举办当代名家书画精品展,其书法“龙”字被“河南省博物馆”永久珍藏。一九九六年十一月新华社、中央电视台、解放军报、集团军政治部同时对其进行专访、录像、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节目中播放。为迎接香港回归祖国,应邀参加了全国名人书法家百米长卷“龙”字的书写,一九九七个龙字中有其一个。
早就想写写李春廷将军,不只是因为他那独特而又极富想象力的书法,还因为他那富有吸引力的将军气质,那谈笑风生、渊博睿智的儒将风范、还有身上那份浓浓的战友情。
第一次与李将军交谈是在我父亲得病后,李将军带着在济南的战友去家中看望,那份深切的关爱,那份真挚的情谊,至今难忘。
有人说,军人是最重感情的。没有军人经历,没与军人生活过的人是体会不出这句话的含义的。成立济南战友会,组织退下来的部下、战友发挥余热,看望慰问年老多病、家庭困难的战友,一件件、一桩桩的细小事件中,体现的是李春廷将军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战友、对部下的深情厚谊。
李将军就是这样一个既有军人的果敢、刚毅,又博览群书、胸装千军万马,但同时又慈祥、而且充满温情的军人。
古人说:字如其人。古今中外,名留青史直至不朽的军人,都有独特的个性。人类战争,社会生活中,也正因为有这些有血有肉的军人才更加精彩、才更富有魅力,而当他们将自己那份炽热的感情倾注到书法中,书坛必将因他们而更加光彩。
李将军16岁参军,参加过辽沈、平津等重大战役,从东北,一直打到最南边的天涯海角。当年解放海南岛时,通讯科长的一句话,使李将军与书法结下了不解之缘。从此,书法,成了李将军业余时间的最爱。在繁重的工作之余,他依然不时纵笔挥毫,抒发对书法艺术、对人生的参悟。
退下来后,李将军得以将更多的时间用到他喜爱的书法艺术中去,他广收博采、兼收并蓄,终于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并创出一种新手法“扁抖笔”运笔法。
艺术风格的形成是艺术成熟的标志,艺术风格不是一成不变的,在艺术发展史上正是由于艺术风格的不断转换,才推动了艺术事业的不断发展。历史上,不乏对书法艺术创新之人。古有书圣王羲之,现代有红色书法家舒同,他们都是经过创新自成一家。
书法艺术的是否精湛,和人的品格、学问、修养是极为关联的,战场是叱咤风云的将军,在书坛,也必将是纵横捭阖、指点江山,又怎会墨守成规?
观李春廷将军的书法,就像是一种精神的享受。书法中那点线的律动,或轻或重,坚柔、光润或滞涩的墨痕,苍劲、大气,尤其那似欲腾云驾雾的龙字,尽显将军对祖国、对龙的传人的炽热深情,将军的高贵品质和人格魅力充分表现在这书法艺术中,军人的阳刚之气和文人的儒雅之风在这里融为一体,雅俗共赏、气度不凡。
李将军用“扁抖笔”手法写的龙字,既为原来的龙字,又有龙形,那留白则恰似龙鳞。在印章使用上,李春廷将军也有独到之处。一枚龙形印章,精心盖在龙嘴前,朱红龙字印章,同这墨龙书法,巧妙地构成了“二龙戏珠”,令人叹服将军匠心独到。1995年,北京荣宝斋举办全国春节书画赛,李春廷将军用“扁抖笔”远笔法书写的“横龙”、“竖龙”、“虎”、“剑”、“竹”、“群”等全部获奖,并被收藏。现在,李将军的多幅书法作品被中国国家博物馆和美国、日本、新加坡、巴勒斯坦等国家的博物馆及专业人士永久珍藏,深受国内外人士的喜爱。
如今,将军书法已成为越来越热的话题,将军书法作品作为一种现象也越来越为人们重视,成为人们争相收藏的热点。对此徐永清上将有一句精妙的描述:将军书法家是中国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李春廷将军就是这道独特风景线上一处熠熠闪光的风景。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