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立秋


立秋:走,去登高!
2024年8月7日8时09分17秒,
这时刚好太阳到达黄经135°,
立秋节气来了!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秋日天高气爽、云淡风轻,正适合秋游赏美景。这个秋天,找个时间,登高远眺,赏赏夏秋景色变换;待到深秋时节,再看看金色美景。
https://res.wx.qq.com/mmbizappmsg/zh_CN/htmledition/js/images/pic/pic_blank6fceb9.gif很多人或许都有这样的感受:立秋来了,又好像没来,天气还是那么热!
这是因为“立秋”并不意味着“入秋”。
依据气象学规定,连续5天的日平均气温低于22为“入秋”。按照此标准来看,立秋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都还未“入秋”,仍处于夏日。
因此,即使已经立秋,还是要注意防暑。
那么,“立秋”来了就白来了?
并非如此,立秋到来标志着夏秋季节转换的阶段即将到来,气候会随季节的变化逐渐转变,温度下降也是必然趋势。
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记载,古人将立秋分为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通过对“三候”的描述便可看出,立秋之后,属于秋日的特征是在逐步显现的。
此外,立秋节气到来对农事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这一点从诸多民间谚语中也可验证。
“雷打秋,冬半收”说的就是立秋日如果听到雷声,冬季农作物就会歉收;而与此相反的则是“立秋晴一日,农夫不用力”,若立秋日天气晴朗,便可以风调雨顺,坐等丰收;“立秋一场雨,遍地出黄金”
“立秋前,三四天,白菜下种莫迟延”“七月秋样样收,六月秋样样丢”……众多谚语都说明了立秋节气对农业种植与收获的意义。
在我国,立秋这天自古便有一些风俗习惯。
周代时有立秋祭祀的活动;宋代时则有立秋之日男女“戴楸叶”的习俗;清代时甚至有在立秋当天“悬秤称人”的习俗,与立夏时的体重作对比,体重减轻则为“苦夏”,那秋日正好“贴秋膘”进补一下。
如今,一些地区还有立秋吃西瓜“啃秋”、吃糍粑、吃秋桃、喝秋水等的习俗。
本文编辑:十九
图源:视觉中国、图虫
设计:巍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