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斯特究竟是个啥?别被名字唬住了!

提到喀斯特,是谁满脸问号?这个听起来学术又难懂的地貌,你了解过吗?
事实上,喀斯特简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就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即“KARST”,译为岩溶,是水的溶蚀作用造就的地貌。可以说,喀斯特地貌就是一场水在可溶性岩石上施展的大型魔法。
石灰岩、白云岩等地带均会发育喀斯特地貌,但要说典型,当属我国南方的石灰岩喀斯特(以碳酸钙为主要成分,属碳酸盐岩)。
故事还要从远古时期说起,那时的喀斯特地带还是一片汪洋大海,海洋生物骨骼等物质逐渐沉积,在海底形成了巨厚的碳酸盐岩层。
而后,随着地壳隆升,巨厚的碳酸钙岩层得以摆脱海水的压制,冲出水面。送上门来的“璞玉”,令大自然格外欣喜,因此迫不及待派出“水”这位设计师前来雕琢。
在降水的纵向切割之下,易溶的碳酸盐岩会被溶蚀出石芽,随着溶蚀进一步加剧,石芽逐渐成长为石林。
当沉积的岩层足够厚,侵蚀的尺度足够大时,又会发育出面积广大、底座相连的峰丛。
除纵向溶蚀之外,河流也开拓出了横向切割模式。它一步步倒逼峰丛后退,簇状“聚落”因此支离破碎,形成孤独的峰林和残丘。
那些被溶蚀掉的岩石,以碳酸盐离子的形式进入水中,过饱和之后,会沉积形成钙华,比如著名的九寨沟钙华池。
然而喀斯特地貌却远不止于此,它在地下世界中亦幻化出了各种形态,无比绚丽!
地下河从内向外侵蚀山体,形成溶洞,看似坚固的山体实则“内忧外患”,直至到达承载极限,坍塌形成天坑,更有甚者会直接溶穿山体,形成天生桥。
这里也同样存在着沉积地貌,极具魔幻色彩的钟乳石,装点着气势恢宏的地下宫殿,简直令人称奇!
喀斯特:这下认识我了吧~
前一篇:再现一座城的记忆
后一篇:年度最“黑”赏鸟季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