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福州梁厝旅游 |
分类: 旅游足迹 |
走进福州梁厝历史文化街区
(2021年10月24日被新浪博客加“荐”推荐首页刊载,被《新浪好博文》、《环游世界》、《旅游走天下》、《旅游》官方主题收录刊载)
早就听朋友说,福州市有一个名叫“梁厝”的历史文化街区,值得一游,一直未能成行。今年国庆节,天气晴朗,秋高气爽,我如愿前往游览。
梁厝,位于福州三江口片区,历史悠久,被列为福州市的第14个特色历史文化街区,距福州市区不足20公里。从市区坐地铁,大约40分钟左右直达。走出地铁站,右行百米,一片古村落,映入了我的眼帘。
正面迎来的是一座历经千年的“梁厝永盛”红墙古祠堂,是梁厝的标志性景观。远远望去,宗祠墙上一对嵌贴瓷盏圣象栩栩如生,格外显眼。待近处看,只见圣象脚踏八宝,背驮插着画戟的花瓶、玉磬,神情庄严而又不失灵动。圣象身上镶嵌着梁氏族人家家户户捐献的百余个白瓷酒杯,让人过目难忘。


这座梁氏宗祠名气最大,占地600多平方米。梁氏宗祠始建于宋隆兴元年(1163年),系理学家朱熹与挚友梁汝嘉择地所建,朱熹为祠堂题写堂号“贻燕堂”,内设讲学堂。宗祠两侧有高大马鞍式的封火墙,墙上的墀头为清代灰塑,保存完好。



古厝是梁厝的灵魂。据有关资料统计,村内现有唐、元、清等古建筑30多处,其中,千年古刹龙瑞寺始建于唐天复元年(公元901年),比鼓山涌泉寺,还要早7年。涌泉寺的宋代千佛陶塔,正是出自龙瑞寺。可惜,我在游览过程中,一些还在修缮的古建筑物,被绿色塑网墙隔挡,未能见到。其中包括了龙瑞寺千年鼓刹。















梁氏宗祠左侧,是一条商业街,有民居、商铺、古井等。传统的食品商品,占据了整条街道,人来人往,热闹异常。




梁厝,绵延至今,已逾千年。梁氏后人在这方宝地,亦耕亦读,延续文脉。这里文风鼎盛,是理学传家文化的重要传承地,从宋至清,这里共走出27名进士,历史上出现福州一带“无梁不开榜”的盛况。梁厝,名人辈出。如清朝广西巡抚、两江总督梁章钜,如沈葆桢的得力助手、著名科技翻译家梁鸣谦等。新中国成立后,梁厝还走出了两位中科院院士:物理化学家、曾任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所长的梁敬魁,以及中国第一任导弹总设计师、中国战术导弹重要奠基人、航天工程技术专家梁守槃。“一村两院士”被传为佳话。




穿过商业街右拐,一座近百年的木建筑民居,被布置成“婚俗文创馆”。







一座挂有“福州茉莉花茶非遗工坊”的古厝,厝内挂满大红灯笼的天井里,几个圆形的草亭下,摆满了茶桌茶椅。一罐罐的茶罐和一包包的茶叶,以及一把大铲盘的茶称,让人对当年的茶铺的摆设浮想联翩。



古厝内,我们还看到了老福州的照片和早年的茶具,看到一些早年使用的各种票证。


沿着古村街道往里走,一些苍老的古树,也见证了村庄的历史。旁边有一块“世遗林”的广告宣传牌,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刚刚在福州召开。不知梁厝与世遗有何关联?


绕过“世遗林”左拐,前面有一块“福潭”两个大红字石碑,矗立眼前。梁厝围绕“福”字做文章,福街、双福广场、迎福广场、福塘、福林、福田和福橘将成为新的地标和符号。
从福潭回到村中,一栋砖木结构的二层楼房立于村中央。这是建国初年保留下来的梁厝村供销社,虽然已旧,但很亲切。想当年计划经济的年代,由于物质匮乏,到供销社买商品,曾经是很多人的梦。现在,这座历史产物,已被福州市人民政府列为“历史建筑”。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