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览建瓯天湖山散记
标签:
建瓯天湖山旅游杂谈 |
分类: 旅游足迹 |
游览建瓯天湖山散记
(2016年9月23日被《新浪福建》首页以《翠竹堆绿 清净幽雅的天湖山》为题刊用、
10月2日福建省旅游局、福建商旅会展中心、福建旅游信息中心微博应用平台、福建乡村休闲刊载)
在闽北建瓯,西北5华里有一山突兀,秀出众山,此即天湖山。天湖山,山势陡旋,路径曲折,地形如莲瓣。古代有名士,独爱天湖山水,隐居兹山,著书立说。上世纪末,我曾两次与朋友徒步登山郊游,寄情山水,并在山上庙中用过斋。
今年春节,我到建瓯走亲访友期间,再次登山游览。这次我们驱车由新修建的水泥盘山公路直达山顶。山顶一块凹形盆地,周围高而中间平旷,形成天然高山小湖泊,大概天湖山由此而名。人们在小湖泊上建亭和搭建了三通曲桥,成为游览之地。盆地的四围松柏挺拔,翠竹堆绿,参林叠翠,环境清静幽雅。
眺过小湖泊,正面建有一座长18米,宽10米的单檐千佛廊桥,桥头盖有六角亭,供人歇息。
立于千佛廊桥边,遥观远处,见峰峦翠,云屏锦嶂,烟波浩渺,水天相连。
站在小湖泊边向上看,两棵百年梅花树迎面绽放,一红一白,很是醒目。
天湖山上有圆通寺,古时称老佛庵。据《建瓯县志》记载:宋朝时有一位隐士叫黄水心的就曾在这里结庐居住。黄水心名淼,景德年间乡试中举,他博览群书,宋朝亡国后就归隐不做官了。天湖山的风景迷人,宋代郡首赵研登上此山后就留有“美景天湖六六”的诗句。盖山有三十六景,即双虹泉、空翠亭、紫芝庵之类,为其胜境,建炎间因战乱被毁。后多次重建,然而“文革”又遭破坏。1980年春,瓯籍僧尼竺斌、觉明、泽顺等虔心重振古寺,再兴天湖,自备用具上山,历时二十余寒暑,在信众支持下,重筑山门,修复了天王殿、大雄宝殿、经堂等,重建了观音殿、地藏殿、斋堂、寮房和香客楼。新建了万佛殿,殿宇生辉,佛像庄严,香烟缭绕,梵声清越。
新建的万佛殿周围景色秀丽,殿后绝壁峭拔,山色葱笼,林木苍苍,崖下泉水淙淙,朝霞夕照辉映于石壁之上,涂金抹丹,绚丽动人。该寺建筑占地面积约三千多平方米,殿内雄伟宽敞,供奉万尊佛像,是闽北首座万佛殿,以再现了传说中“万佛朝宗”之盛况。殿内万佛殿内佛像有释迦牟尼佛、药师佛、阿弥陀佛,十方诸佛,气势宏伟。以建筑、雕刻、彩绘“三维一体”的表现手法来表现主题无限空间。万佛殿殿内空间以佛三身开示众生,展现十方三世的宇宙真实。殿内还供奉四方净土、四方菩萨、四方世间佛、天龙八部、二十四诸天等众多神像,丰富的光影效果,立体层次感和透视效果的综合运用,使整个万佛殿显得神秘莫测,在观赏中感受智慧,在体验中启迪心灵,绽放佛陀的无量智慧,引导众生,在现实与理想的彼岸架起精神的飞舟。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