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6月28日分别被《中国文化摄影网》《中国旅游摄影网》评为“精华”“优秀”作品、2017年9月4日被《北京金广角摄影论坛》评为“精华”作品、2021年1月18日被《美篇》加精及首页和“带你去旅行”刊载 )
江南的精神和风采,在朴实无华中超凡脱俗,在超凡脱俗中返璞归真。小桥流水人家,这是江南最灿烂的风花雪月,这是江南最根本的从前以来。
前年我到浙江省嘉兴办事,在走访县城中,顺游了古镇西塘,惊异于那水墨画一般的水乡小镇,宁静、古朴、清秀,散发出梦一般的独特魅力,深深地吸引了我。前不久,我再次走入了梦乡中的古镇,在梦境中穿行,重新品味了一回这水乡的美妙。





西塘,古称胥塘,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的积淀。春秋战国时代,那个一身豪情,却斗不过西施的伍子胥“引胥山以北之水凿塘”,造就了西塘“依水成街、因河成镇”的水乡景色。
西塘地势平坦,河流纵横,自然环境十分幽静,处处绿波荡漾,家家临水映人。西塘与别的古镇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她保持了水乡的原生态,被人们称为“生活着的千年古镇”。




小镇上保存着完好的明清建筑群落,廊棚和古弄堪称“双绝”。中国画的色彩,灰白黑的蕴染,都涂抹在了小镇古老建筑的粉墙之上,白色的粉墙经过岁月的洗刷,留下剥落与浸黑的痕迹,马头墙向空中飞着,层层叠叠,错落而无章法。宅弄深处,曲径通幽,不知深几许;行至尽头,豁然开朗,别有另洞天。漫步弄里,回响在青石板上的足音,不禁使人产生走进时空隧道的错觉。




西塘水网交错,河道纵横。9条河道在镇里交汇,将古镇分隔成8块,古称“九龙捧珠”、“八面来风”。古老的徽派民居,临水一照,就多了一份润泽。清晰的是,水岸上黑白对映的飞檐与屋瓦;朦胧的是,水中随涟漪飘摇的驳船和倒影。




河多,桥自然就多。水是西塘的梦,是西塘的魂,而让人魂绕梦萦的,则是西塘的桥。石桥卧波,拱桥、平桥、三接桥、六角奇形桥等等,小小的古镇上有104座说不上年岁的桥。石桥默默地倾听着千年流水轻吟、桨橹浅唱,阅尽了两岸旧事新人、繁华沉淀。






中国古桥中,最为漂亮和最具代表性的是石拱桥。一拱如月,弧度很高,适合船篙通行。桥与影,合拢成为一个圆形,如同贯穿在一衣带水之中的一轮满月。拱桥上形只影单的几个行人,恰如其分地点缀着这幅绝美的西塘水墨画。




善良的西塘人有着自己的处世哲学,沿街的商铺为了给顾客遮风避雨,便自发的建起了廊棚。最初是一两家,之后是家家户户,于是就形成了今天这长达一公里的造型古朴的烟雨长廊。长廊古朴的木质建筑层层叠叠,是当年繁华历史的见证。



家家户户,门前是街,门后是河,河埠头就建在自家的后门。沿河望去,一个个石砌的河埠头就像一架架古琴,在河的两侧次第排开,弹奏出一江清音。临水之面,挂起有串串红灯笼,于是水墨画的黑白当中,又凭添了中国红,让这水乡小镇,在喜庆当中透着离俗,清雅之中带着隆重。






两岸当中那一带清水,仿佛要划破两岸的呼应,又像是连接两岸的纽带。一叶叶乌蓬驳船,摇摇晃晃,荡荡悠悠,于水中迤逦而来。船家单手摇橹,身姿随意潇洒。一波波长长的微浪,在船过之后,一浪浪将倒影碾碎,复又合拢。桥的影子在细细碎碎的水声中,被一波一波的涟漪轻柔地化开,亦真亦幻,而又忽明忽暗,仿佛岁月的印痕在自然的画面中流动。树影、船影、桥影,晃动着渐渐隐去。绿波轻漾,临水映人,轻舟柔橹,如梦如幻。




千百年的历史,依然延续着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让人们感受到西塘的生命依然是如此的新活。历史与现实交织成的画面,却是古镇人实实在在的生活环境。




千百年的江南,千百年的诗画。只有到了这里,才会豁然明白,为何江南多才子,为何才子爱江南。而佳人那眼波的流转,为何能如此迷醉于人。只有浸淫在这柔软的水乡,才会养得无忧无虑身,才会长得倾国倾城貌。此处不是天堂,而是梦中西塘!




(书于2014年6月18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