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深处(10)·五夫“扫”街

标签:
武夷山旅游杂谈 |
分类: 旅游足迹 |
武夷深处(10)·五夫“扫”街
(2013年11月19日被《中国旅游摄影网》评为“美图”
在农村,由于平日里多数人在忙于农活,于是便形成每隔数日一集中的买卖日子,这样既不影响平常农活,有便于相互之间农副产品的集中时间交流。我们在武夷山五夫镇那天,正好遇上那里每隔五日一次的圩期集市,周边的不少村民有赶圩习惯,都到圩市上交流买卖各种农副产品,街上好不热闹。从上海来的朋友对此感兴趣,我们便一边观赏,一边进行“扫街”摄影。
农副产品的买卖交流,在圩日里依然是唱着主角。
自行车修理,也在地摊上摆布起来。这个行当已经在逐步萎缩,但是农村仍然有需求。
这位年纪不大,却留了不少胡子的男子。其络腮胡子由于长时间没有修剪,像似电视剧《水浒传》中的卖刀杨志。
一些摄影爱好者,举起手中的相机,在对赶圩街景拍摄着。一位影友因为赶趣,还借用了买卖人的斗笠和杆秤,扮演了一回商贩人。
逛过集市,我们对这里的住户进行继续“扫街”。
一户靠街面的人家,在洗的雪白的门板上,钉挂有三个红色的小铁牌。一块铁牌上标明是武夷山市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协调小组授挂的“五好文明家庭”。另外两块铁牌内容则是鲜见,其字样有三行,第一行为:锤子镰刀的党徽和中国共产党员字样;第二行为:党员的姓名;第三行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此地共产党员这样亮牌为民,我想在全国应是仅有。
一位老人穿过一户外屋即将进入里屋的时刻,因为阳光的直射,黑白分明的立体光影吸引了我们,抓住时机按下快门收入了镜头。
一家民房内,一位有文化的大娘,戴着老花眼镜坐在木椅上,一手持书本,一手端着放大镜,透过天井上射下的光线,正在聚精会神地看着什么。
一户门口有一口古井的古老民房,门和窗的洋气,显示了它有一定的历史。
这是一户古老人家,门口的门当虽然少了一边,但是其架势,仍然可以看出当年的荣华。
这是一口清雍正年代修建的古井,为了保护古遗迹,对井上的圆形石栏加了两道铁捁。井口上用铁条进行封盖,既可观赏,又防止人畜的不慎落入。
一座小庙前,几个村民在那里为当地盛产、负有盛名的五夫白莲剥壳,把这里的农产品转化为商品,用于满足市场供应和换回他们需要的人民币。
一只燕子,悬空站在屋檐外的电线上,在蓝天的陪衬下,更显示了这里祥和的气氛。
扫街拍摄在随趣,因为我们还要游览它处,就此匆匆作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