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行走金华(2)·神奇“十八涡”

(2013-09-05 12:53:28)
标签:

十八涡

金华

旅游

杂谈

分类: 旅游足迹

行走金华(2)·神奇“十八涡”

(2013年9月1日被《中国文化摄影网》评为“优秀” 作品、2018年6月17日被《北京金广角论坛》评为“精华”作品)

行走金华(2)·神奇“十八涡”

 
“十八涡”!一般人一听这个怪名字,就会抱着一种遐想到那里去走走看看。
在金华办事期间,我亦利用走访辖区县市的机会,顺便游览了十八涡。

 
“十八涡”,地处浙江省金华市磐安县东北台地区,距尖山镇2.5公里,县城安文镇55公里,与新昌穿岩十九峰毗连,磐新公路在景区边缘穿过,交通便利。远古造山运动强烈地形切割和流水长期冲刷造就了“十八涡”这个“浙中大峡谷”奇观,现为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

 
 一个人工仿制古木的水泥建筑标注,标明了“十八涡”景区的入口,很有大自然的气息。入口后看到一个盛水脸盆,里面养着一条国家一级保护的娃娃鱼,据说是“十八涡”中的原产物。不知是否属实,如果属实的话,那可有悖于国家野生动物保护法规。

行走金华(2)·神奇“十八涡”

行走金华(2)·神奇“十八涡”

 
 进入入口处不远,前面右拐出现一座去年新建百余米长悬吊在两山之间的铁链桥,走在桥上,摇摇晃晃,有使人欲罢不能、欲走不敢之势。

行走金华(2)·神奇“十八涡”

行走金华(2)·神奇“十八涡”

 
 “十八涡”景区总面积28平方公里,平均海拔500多米,两岸悬崖相逼,森林对峙,奇峰连天,河床曲窄,水势汹涌,奔腾咆哮,曲折绵延10余公里。沿着夹岸腰间的栈道前行,十八险涡尽收眼底,人在壁上行,涡在眼下滚,訇然之音,震撼心魄。

行走金华(2)·神奇“十八涡”

行走金华(2)·神奇“十八涡”

 
 一路还颀赏着山水间秀丽的美景,感觉十分的惬意。瞧,前方那座山恰似一个巨形“元宝”,“坐”在群山间,昭示着这里是座宝山。那树包石犹如一头昂首怒吼的凶猛狮子,它在这里干什么呢?几个野生猕猴桃悬挂在长满绿叶的藤蔓上,显得诱人。溪流对岸又是一条建造的景区观景栈道,隐现在半山悬崖处的绿荫之中。峡谷内松涛阵阵,古木参天,异花遍地,不绝凉风,沁人心脾,没有喧扰和尘埃。苍翠群枝,吐翠纳芳,真是避暑的胜地啊!

行走金华(2)·神奇“十八涡”

行走金华(2)·神奇“十八涡”

行走金华(2)·神奇“十八涡”

行走金华(2)·神奇“十八涡”

行走金华(2)·神奇“十八涡”

行走金华(2)·神奇“十八涡”

 
 由栈道改山道下行来到“十八涡”溪涧。这里景色秀丽,奇险异常,魅力异常。溪涧上一个四角小亭,亭亭玉立在一座小桥之上。溪涧旁一个人工木架,垂吊几个用橡胶轮胎座的水上秋千。溪面上几条连排竹筏,载着一些旅客游涧。又一条铁索桥,跨涧而过。

行走金华(2)·神奇“十八涡”

行走金华(2)·神奇“十八涡”

行走金华(2)·神奇“十八涡”

行走金华(2)·神奇“十八涡”

 
 溪涧出现一个狭窄深潭,称为“狭里潭”,两岸岩壁如削,潭水墨绿,深不可测。传说有黑龙驻此,甲藏雨,领含珠,鳞错落,首蜿蜒。若遇干旱年份,村人常来潭边龙王庙求雨。曾有探险者下潭,潭内漆黑,深不见底,惊险、神奇,常有大鱼巨鳖出没,并有许多故事流传于民间。

行走金华(2)·神奇“十八涡”

 
 潭边一块巨石伸向溪边,称为“天马饮水”。

行走金华(2)·神奇“十八涡”

 
 一个取名为“残留壶穴”的涡保留并突出在河床之中,由于遭水流作用破坏,下游一侧的“半个壶”已被冲失殆尽,呈半月形,壶穴底部已冲刷贯通,似龙门,故称为“龙门涡”。

行走金华(2)·神奇“十八涡”

 
 2007年7月,中国“冰臼之父”、中国地质研究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韩同林来此考察后,认定夹溪中的“十八涡”是第四纪冰川的遗迹,整条夹溪保留着目前全国分布最集中、保存最完好的冰臼群,这个直径四米多的大冰臼,被当地人称为“天螺涡”的冰臼,是国内目前发现最大的冰臼,被称为“天下第一冰臼”。相传是大禹劈山治水时,螺精使出绝技变成的,专供治水大军造饭用。又相传龙王犯下滔天大祸被玉皇大帝打下凡尘,在这溪水里翻了十八,翻才形成十八个旋涡。对这里称为“天下第一冰臼”,我持不同看法。福建省福安白云山的冰臼,比这里的要大于数倍,并未称天下第一(详见我《闪游闽东(一)·仙境白云山》【点击左博名即见】2012-11-06博文)。大概这也属名人效应吧!

行走金华(2)·神奇“十八涡”

行走金华(2)·神奇“十八涡”

行走金华(2)·神奇“十八涡”

行走金华(2)·神奇“十八涡”

 
 溪涧两岸地形切割强烈,悬崖陡壁森然对峙,耸立云天,两侧危崖相逼,溪涧狭窄蜿蜒,近千米长的河床陡然下跌,水流随势跌落入潭,掀起轩然大波,“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咆哮的激流钻谷穿崖,夺关斩将,形成十八个接连不断的险涡和深潭。这是“飞鱼涡”,上游电站建造前,此涡的石斑鱼最多。波光影里,白水花中,鱼儿如水中剑,盎里梳,上跳下窜,鳞光生辉,可谓玉脍银鳞,灈锦戏浪,以至忘我之境。 

行走金华(2)·神奇“十八涡”

行走金华(2)·神奇“十八涡”

行走金华(2)·神奇“十八涡”

 
 “十八涡”飞架在峡谷之上的夹溪桥,是干砌的石拱桥,古朴粗矿,伟岸雄浑。据史料记载,自明朝中叶至清朝末年,夹溪桥屡建屡毁,每次重建都比前次的坚固高大。相传,夹溪首建石桥时是家在百里之外的东阳巍山人赵模掏的钱;后来,天台人庞人宏、袁定宅都为夹溪桥捐了钱款……他们的家居都远离夹溪,桥与他们无实际利害关系,却为何如此慷慨地掏腰包?也许都是出于一个“义”字吧。现在的夹溪桥已是钢筋水泥结构,一桥飞渡,气势磅礴。

行走金华(2)·神奇“十八涡”

 
 深入十八涡山水的峻秀与神韵,一个谜一样的“十八涡”,充满着神秘与传奇、深邃与诱惑。随着旅游资源的开发,“十八涡”也成了都市人们走进自然,享受自然之美的目的地,还吸引了《永远的铭记》、《徽娘宛心》、《毛泽东与军规》、《放蜂人的春天》等电视剧组来这里拍摄。当我们走出“十八涡”景区,回望着高高低低的山,叮叮咚咚的水,郁郁葱葱的树,弯弯曲曲的路,不禁为大自然的巧夺天工震撼心灵,也为“十八涡”的鬼斧神工拍案叫绝。激情澎湃的“十八涡”,它的历史和文化,它的坎坷和风景,如今又以全新的方式,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历久弥新的韵味和精彩……

行走金华(2)·神奇“十八涡”

行走金华(2)·神奇“十八涡”
                  
                   
(写于2013年8月15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