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光掠影游闽北·大圣故乡行(1)顺昌宝山
(《闽北日报》2013年2月5日5版刊载)

俗话说:山不在高,有仙则灵。在闽北顺昌县有一座名叫“宝山”的高山,自然风光秀美,文化景观浓厚,历史上为八闽大地名山之一。因为这座高山大多数景点与《西游记》中的齐天大圣孙悟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顺昌县宝山被称为孙悟空的故乡,2009年被命名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中国西游记文化研究会齐天大圣文化研究中心,就设立顺昌县。
金秋十月,正值登高的好时节。我和几位要好同事到顺昌县看望老朋友,在他们的安排和陪同下,游览了这座名山。
宝山,位于顺昌县境内西北部大干、元坑两镇交界处,距离顺昌县城40公里,海拔1305米,是顺昌县第二高峰。
我们是乘坐汽车去宝山的,沿途有成片原始次生林、野生花果山以及大面积奇松岭,自然环境优美。汽车来到大干镇上湖村的宝山脚下,我们在这里稍作歇息。一则因为这里有一片千年银杏群,入秋后颜色变黄,异常的美丽,是“宝山三宝”之一。二则张纪中新版《西游记》在顺昌宝山开机,这里是“智收猪八戒”中“高老庄”的影视基地,座落在该村的古银杏树边。我们观看和拍了几张照片后,继续上车前行。




汽车穿过了万亩丰产示范毛竹林。这里的毛竹林也是“宝山三宝”之一,长势良好,笔直的毛竹有10多米高,径围粗的可达30多公分,十分诱人。新版《西游记》唐僧师徒西天取经路上的不少镜头,就是取景于这片毛竹林。
汽车开到宝山的龙脊天阶步道口,我们下车开始步行。一路上古树茂密参天,遮天蔽日,非常凉爽。途经十八弯的青石板铺设古道,尽显沧桑。过十八弯古道前方,有块巨石,名为撑腰石,石头底下撑满了许多细细的树枝,不解其祥。过后问朋友才知道,如上山前在撑腰石下撑上一根棍子,爬一天的山都不会腰酸背疼,很灵验。可惜我们没有去撑棍子,也没有把这景观拍下来。
我们经过一段的石板山路后,来到了龙脊天阶。这是通往山顶的必经之路,悬崖峭壁,刀辟斧削。一条以钢板为台阶,钢管为扶手的天阶,紧贴在龙脊上,斜度应有70度余,20多级台阶,险要异常。大家在上天阶时,象爬山虎一样,胸膛紧紧贴着天阶,目光朝前,凝神屏气,紧抓扶手,手足并用。每前进一步,仿佛身体重心都在往后仰着。天阶很陡,仿佛前面人的脚就踩在后面人的头上,一步一步地、逐级逐级向上攀登,专注投入,攀越了这段天阶,其陡、奇、险,震撼着人的心灵!

攀过天阶,透过左边树林,仰望宝山主峰,险峻秀拔,直冲云霄。有一种置身仙山圣境,超凡脱俗的感觉。我们向前走数十步后,左边峭壁上有一个山洞,是这里人们传说的水帘洞。一股瀑布飞泉,高挂洞前,形似帘帏。从洞内远望洞外,如《西游记》中对水帘洞的描绘:“一条涧壑萝密,四面堤草色新”。进洞内逼仄处可容人俯卧爬行,宽敞处如厅室,间间厅室密布难以胜数,真是洞内藏洞,二十几个山洞纵横交错,进洞三四小时不见洞底,极为神秘幽深,恍如迷宫。在洞内还遗存有古人打造的石凳、石椅,石佛造像。另有地下河一条,宽约数米,河水清澈。那洞的场景真是美猴王和它的猴子猴孙所暮宿的水帘洞。据说,孙悟空死后,八仙云游此处,发现此处真可谓是修身养性的洞天福地,于是就隐居此处修炼仙术,故又名“八仙洞”。由于洞口挂着一块雨布用于修路接水,我们没有拍下这个洞口的照片。


游览过水帘洞后,就过了密林处,我们来到观景台,前面豁然开朗,这里海拔约1200米,地势险要,一面靠山,三面悬空。往下可俯视上湖村景,田园风光,竹林神韵,往上可仰望石宝峰顶,云雾松风。过观景台后,我们又攀山来到一块岩石上。岩石有许多规则不一的裂缝的仙纹,这是孕圣怪石。传说孙悟空未出世前就孕育在这块岩石里,因急于出世,造成岩石上裂纹呈星状发射裂开,成九窍八孔、九宫八卦状。

登上山顶,有些高处不胜寒感觉。但是美丽的风光还是吸引了我们的眼球。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硕大无比的观日岩。站在山顶上鸟瞰,心随景移,“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之感油然而生,人的思绪也自然而然地飞越千山万水,萌生出无尽的联想。这时的思绪比深夜里披衣伫立窗前仰望星空时来得更多,来得更广,来得更深。在观日岩之侧几米之处,上有古人摩刻棋盘一付,传说居住此处的八仙每日清晨于观日岩早课后,闲憩之时,在此对弈。

我们继续攀山,来到了宝山顶。山顶上有一座古寺,也就是宝山寺,是“宝山三宝”中的重要一宝。宝山寺建在宝山之巅,三面峭壁,一面临山。由于朋友事先联系近日正在宝山上公务的顺昌县博物馆王老师,他在这里热情地为我们介绍了宝山奇特的文化遗存。这位身体偏瘦40出头的王老师,人长得很帅,对宝山上的各个景观如数家珍,非常熟悉。他首先为我们介绍了宝山寺于1363年元朝始建,就地取宝山上的砂岩为材,为全仿木石结构建筑,其梁柱用料粗巨,石构件仿木程度极高,雕刻精美,风格独特,有极高的文化、艺术、科学价值。国家专家考察后,认为全国仅见,为建筑史绝世佳作。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王老师介绍完宝山寺简况后,随即把我们带到宝山寺门口的一座古香炉前。他介绍说,这座古香炉为全砂岩石结构,古拙质朴,并不起眼,然而炉中第二层两边刻有对联一幅,独具特色:“纳九州贡,化万民愆。”其意思为:纳全国的贡,化解芸芸众生的罪过。要求纳贡之说,口气之大,在全国民间寺庙中,惟宝山寺绝为仅见。
宝山寺大殿供奉着齐天大圣的金身。该寺除了全仿木石结构建筑和香炉对联奇特之外,还有许多与全国寺庙不同的奇特之处。
一是寺庙大门八字开,为全国寺庙少有。
二是寺庙的底座为须弥座,一般寺庙没有。只有皇宫和重要庙宇才有。
三是宝山寺大殿的门槛比皇宫还高。
四是殿内中堂两边的两根大石柱,中间大两头小,呈椭圆形,具有典型的唐宋时期“肥梁胖柱”的审美遗风。

五是大殿的佛龛前上方的额枋上有繁体框边美术字的铭文一句:“当今皇帝万岁”,可谓是幽默中带几分机智,是否因此而躲过文化大革命破四旧时代的劫难,至今还是个谜。
六是大殿正面墙悬刻着旭日东升壁图。一般该图仅出现在官府衙门,而在寺庙中难觅其迹。
七是大殿内烧香主炉的壁画为鹿、龟、龙、象,其中鹿龟表示只求长寿不求升官,龙象则表示乞求希望力大无比。

八是大殿内佛橱的观音菩萨塑像戴着官帽,这种形象闻所未闻(因塑像在玻璃柜里,柜外玻璃长年被香火烟熏,致图片模糊)。
九是大殿外走栏佛柜里的齐天大圣戴着官帽,孙悟空只有当弼马温时才戴官帽,其他场合未见其形象。

十是外殿木梁上的八卦图当中是两个图案像孙悟空的两个眼睛,而不是一般寺庙中八卦图的两只黑白木鱼。
参观过宝山寺大殿后,我们到寺外游览观赏宝山顶上的自然风光。
宝山处处与神猴文化有关。在宝山寺大殿外,一峭拔而立的山头上有惟妙惟肖的“宝峰猿祖”破石而出。这块巨岩外形酷似一张猴脸,在当地相传就是宝山大圣孙悟空的母亲,有一天大圣孙悟空的母亲梦见自己将天地都吞了进去,吓醒过后,恶心呕吐,吐出一块大石头,她也因为惊吓化为岩石,成为图中的模样,而她吐出的石头为其右前方龙脊顶之仙纹石,经过长期吸日月精华而孵化出大家熟悉的孙悟空来。
在观看“宝峰猿祖”时,一位朋友发现“宝峰猿祖”上空挂着一轮弯月,一幅日月同辉的景象在宝山顶上出现。日月相距如此之近,我尚属首见。朋友认为在宝山顶上遇此奇观,更是不同寻常。

在通往宝山之巅石宝峰南天门的路中,一只形似哮天犬石狗伏地守候在路口,好像在防止孙大圣会再次大闹天空似的。
一只右手虎口朝上、掌心向内的巨型如来神掌,像似在托护着宝山寺,又像在守防着掌下神猴的再次造反。
南天门遗址是宝山上的重要景观,位于宝山宝峰绝顶,为宝山寺三庵之一(上庵南天门)。建于大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明代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曾进行重建,后因岁月风雨侵蚀和雷电的损伤,加上文革时期的破坏,仅存残垣断壁式全仿木石构建筑遗存。遗存建筑的精美雕刻,为宝山寺国宝附属文物。

位于南天门后方的大圣庙,为南天门同期建筑。庙内供奉有孙悟空塑像,孙悟空塑像的眼睛用玻璃水晶珠镶嵌而成,熠熠生光,仿佛就是火眼金睛一样。庙内左右石碑各书有“齐天大圣”、“通天大圣”兄弟神位。以八字墓的形式供奉,通天大圣为弟。世人传说,宝山就是孙悟空的诞生地。其墓早于吴承恩《西游记》成书200独立年,是古代名著《西游记》的重要实物佐证,是作为齐天大圣原型出自顺昌县大干镇的一个重要证据。齐天大圣的神位上刻有法螺、如意等图案,比通天大圣的墓碑华丽。大圣庙内悬挂有台湾、新加坡等信客送来的“神恩浩荡”、“神威远播”等金匾。


登宝山石宝峰,山体巍峨险峻,峰顶俯视群山,奇峰怪石尽收眼底。山对面的宝山峰腰,一个叫作“蛟龙朝圣”的景观,也就是著名的龙脊,俗称鲤鱼背,位于其峰顶山脉走向,宛如一条巨龙攀附于宝山峭壁之群峦,蜿蜒而上,龙首紧贴崖顶峭壁,似蛟龙朝拜苍龙,龙脊卧群山之中险峻无比,龙尾点于洋坊溪水之中,似蛟龙出水,感天地之博大。其独特的地貌极为鲜见。龙脊背部仅二三米宽,两面峭壁如刀削,远观峭拔神奇,近看奇石满峰。鲤鱼背在张纪中新版《西游记》中,成为两界山的拍摄场景。
宝山,还有流传与孙悟空相关的猩猩石、
猴王点将台、神猴练兵场、仙人脚印、仙人浴盆、蟠桃峰等景观。由于时间关系,我们没能一一观赏。但从已游览的景观中,为其丰富的大圣文化称奇。宝山之所谓称“宝”,不仅得益于自然风光旖旎,更得益于齐天大圣在此行迹的美丽流传,且与周边自古就存在的神猴信仰文化相互印证。其渊源流长的“大圣文化”,是丰富厚实的历史遗存。
游览宝山,孙悟空那“天不怕、地不怕”的英雄形象和反叛精神,又一次在我的脑海中浮现。人们喜欢齐天大圣,敬仰齐天大圣,把大圣捧为超天本领的尊神。这里有人说,“海边祭妈祖,山要尊大圣。”因而,在顺昌县的农历七月十七,是大圣孙悟空的生日,节日当天村民会开展打糍粑、抢供果、设道场、采圣火、祭祀、跳僮、娱神、游神、过火山、打油锅、化替身等祭拜大圣活动。而农历六月初六,举行大型游猴活动,每家每户参加,蔚为壮观。
宝山之行,我们不仅领略了这里美丽的自然风光,更为高兴的是收获了一次心灵上的愉悦!
(写于2012年10月14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