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松溪版画”
标签:
杂谈 |
分类: 生活拾碎 |
参观“松溪版画”
在闽浙交界处的湛卢山下,有一个名叫松溪的小县城。2000年6月,这个小县城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版画艺术之乡”,成为全国最年轻、创建时间最短的版画之乡。而命名为“中国版画艺术之乡”的依据,是源于这个县城的版画。 在中国美术界中,版画与中国画、油画、雕塑组成中国四大美术种类。它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的印刷术的延伸。
前天,我出差下乡到松溪县,在工作之余,慕名到松溪县版画院,参观了“松溪版画”。
展馆正面中央,摆放着“中国版画艺术之乡”的铜匾,两边分别为松溪版画历史渊源简介。馆内挂有精选版画作品百余幅,以农村乡土主题为主,内容充满时代气息。
上世纪30年代初,鲁迅先生在上海提出版画“回娘家”,主办“木刻讲习会”,揭开了中国现代创作版画的序幕。
“松溪版画”,是闽北松溪的群众版画群体创作的,具有闽北生活根基和地域特征的版画作品。1994年,松溪县为弘扬古老的湛卢文化,秉承古代建安刻版印刷的遗风和老一辈版画家的创作精神,开始了群众版画创作活动,起步为松溪女子版画班,逐渐发展成立了松溪县民间版画院、松溪县版画院,几年来形成了积厚的版画创作群众基础,现有专兼职作者300多人的创作队伍,在全县形成一个以版画协会为“龙头”,以版画班为主体,以中小学生为基础的版画创作群体。据不完全统计,全县现有版画爱好者近3000余人。
松溪版画以生活为创作源泉,在取材、构图、刻作、拓印等方面不囿于成法,版种以黑白木刻、绝版套色木刻为主,创新了砖刻绝版的新版种,百花齐放,多样发展,形成融浓郁乡土气息和鲜明的版种特色于一体的创作风格。绝版套色木刻技法是松溪版画的“绝招”。一张作品由若干种色彩分别上到刻好的底板上,每上一层色印一次,等到最后一层色彩印好后,底版就自然毁版了,所印张数就是这个底版原作的全部数量。为了提高画作艺术价值,避免滥印,一般控制每个底版的印画数在30张左右。如今松溪版画已经与历史悠久的湛卢宝剑、九龙窑青瓷被誉为“松溪三宝”。
近些年来,松溪版画有近百件作品先后分别入选全国各届美展、版展、农民书画展、体育美展、青年美展、少儿美术教育学术展、检察机关美术作品展,以及上海世博会中国美术作品展等等展览,一些作品获全国优秀作品等奖项;数百件次作品在《美术》、《美术报》、《中国文化报》、美国《侨报》、《福建日报》、《福建画报》、等报刊、杂志上发表。作品进入中国电信电话磁卡。松溪版画已成为具有地方特色的艺术品,成为该县民间艺术一颗璀璨的明珠,并逐渐开发出了以松溪版画为基础的系列工艺品。包装精美的松溪版画作品已进入市场,被行家、有识之士广为收藏,一些企事业单位、酒店、宾馆、茶楼等争相选购作为环境装饰和文化理念的建设,为中国版画进入千家万户的机制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部分作品流传至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目前已有上万幅松溪版画走向了全国各地,甚至被美国、加拿大等国外艺术馆收藏。
松溪版画还很年轻。年轻,虽然没有辉煌的历史,却正是朝气所在、希望所在。
展馆一角。


作品《吴山春早》(绝版套色木刻)入选全国首届农民绘画展。
作品《祥云飘过》。
前一篇:怀念我的父亲
后一篇:我这半世纪(连载1)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