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浮光掠影游闽北·我见九峰之妩媚

(2012-05-25 09:56:25)
标签:

南平九峰山

休闲

杂谈

分类: 旅游足迹

浮光掠影游闽北·我见九峰之妩媚

(此作品被福建省南平市第七中学收为《我爱九峰山》校本教材二册)

  

     我国有许多的九峰山,不经意到网上一搜索,竟然冒出了14座,分别分布在11个省份。然而,我今天要赞美的是闽北的南平九峰山。

    有人说,南平九峰山是众山中最美丽的一座,我不敢妄加赞同。因为其他九峰山我未涉过足,无法论其美次。但南平九峰山确实很美,有着许许多多值得称赞的地方。

 

浮光掠影游闽北·我见九峰之妩媚

 

    南平九峰山位于闽江、建溪、富屯溪三江汇流处,是闽江起点第一山,与市区隔相望。山有九座峰,山势由西北向东南,自下而上,连绵成一字形,一峰比一峰高,九峰重叠,因而得名。在九峰山公园入口处,刻有两个名人手迹。一个是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方毅同志为其题写山名的“九峰山”三个大字,另一个则是大文豪郭沫若先生途经南平题写的《咏南平》诗句。

 

 浮光掠影游闽北·我见九峰之妩媚  浮光掠影游闽北·我见九峰之妩媚

 

    南平九峰山之美,美在风景秀丽。

    南平九峰山闻名遐迩,古时南平著名的八景中“九峰月朗”、“三寺云深”、“猿洞秋风”三景都在九峰山上。唐代以来,相继建有寺院、书院、草堂、亭阁、祠堂等。1978年,南平市人民政府决定把九峰山辟为综合性公园,先后投资数百万元,建造了翠云亭、幽香苑、凌云阁、天庆阁、冷风、育德泉等13座亭阁,亭阁大多

 

浮光掠影游闽北·我见九峰之妩媚 浮光掠影游闽北·我见九峰之妩媚

 

建在各峰顶或其他最佳观景处。在九座山峰顶上,各立有一块巨石,刻诗一句,用以概括本峰景色。分别是:一朵芙蓉幽香远,二百坎上凌云志,三寺云深万福齐,四贤延平兴闽学,五彩霞辉普天庆,六千英烈万代仰,七重战壕雄兵踞,八闽铜关铸威名,九峰月朗耀延城。其中每句诗中的第一个字为山峰位次,句中内容分别包含峰处的楼阁名称或典故。在山门的前后两面,分别嶔有“云摩拔秀”和“如列屏障”四个大字,突显了山的气派。在半山和 

浮光掠影游闽北·我见九峰之妩媚   浮光掠影游闽北·我见九峰之妩媚

 山脚处,“宝云”和“园通”两座寺庙,金瓦红墙,隐蔽在山林中,似乎隐藏着庄严和神秘。

 

浮光掠影游闽北·我见九峰之妩媚

 

浮光掠影游闽北·我见九峰之妩媚

 

近两年,人民政府又新建了一条登山长廊和8座山亭,既为山上增色增景,又供游人休闲歇憩。山上环境绿翠幽静,山下江溪绿水环绕,湖光山色。山、水、城三体交相辉映,风景十分优美。从山上第六峰处回望山城,南平城区尽收眼底,城市依山而建,道路曲折迂回,建筑鳞次栉比,仿如一个“小重庆”,郭沫若曾为南平留下了 

浮光掠影游闽北·我见九峰之妩媚

 

“仿佛在渝州”的诗句。从山脚下的闽江边回眸南平市区,高楼林立,楼江相连,高楼仿佛建筑在江面之上,各个建筑在江水中形成倒影,动静相隔,添加了无限美感,好一派滨江城市景象,又犹如一个“小香港”。因而南平素有“小重庆”和“小香港”之称。山对岸的延福门码头附近水域深不见底,古史记载晋代有龙泉、太阿两支

 

浮光掠影游闽北·我见九峰之妩媚

宝剑落入水中,“神剑化龙”。现在码头前的江面上,竖立着一坐巨形建筑标志----“双剑化龙”,两把宝剑,剑尖并拢,直指蓝天,成为了南平市的市标。

 

    南平九峰山之美,美在人文历史。

    南平九峰山文物众多,是名人留迹的游览胜地。明朝工部尚书刘璋有诗赞美“九峰月朗”云:“月到九峰上,清光映郁葱,广寒宫殿里,突出翠芙蓉”。“三寺云深”,以始建于唐末龙纪元年(889)的宝云寺而获名,建筑宏伟,寺旁古木参天,白云起处,景物若隐若现。“猿洞秋风”在九峰山腹地,有个“白猿洞”。宋代四大名儒杨时、罗从彦、李侗、朱熹常游息其上。蔡襄、辛弃疾、宋慈、海瑞等历史名人先后都在南平及九峰留下

 

浮光掠影游闽北·我见九峰之妩媚 浮光掠影游闽北·我见九峰之妩媚

 

履痕。山的北麓有地形名“金交椅”,背山面对闽江,“椅”内有座“园通寺”,传说元朝陈友谅祖墓择葬于寺后,认为是块风水宝地,说它“日受千人拜,夜临万盏灯”,是指因为当时大量下游来的船,都要逆水荡桨,那船工动作都象鞠躬下拜,夜里可观赏码头上下的万盏灯火。至今,仍然有石人石马在墓前守墓。作为南平山城标志的“双石塔”,建于明朝万历年间,隔江扼踞正南面的东西两岸山头,其西塔恰建在九峰山东部,十分壮观。郭沫若《咏南平》诗二首更是如图如画般地描绘出九峰山及其四周山川景色的优美。郭老诗中所云:“双江合流处,二塔耸江头”,“山围八面绿,水绕二江青”,形象地描绘了南平的山姿水态,既有虎踞龙蟠之势,又有清明秀丽之姿,真可谓“不出城廓而获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致”。九峰山居市区周围群峰之冠,地势险要,居高临下,可凭险攻守,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郑成功文天祥黄巢彭德怀等一代名将都曾经在此留下足迹。对岸的延寿楼是郑成功军政生涯的起点。唐代黄巢领导的起义军入闽,攻占南平一带,驻军于此山。南宋文天祥扼守九峰险关,屏障福州上游,而在延城设都督府。明末邓茂七率领农民起义军占据九峰作为攻城阵地。

 

浮光掠影游闽北·我见九峰之妩媚

 

民国时期,十九路军在闽反蒋成立人民政府,在九峰山上修筑工事,建起火炮阵地,扼关坚守。当年与蒋军鏖战的壕堑,今仍历历可见。解放后,山上修建了革命烈士纪念碑和闽浙赣人民游击队成立纪念碑,九峰山融入了红色之旅

 

浮光掠影游闽北·我见九峰之妩媚

 

    南平九峰山之美,美在满山翠绿。

    九峰山上绿树掩映,绿得深沉,绿得苍郁,山岭叠翠,翠布层林,如幔似锦。宋代著名学者李侗、朱熹曾在这里讲学,赞美九峰山景致为“九朵芙蓉”、“九叠翠屏”。南平市现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而九峰山更称得上

 

浮光掠影游闽北·我见九峰之妩媚

 

浮光掠影游闽北·我见九峰之妩媚

 

生态典范。山上树木种类繁多,树木苍郁,非常茂密。除了保留了原有古松、杉树、枫杨、油桐、苦槠、柯树、红花香椿等,1978年种下的近10万棵的香樟,早已成才,密布在人们活动频繁的地方,极大地清新了山上的空气。在万绿丛中,还点缀着一些形如蘑菇、松树柱状的亭子,又时隐时现着一些红墙楼阁,更显得人与自然的 

浮光掠影游闽北·我见九峰之妩媚

 

浮光掠影游闽北·我见九峰之妩媚

 

浮光掠影游闽北·我见九峰之妩媚

 

和谐。山上第四峰处,几颗刚挂上青果的杨梅树,昂首挺立,微风吹来摇动时又仿佛在向人们招手,预示着果实成熟后可作为欢迎和招待人们的果品礼物。山上设有树木园,一排排高大直立的巨尾桉向着山顶延伸,夏日里发

 

浮光掠影游闽北·我见九峰之妩媚

 

出那阵阵清香,沁入游人的心田。近年,山上又见缝插针地种了不少红豆杉和桂花树等珍贵树种。在山岗上,刻意种植了几排木荷,因为木荷在立树时饱含水分,不易燃烧,可用于隔离和防止山火。山上还遍布了许多枫树,

 

浮光掠影游闽北·我见九峰之妩媚

 

春天里透着嫩绿,秋日里变红的枫叶点缀着山色。九峰山,一片美不胜收的秀山景象。

 

    南平九峰山之美,美在交通便利。

    该山与城区最繁华的滨江路,只隔江300多米,市民从家中出来,步行至山脚,近者仅需10几分钟,远者一般不超过半个小时,进山游玩十分方便。如果使用交通工具,那就更不在话下了。如此近距离游览名山,天下少有。为方便游客在九峰山观赏风光,1984年,在九峰山与市区间建造了座横跨富屯溪的悬索步行桥。该桥全长325米,主跨200米,索塔高43.2米,也是当时全国跨度最长的斜拉式索桥。近年,又建造了一座可供六车道的行驶的“剑州”斜拉式钢筋水泥桥,汽车可直达九峰山脚,团队来游十分方便。另外增修了两条登山通道,使登山

 

浮光掠影游闽北·我见九峰之妩媚

 

通道由原来一条增为三条,改变了以往登山拥挤现象。三条登山通道中,左道曲径通幽,路面较为平缓,直通“白猿洞”和古西塔,塔边一片参天古松林,适宜情侣或喜欢清静游人。右道平坦开阔,林荫茂密,遮云蔽日,空气非常清新,游人可三五成群并排行走及嬉闹,不影响他人往来,适宜多人作伴或年纪偏大的游人。

 

浮光掠影游闽北·我见九峰之妩媚

 

浮光掠影游闽北·我见九峰之妩媚

 

中路是主要道路,最为捷径,景色优美,楼阁大多建在这条线上。但道路陡险,多为石阶。从山脚到峰顶,共有台阶2072级,适宜运动量大或者年轻人登山锻炼。去年,山上立杆牵线安装上了路灯,解决了部分因白天工作繁忙的上班族以及一些谈情说爱的年轻人的登山需求。山的西面,还修有一条通往第五峰的盘山水泥公路,

 

浮光掠影游闽北·我见九峰之妩媚 浮光掠影游闽北·我见九峰之妩媚

 

汽车可直通五峰最佳观景处。九峰山还设立了动物园、儿童游乐场、茶馆等。其中动物园为全省仅次于福州的第二大动物园,有华南虎、金钱豹、猕猴等珍稀动物,并设有水族馆、孔雀园等。自九峰山公园免费向市民开放之后,这里成了旅游观光和南平市民休闲运动的最佳去处,每逢晨昏或假日,山上可谓人山人海,每日登山达数万人次之众。

 

    九峰山,你已经成为了南平人民的一座宝山,你为南平这座古老的山城增添了绚丽的色彩! 

                                             (阿洪写于2012年5月25日)

 

《闽北日报》2012年6月12日5版刊载

浮光掠影游闽北·我见九峰之妩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梦至九寨
后一篇:山趣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