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用《学堂故事》给中国孩子减压

(2013-06-08 14:27:13)
标签:

中国孩子之学堂故事

儿童

教育

寓教于乐

娱乐

分类: 影视作品鉴赏

 用《学堂故事》给中国孩子减压


最近,接连听到身边的朋友谈起一部电视系列剧——《中国孩子之学堂故事》。他们的孩子在看了这部电视剧之后,都产生了或多或少的积极变化,这让他们感到欣喜交加。带着好奇的心情,戎戎也抽空看了几集,一下子便被这部百集幽默集所吸引住了。它将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和传统美德,用现代语言和喜剧艺术形式进行包装,能够让孩子们从一个一个鲜明性格的人物、一个一个独立成章的趣味故事、一种轻松的喜剧氛围中,明辨是非忠奸、领悟思想真谛,树立最基本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这部电视剧,一下子唤起了戎戎对中国当前儿童教育问题的反思。

就在今年的6月1日,新京报发表社论《儿童节,向孩子说声“对不起”》,文中提到:“我们习惯了祝福,而不习惯于检讨;习惯于讲儿童权益保护的成绩,而不愿正视儿童保护的不足;习惯于看到给予,而回避了亏欠;习惯于一味责难,而逃避了自身责任;习惯于凭着身高和年龄优势,对孩子们指手画脚,而不习惯于蹲下身子,以平等的姿态和目光,和孩子交流,认真倾听他们的世界与心声。”言辞切切,发人深省。

用《学堂故事》给中国孩子减压

 

仔细想想,不禁为近几年新出生的这一代00后、10后儿童感到担忧。他们是幸福的一代,但同时也可能面临着更严峻的社会形势和更多的未知挑战。也许从出生那一刻开始,他们就很难看到蓝天白云,很难喝上一口放心牛奶,吃上一口安全食品,甚至还要随时面对来自校长、校车的潜在危机。如何让孩子们健康、安全、快乐地成长,成为了亟待解决的社会矛盾之一。

由于独生子女的特殊性,现在的孩子大多孤独感较强,升学的压力从小就有所体现。家长们往往站在一个比较强势的角度,去指挥孩子的一言一行,安排孩子的成长轨迹,总是要求他们学这学那,却忽视了孩子内心的真正诉求。久而久之,孩子们不懂得如何表达和倾诉来解决问题,长期压抑在心中的恐惧和困苦一旦爆发,后果不堪设想。儿童教育过于成人化,孩子内心诉求无人聆听,个性难以张扬,这正是中国当前面临的教育难题。

《中国孩子之学堂故事》恰好就是中国家长在儿童教育方面的一颗启明星。它大胆采用新式教学法,用一种幽默的方式,在潜移默化中达到“巧用国学、趣味德育、寓教于乐”,从而学习、传承、宏扬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品质、优良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气节、高尚的民族情感以及良好的民族习惯。

用《学堂故事》给中国孩子减压

 

早在我国古代,圣贤孔子和老子就分别提出“因材施教”和“天人合一”的教育理念,指的就是教育要遵循孩子的心智发展规律,尊重孩子的个性发展,顺应社会的发展需求。这在《中国孩子之学堂故事》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该剧应该充分发掘了孩子的认知与思考力、表达与交往力、动手与行为力、自省与抗挫力、探究与创新力等自然能力,而不是进行排斥和压抑。合理焕发孩童的天性和张力,使其充满生机和灵气,是确保孩童身心和谐、快乐人生的基础,也是培养创新型人才必须打下的基础。

梁启超曾经说过: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当我们满怀信心地畅想“中国梦”的时候,也应该多多关注孩子们的“梦”,多给他们一些时间和空间,去做属于他们自己的“梦”。当孩子被繁重的课业负担压得喘不过气来的时候,不妨让他们放下书本,好好地看几集《中国孩子之学堂故事》吧!

 

严正声明:本文由戎戎的娱乐梦工厂新浪博客独家首发,网络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出处和作者姓名,报刊、广电等媒体如需转载和引用请事先与本人取得联系,同意后方可转载。谢谢合作,违者必究!

专栏合作、特约撰稿、网络宣传、艺人经纪、媒体推广、娱乐策划 请联系:

MSN(邮箱):hsryz@hotmail.com

QQ36174059(注明工作联系,闲聊者请勿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