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新诗歌赏析8:《雨》 博尔赫斯作品解读
(2016-03-22 11:21:42)
[转载]新诗歌赏析8:《雨》 博尔赫斯作品解读
(2016-03-22
10:13:44)
——样本8——
《雨》 作者:
博尔赫斯
突然间黄昏变得明亮
因为此刻正有细雨在落下
或曾经落下。下雨
无疑是在过去发生的一件事
谁听见雨落下,谁就回想起
那个时候,幸福的命运向他呈现了
一朵名叫玫瑰的花
和它奇妙的、鲜红的色彩。
这蒙住了窗玻璃的细雨
必将在被遗弃的郊外
在某个不复存在的庭院里洗亮
架上的黑葡萄。潮湿的幕色
带给我一个声音,我渴望的声音:
我的父亲回来了,他没有死去。
(翻译:陈东飚)
----------------
————
赏析过程:>>>>>>>>>>>>
诗歌大约可以粗略分为两大类:
1、抒情性的,比如顾城的《回归》、海子的《面朝大海》。
2、哲理性的,比如北岛的《触电》、欧阳江河的《手枪》。
在中国,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欧阳江河的《纸上的秋天》,则是这两大特性完美融合的古典代表。
而在全世界范围内,在这方面做得最为令人望尘莫及的,则非博尔赫斯莫属!
博尔赫斯的诗,总是惊人地兼容了抒情性和哲理性,而且往往是以其无与伦比的哲理性来实现其独一无二的抒情性。
他的诗,总是让人产生一种错觉,以为那是一件可以等同于上帝之手的作品。
——超越了形而下,也超越了形而上。
——超越了词与物,也超越了世界与诗艺。
在神通性的维度上,博尔赫斯已经达到了异常朴素的境界!雷同于造物主的境界!!
正如他在另一首诗中所作的自我描画那样:
我调用过数不清的词汇。
我深信那就是一切,而我也将
再看不到再做不出任何新鲜的事情。
我相信我贫困和富足中的日夜
与上帝和所有人的日夜相等。
(《我的一生》)
------------
————
突然间黄昏变得明亮
因为此刻正有细雨在落下
或曾经落下。下雨
无疑是在过去发生的一件事
=== 下雨的黄昏,必定是昏暗的,但诗人却用“明亮”来形容。
注意,这并非技巧!!!这仅仅是“写实”而已。
(作为小说家的博尔赫斯,是千载一人的技巧大师;但作为诗人的博尔赫斯,在诗中很少使用所谓的技巧。由此可以判断,其诗歌将比其小说更加接近不朽。——或许。)
在这里,“明亮”修饰的不是正在下雨的天幕,而是诗人的内心空间;
“明亮”不但有光泽和色彩,还有温度。
“下雨,无疑是在过去发生的一件事”,但无疑也是此刻正在发生的一件事,也是将来会再度发生的一件事。
今天的这些雨滴,曾经在往昔的时刻滴落过,将来也会一次次滴落下来。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时间和事件在不断地轮回!在一次次地重现!
这种轮回,让诗人看到了希望:(死去的)父亲会重新回来的希望。
所以,看到昏沉的黄昏里的细雨,诗人的内心一下子就“明亮”了!!
这种写实,这种实写,在真正的大师手里,会演变成异常震撼的艺术效果。
在博尔赫斯的另一首诗中,有这样动人的两句:我爱过一位高傲的白人姑娘,她有着拉丁美洲的宁静。(《我的一生》)
拉丁美洲的宁静,用“拉丁美洲”来修饰一位姑娘的“宁静”,这是伟大诗人的伟大之处。
-----------
————
谁听见雨落下,谁就回想起
那个时候,幸福的命运向他呈现了
一朵名叫玫瑰的花
和它奇妙的、鲜红的色彩。
=== “谁听见雨落下,谁就回想起”,这一行写的是他时他地的他人,也是在写此时此地的诗人自己。
“一朵名叫玫瑰的花”,这完全是以造物主的眼光来看待世上的事物。
在最初的最初,有一种鲜红的花,被命名为“玫瑰”;从那一刻起,这种鲜红的花就和这个名字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再也不能分开。
在这里,“呈现”和“名叫”是关键词。
圣经中有关于上帝“显灵”的记叙,在这里,“幸福的命运”等同于慈悲的上帝,“呈现”等同于“显灵”。
这一节的含意是,既然上帝已经向我“呈现”过玫瑰和爱情,那么,
也完全可以再向我“呈现”父亲死而复归的奇迹。
“奇妙”一词生动地反映出造物主的伟大情怀和无限的可能性,为全诗最后的结论奠定了深刻的心理基础
-----------
————
这蒙住了窗玻璃的细雨
必将在被遗弃的郊外
在某个不复存在的庭院里洗亮
架上的黑葡萄。潮湿的幕色
带给我一个声音,我渴望的声音:
我的父亲回来了,他没有死去。
=== “被遗弃”,指的是被时间所遗弃;
“不复存在”,指的是不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这两个词,暗示父亲早就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
(或许,诗人提到“郊外”,是因为“郊外”有父亲的墓地。——不确定。)
“洗亮黑葡萄”,呼应了开头的“明亮”。
“潮湿的幕色” 呼应了诗题《雨》。
这是一首十四行诗,前面12行全是铺垫;最后2行,才是这首诗真正要表达的渴求和情感。
这只是一种很平常、很简单、很朴素的情感。
所以,在我看来这是一首伟大的诗!
-------------------------------------------------------------------------------------------
《诗歌细读与鉴赏总目:样本01-样本35》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