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富翁与渔夫 对话 阳光不择渔夫和富翁

(2011-03-31 23:21:09)
标签:

渔夫和富翁

边际效用

服务

经济学

老酒

对话

穷人

富人

快乐

度假

杂谈

分类: 生活点滴

  富翁在海滨度假,见到一个垂钓的渔夫。富翁说,我告诉你如何成为富翁和享受生活的真谛。渔夫说,洗耳恭听。富翁说,首先,你需要借钱买条船出海打鱼,赚了钱雇几个帮手增加产量,这样才能增加利润。那之后呢?渔夫问。之后你可以买条大船,打更多的鱼,赚更多的钱。再之后呢?再买几条船,搞一个捕捞公司,再投资一家水产品加工厂。然后呢?然后把公司上市,用圈来的钱再去投资房地产,如此一来,你就会和我一样,成为亿万富翁了。成为亿万富翁之后呢?渔夫好像对这一结果没有足够的认识。富翁略加思考说,成为亿万富翁,你就可以像我一样到海滨度假,晒晒太阳,钓钓鱼,享受生活了。噢,原来如此。渔夫似有所悟,那你不认为,我现在的生活就是你说的那些过程的结果吗?
  富翁的回答故事没有讲。我的理解是,结果一样不一样取决于每个人的心态。如果一个人一生以赚钱为快乐,完全可以用一生时间去赚钱,到死也不去或者很少去享受简单如渔夫的生活,那也是幸福,既然赚钱是他快乐的根源。
  故事中渔夫的生活恰巧与富翁奋斗一生的结果相似:钓鱼,晒太阳,与老婆孩子过着平淡悠闲的日子。区别只在于,富翁度假之后,需要回到他的公司,继续经营他的产业,渔夫则继续他几乎一成不变的生活。
  显然,心态是衡量幸福的温度计。心平气和,万事随心,心焦气躁,凡事不顺。人们都说,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人们还说,钱不是万能的,没钱是万万不能的。然而,一个事实是,没钱(包括钱少)的永远都是绝大多数。一个亿万富翁需要利用成千上万的平民百姓的劳动才能实现财富的积累。可怜这百分之九十九的普通人过着万万不能的“没钱”的生活。所以,人们有理由认为富翁是幸福的,因为可以到山清水秀的地方度假,因为有财富有马仔可以支配。可怜的绝大多数还没有成为富翁的人只能用毕生时间去追求财富,按照富翁指引的方向和方式为钱而奔波,且不知道能否最终成为富翁。
  彩票的中奖率永远都是百分之一,而永远都有百分之九九的人为了那百分之一的人能够一夜之间成为亿万富翁而默默无闻的做着贡献。
   呜呼,这就是生活:幸福者幸福者他的幸福,不幸者不幸着他的不幸。

 

续篇

 

  话说一个从在集市上卖鸡蛋到开养鸡场到开屠宰场到开肉食加工厂到开了众多以鸡肉为主的快餐连锁店的“从奴隶到将军”的大老板(绝对是亿万的啊!而且是以美元为计量单位的),(换口气不然憋死了)拖着劳累了数十年的“贵体”,在一群保镖的簇拥下来到郊外的一处僻静小河旁钓鱼。这时他看到一个渔夫也在河边钓鱼。手下保镖想去驱赶渔夫被富豪制止了。这时只见渔夫身披蓑衣头戴斗笠,嘴里叼着个长长的老烟袋,渔夫每嘬一口,烟袋锅里的烟叶就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还泛出隐隐的红光,青烟在渔夫周身缭绕,啊啊!好不惬意!这时富豪示意左右退下,他直径走到渔夫身旁和渔夫有一句没一句地聊了起来:

  “啊!这钓鱼那?”

  “啊。”

  “每天能钓多少鱼呀?”

  “啊。”

  “问你呢!每天能钓多少斤鱼?富豪有点冒火心想:这他妈渔夫还挺傲!”

  “啊,没准。”

  富豪有点起急:“我告诉你,就你这么这一天钓不上仨俩的,不行!”

  “啊。”

  “啊!啊!啊!就知道啊!啊你个头啊!”

  “啊,那…那咋…地…钓?”渔夫有点丈二和尚了。

  “我告诉你,”富豪看这渔夫一脸的茫然来了兴致,“我告诉你你不能这么钓!”富豪突然觉着环境这么熟啊,就像每次在大礼堂开会,坐在主席台上给下面那些想发财想得发了晕的人讲自己是怎样从卖鸡蛋到成了亿万富翁的辉煌经历。“你不能这么钓!”

  “啊,那咋地钓?”

  “咋地钓,你个榆木脑袋不开窍的家伙!该着你受穷!你不会在岸边多设几个鱼竿吗!照看不过来你不会雇个人吗!这样你每天钓上来的鱼就多了不是?每天你就有了积攒了,这钱别他妈瞎花,留着然后你就买一条鱼船捕鱼,这比你钓鱼捕的鱼要多多了。你有了更多的积攒,记着别他妈瞎花!老婆要卖首饰别搭理她。你把那些小船卖了加上你手头的积攒再买个大船。就这么干吧!等你干到有十条大船的时候你就成立个公司然后上市,那你就会搞来更多的钱,然后你就不用捕鱼了就和我一样没事到郊外钓钓鱼什么的,多好!”

  “啊!啊?我,你把俺搞糊涂了,绕了大半个世界还是回到这钓鱼呀?我现在不就是在钓呢吗?”

  “这……”这会儿是富豪有点晕了。

  在这里渔夫偷换了概念,不是他有意偷的,是他没有搞明白以谋生为目的的钓鱼(就像他)和以休闲为目的的钓鱼(就像那个富豪)是不同的。前者是以“鱼”为目的,后者是以“钓鱼”为目的。一个是追求物质的一个是追求精神的。但我们不排除渔夫是一个真正的智者。不是吗?富豪以穷其数十年的呕心沥血换来了短暂的精神享受——“钓鱼”;而渔夫只用很小的代价早富豪数十年就享受到了富豪所追求的东西。所以,如果调整好我们的心态,我们都是亿万富豪,都可以像富豪一样地享受生活,而不必等到很久很久的以后。人生又有多少个以后呢?来!让我们现在就安排好我们的生活,享受生活吧!好了,不要去想:那个富豪对社会所做出的贡献比那个渔夫要大呀!那我想问一下:他透漏的税款是不是也很多呢?这有完吗?借这个对话我想说的是,享受生活不需要太多的条件。当然也会有人借这个对话发现更多的东西!当然当然。好了休息一下!休息一下!

 

再续

 

有个故事叫《渔夫和富翁》。说有一天,在海滩上,一位富翁遇见一位渔夫正躺着晒太阳,便对他说:大好时光,怎么不多打些鱼?渔夫回答:打那么多鱼干吗?富翁说:卖钱呀。渔夫反问:卖那么多钱做什么?富翁说:有了钱,你就能如我这般,到这美丽的海滩上来休假,躺在这里晒太阳。渔夫反问道:现在我不正躺在海滩上晒太阳吗?

  这故事的结尾,绝大多数版本都是富翁在与渔夫的对话中突然顿悟。这则流传甚广的故事,一直以来都是在提醒着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千万不要迷失自己,要明白生活的目的,做一个知道享受快乐的聪明人。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

现实经济生活中,或有这样的渔夫,自以为活得潇洒,其实,这只不过是他逃避为社会创造的一种借口而已。当然,也不会有这样因为羡慕渔夫而放弃事业的富翁。富翁偶尔羡慕渔夫的这种生活方式容易,要永远放弃却是完全不可能的。

  因为,富翁羡慕渔夫的,是渔夫那种“晒太阳”的闲暇。从经济学角度看,穷人往往缺的是金钱而富裕的是时间,而富人往往缺的是时间而富裕的是金钱。以穷人之“多”,去对比富人之“少”,再推导出一个似乎颇含哲理的结论,这就是《渔夫和富翁》这个故事之所以带有欺骗性的关键。不过,如果我们从经济学资源稀缺性假设出发来看这个问题,就能将这个问题看得清清楚楚了。

  经济学研究的最基本问题是资源的配置问题。经济学上,有一个资源稀缺性假设,也就是说相对于人们永无止境的欲望和需求,资源总是不够的。如果资源是足够的,那就不需要选择,也就不必考虑成本,经济学好像也无关紧要了。

  时间稀缺是每个人所必须面对的现实,即便是一个亿万富翁,他在穷人眼中似乎可以拥有他想要拥有的一切,但他的时间依然是“稀缺”的,他可以得到在穷人眼中的一切,但他却没有时间去一一享受,这才有了 “富人的富伤心”。而穷人在这一点上,可说是比富人强多了,他几乎可以好好地享受他拥有的一切,这就有了“穷人的穷欢乐”。从经济学角度再往深处去分析,还涉及了一个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入手,我们就能够更加清晰明了地揭示“富人的富伤心”和“穷人的穷欢乐”背后的奥秘。

  有一个形象生动的例子:当你极度口渴时,你非常想喝水,你喝第一杯水是最舒服的,随着口渴程度的缓解,你对下一杯水的渴望也就不断递减,当你喝到完全不渴时即是边际,如果再喝下去,你就会感到不舒服了,再继续喝下去,你就会越来越难受,即负效用出现了。这就是说,在欲望既定的前提下,消费者对任何一件物品或服务的需要都会在某一点上停止。在这一点上,消费者的总效用最大,而边际效用为零。越过了这一点,就是负效用了。

  对于一直没有“吃饱肚子”的穷人来说,常常能从一碟花生米一壶老酒中感到十分幸福十分快乐。虽然,一碟花生米一壶老酒,在富翁眼中是那样的微不足道,但对于穷人来说,这一碟花生米一壶老酒,恰恰是他眼下最需要的,他现在可就着花生米喝老酒,这就相当于口渴的人喝到了头一口水,他能不快乐吗?

富人们千万别小瞧了穷人的这种穷欢乐,那一小碟花生米和一小壶浊酒带给穷人的欢乐,可比那海参鲍鱼和茅台五粮液给富人带去的欢乐,是实实在在的多得多了。这不仅能用经济学理论加以解释,更是我们现实生活中耳闻目睹的事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