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康”一词的由来:

(2016-11-03 07:00:09)
标签:

历史

文化

情感

分类: 语言典故

“小康”一词的由来:

党的十八大确立了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小康目标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那么,小康源自何处?内容是什么呢?

“小康”一词古代共有三种解释。

(1)最早出自《诗经》“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意思是老百姓很劳苦,应该让他们稍得安宁。后世人们把家庭少有余财,可以安然度日,成为小康。而把小康作为一种社会形态,出自西汉的《札记·礼运》。该书中称“小康”是仅次于“大同”的理想社会模式,指的是人民富裕安康的生活局面。

(2)儒家把比“大同”思想较低级的一种社会称作小康。《札记·礼运》上说:“今天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贵族世袭)以为礼,城廓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设置)田里。”这里描绘的是在古代夏禹、商汤、周代的文王、武王、成王、周公治理下的盛世。

(3)指家庭经济比较宽裕,如宋人洪迈所著《夷坚志》卷一,就有“(刘)痒……久困于穷,冀以小康”的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