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长城的九大著名关口

标签:
历史文化教育 |
分类: 地理趣景 |
http://s10/mw690/001LDt05gy6Z6FonGI1f9&690
山海关为明代开国大将徐达于洪武十四年(1381年)所筑。当时,明王朝刚刚建立,元朝残余势力虽退到塞外,但仍不甘心失败,经常派骑兵南下骚扰。徐达以非凡的气度和眼光,在此要冲设关屯兵,发动燕山等卫的屯兵15000多人,建筑和修缮山海关一带长城,并建筑了千古流芳的天下第一关——山海关。
山海关是一座威武雄壮的大关,关城呈方形,周长4公里多,城墙为土筑砖包,高12米,厚6米。
万里长城的九大著名关口(二)黄崖关
http://s8/mw690/001LDt05gy6Z6GjSytV07&690
黄崖关长城位于天津市蓟县城北28公里处的崇山峻岭之巅,是我国万里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东与遵化市马兰关接壤,西与平谷县将军关相连,全长41公里。其始建于北齐天宝七年,明代包砖大修。黄崖关山雄水秀,枕山带河,壮美的自然景观,在万里长城沿线实为少见。荟萃水陆关隘、寨堡城墙、墩台、敌楼、敌台、烟墩等多种类型的防御工事,水关、八卦城和北极阁是万里长城沿线上仅有的。
万里长城的九大著名关口(三)居庸关
http://s16/mw690/001LDt05gy6Z6H6gXMj1f&690
居庸关在距北京市区50余公里外的昌平县境内。居庸关的名字,相传秦始皇修筑长城时,将囚犯、士卒和强征来的民夫徙居于此,后取‘徙居庸徒’之意,故名居庸关。汉代沿称,三国时代名西关,北齐时改纳款关,唐代有居庸关、蓟门关、军都关等名称。此后各代称居庸关,关口这里山峦间花木郁茂葱笼,仿如碧波翠浪,故有「居庸叠翠」之称。
http://s4/mw690/001LDt05gy6Z6HOA5Sbd3&690
紫荆关是著名的天下九塞之一。秦汉称上谷关,北魏称子庄关,隋唐称白壁关。后来改称为浦阴陉,自宋朝中期至今改称紫荆关。相传当时关城内外遍布紫荆树,盛夏荆花绽开,香飘万里,故荆关紫气被古人定为易州十大胜景之一。
南天门西侧有通向军营的关门一座,关门东南侧额题‘阳和门’,东北侧为‘草场门’。关城池布局复杂,纵横交错,原关城总长10516米,现部分残缺。主城分为东、西两部,中间以墙相隔。东城较小,设有文、武衙门,西城较大,为驻兵之地。阳和门外有黄土岭城,拒马河北岸有小新城,与西城隔水相望,中有铁索相连,呈犄角之势,为北关城的前哨。
http://s10/mw690/001LDt05gy6Z6IAE1lfa9&690
http://s5/mw690/001LDt05gy6Z6IAwqj2c4&690
倒马关处于一条古老的通道上,这条道称为‘灵丘道’。是当时山西高原北部通向华北平原的交通要道,倒马关就是这条道路上的重要关隘。
万里长城的九大著名关口(六)平型关
http://s15/mw690/001LDt05gy6Z6Kez3jwce&690
http://s11/mw690/001LDt05gy6Z6KeCDtUca&690
平型关城据平型岭之口,城周长1公里余,今残高6米。关门坐西朝东,门洞用券栿相间的方法筑成,高4米,宽2.7米,墙厚2.7米,今关楼已毁。城内匾额上书‘平型岭’三字,两侧岭上明长城遗迹尚存。
平型关北有恒山如屏高峙。南有五台山巍然耸立,海拔都在1500米以上。这两山之间尽一条不甚宽的地堑式低地,平型关所在的平型岭是这条带状低地中隆起的部分,所以地势很险要。由于恒山和五台山都是断块山,十分陡峻,成了晋北巨大交通障壁,因此这条带状低地便成为河北平原北部与山西相通的最便捷孔道。一条东西向古道穿平型关城而过,东连北京西面的紫荆关,西接雁门关,彼此相连,结成一条严固的防线,是北京西面的重要藩屏,明清时代,京畿恃以为安。
明代国力衰弱,蒙古骑兵频繁侵边,抢掠财物,尤其嘉靖年间为烈。最严重的一次是嘉靖三十二年(1553),蒙古鞑靼部俺答又率兵大举南侵,从大同深入浑源攻平型关,明军不能抵挡,遂陷平型关。接着由此直趋灵丘、广昌(今河北涞源),进逼紫荆关。途中遇明将陈凤率军抵抗,蒙古兵便分头掠繁峙,犯蔚县并屠掠延庆诸城,后因连日下雨才引军北归。
http://s6/mw690/001LDt05gy6Z6L860qFe5&690
http://s4/mw690/001LDt05gy6Z6Le8mUHd3&690
万里长城的九大著名关口(八)偏关http://s14/mw690/001LDt05gy6Z6Nrh5OR6d&690
http://s2/mw690/001LDt05gy6Z6NrkDXrf1&690
偏关位于山西省偏关县,其东衔管涔山,西逼黄河,北连内蒙古,南通雁门、宁武,自古便为兵家争战、屯兵驻防之重地。偏关与宁武关、雁门关合称‘外三关’,是外三关中最西边的一座。因关城东仰西伏,状如人首之偏,故称为偏头关,后来人们习惯简称其为偏关。
五代至宋,在这里设立偏头寨,金时亦用此名,到元朝始名偏头关,不过那时的关城,在今偏关县城西的玉皇梁上。此城已毁,仅存遗址。今天我们所能见到的偏关城,为明朝所修筑。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设太原五卫,偏关属镇西卫。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9
万里长城的九大著名关口(九)嘉峪关
http://s2/mw690/001LDt05gy6Z6OEuvwBb1&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