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山楼蒐书记】初夏书事——孔网《夏日漫步山间》入手记
(2025-05-08 10:29:39)
标签:
《夏日漫步山间》 |
分类: 书话 |
【小山楼蒐书记】初夏书事
——孔网《夏日漫步山间》入手记
前文说到,如同亨利·大卫·梭罗的《瓦尔登湖》、奥尔多·利奥波德的《沙乡年鉴》(一译《沙郡年记》)都买了两个版本一样,约翰·缪尔的《夏日走过山间》(一译《夏日漫步山间》),如果再买一本来补充的话,是选人文本呢,还是天津本呢?
网上试读相关段落之后,很快就做出决定,收人文本。之所以选这本,是因为它是译本中较早的(更早的有1998、1999、2005年),算来已经二十年。又是名社。在搜书时一开始愣是搜不出,原来,我书名输入有误,且出版时间也搞错。五一小长假第三天深夜,在孔网下了一单,原定价12元,报价10元,邮费8元。品相标九品,看上去近十品。次日下午发货,五月6日傍晚书到。取回后,果然是近十品,无章无字。题签钤印,登书入档,当晚开读。
此书属“触摸自然小丛书”(另两本是《瓦尔登湖》《鸟与诗人》,本书列为第三种),同是小32开,但尺寸稍大:比上译本高多出1.8厘米,宽多出2厘米。书是蓝色厚铜版纸精装。白色的书名印在贯穿封面上的油画长卷上。封面折页内侧有作者简介及本书提要,扉页与封面同样是蓝色,有一幅像藏书票效果的木刻风景图,点缀着六只白色的飞鸟。封底也是蓝色,贯穿封底的油画长卷上印有跋语。可以说装帧十分精美用心。
与上译本对比,此书有译者写的前言,有目录(章节名称、页码),终于摆脱了上译本留给我的“裸书”的感觉。从中得知,作者曾因工伤事故,失明一月。因而理解了作者为什么对大自然如此热爱,当然作者原本就怀有对大自然宗教般的热爱。再者,从文中得知作者写作时,是一名“囊中羞涩”的“旅行者”,也还未出名。
与上译本对比阅读,感觉地名(山名、溪名)采用意译,比上译本的音译更符合读者的阅读习惯。译文中规中矩,但文采比上译本稍逊。之所以这样说,是其中的名段,在人文本中差点找不出来。上译本很好地还原了作者文笔中特有的基督教风格的语言。在表现小狗、羊群、松鼠、蚱蜢这些小动物的可爱时,上译本比人文本更胜一筹。在风景特征的描写上,人文本的生动性也比上译本稍嫌不足。
豆瓣上对人文本的评分是9.1分,对上译本的评分是8.4分。
拿其中“6月23日”的名段做对比:
啊,山中安宁而又广大无尽的岁月,激励人工作,又诱使人休息!山中的岁月里,万物仿佛同样神圣,处处可见天主的存在。无论多么虚弱,只要在山中待上一日,接受群山的祝福,便不会再于途中晕倒;无论何等命运,长生或短寿,多舛或平静,人生将永远丰富。(人文版)
这山间广阔无边、宁静无比的日子啊,让人既想工作又想休息。这样的光鲜下,世间万物都显得同样神圣,为人开启了上千扇窥见上帝的窗口。无论在多么疲惫的状态下,只要有山间一日的恩赐,在旅途中就不会累得晕倒;无论他的命运如何,长寿或短命、坎坷或平坦,他都永远是富有的。(上译本)
两个版本中,“为人开启了上千扇窥见上帝的窗口”之于“处处可见天主的存在”, “只要有山间一日的恩赐”之于“只要在山中待上一日”,觉得上译本把作者特有的基督教风格的语言还原得更胜一筹。
书中“面包荒”一段的经历令我印象深刻。作者反复强调“只要有面包和水”,他愿永远待在山里。这也纠正了那种认为“西方人是食肉动物,东方人是食草动物”的似是而非的偏见。
出于强迫症,我硬是把其中的专名用专名线标了出来。好像不这样做,就读不透似的。当然,标完了专名线,好像才能专心地读进去。所以,我又重读了一遍。像是吃甘蔗,非把甘蔗汁榨干才肯罢休。
昨天,读了一半,觉得物有所值。把这两个版本都收藏了,才真正心安。成小诗一首:
即事(2025.5.6)
夏日步山间*,书迟二十年。
人文兼译社,双璧得完全。
*(美)约翰•缪尔《夏日漫步山间》(人文社2006年11月一版一印,周莉译)、《夏日走过山间》(上海译文出版社2014年7月一版,2023年3月第14印,邱婷婷译)。
值得一提的是,网上流传已久的名句“你要让阳光洒在心上,而非身上,溪流穿躯而过,而非从旁流过。”似乎并未出现在这两个版本中的任何一个。如果有,盼读者有以告我(版本、章节、页码)。
首夏清和月,今天上午,阴云尚在东北,雨后天气凉爽,顺着海边步道漫步一个来回。中午饭后,小诗修改定稿,发博发公众号。继续读书,直到傍晚读毕。题跋,并钤上读讫专用章“小山楼藏”铅字印。
可以想见,这个夏日,我还会常常来造访这片山间。
(2025.5.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淮南小山中國古典/傳統詩詞研究工作室&淮南小山通讀廿四史清史稿工作室/已通讀史10漢12後漢12三國5晉10宋8南齊3梁3陳2魏8北齊2周3隋6南史6北史10舊唐16新唐20舊五代6新五代3宋32/40(177/241,289,在讀在內)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