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课堂教学之五十五——《窦娥冤》说课稿
(2011-05-17 10:43:20)
标签:
《窦娥冤》说课稿宋体张辅良新课程 |
分类: 问题教学法研究 |
首先感谢学校给我这样一个学习的机会,让我更加明确的认识到面对新课程我只是一个边学边教学习者,虽然从事教学已经二十四年,但在教学过程中不断产生疑惑,今天的这节课也是一堂充满疑惑的课,更是一堂留下遗憾的课,希望各位老师提出批评意见,以资改正,不胜感激。
一、备其所本
就本课而言,《窦娥冤》是人教版第四模块第一单元第一篇课文。这个单元学习的是中国古代戏曲和中外话剧。主要落实《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阅读鉴赏”这一课程目标。《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有关要求是:感受鉴赏,感受人物曲词和矛盾冲突,体味人物的内心情感;鉴赏曲词之美,领略古代戏曲迷人的艺术魅力。并且了解戏剧这一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了解作品所涉及的重要作家知识及其他文学知识,能用于分析作品,帮助对作品的理解。基于以上的认识,本文的教学目标定位为:
1、初步了解元杂剧常识,介绍元杂剧体制。
2、理解情节结构和矛盾冲突。
3、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体现的三维目标是:目标一体现“知识”,通过学习了解元杂剧的有关知识。依据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就是体现“过程与方法”这一目标;对“元代社会的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的认识就是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目标。
二、备其所以
有了教学目标,如何实现它需要教学策略,教学策略就是落实三维目标的方法。好的教学策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这一教学策略必须体现新课程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是教学的组织者。为此我们采用了“五环节问题教学法”的教学模式。其模式具体表现为:
第一步——课前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第二步——撰写预习提纲,落实教学目标
第三步——学生自主阅读,质疑提出问题
第四步——课堂互动探究,引导解决问题
第五步——课后探讨延伸,指导兴趣写作
具体在本课体现为:
第一环节:撰写预习提纲,指导学生预习
预习提纲:
1、借助注释与工具书,识记生字生词;
2、阅读课本第十四页的补充文字,结合文本了解元杂剧的有关常识;
3、熟读文本,理清《窦娥冤》的情节结构;
4、熟悉《窦娥冤》中的主要人物,分析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
5、分析窦娥的性格特点,造成窦娥悲剧的原因;
6、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曲词优美语言特点。
7、将自己在预习过程中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写在问题单上。
第二环节:组织学生预习,质疑发现问题
利用早读时间,指导学生分角色诵读,思考完成预习提纲中的问题。
第三环节:课前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在高中语文所选的课文中,中外作家塑造了一系列妇女的悲剧形象,如《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大堰河——我的保姆》中的“大堰河”,《祝福》中祥林嫂等,她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
第四步——课堂互动探究,引导解决问题
(一)检查预习
1.下列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
A.提(dī)防 嗟(jiē)怨 亲眷(juàn) 前合后偃(yǎn)
B.罪愆(qiān)埋(mái)怨亢(kàng)旱 孤身只(zhī)影
C.尸骸(hái) 煞(shà)尾 甘霖(lín) 鼓三通(tōng)
D.错勘(kān)湛湛(zhàn) 盗跖(zhí) 古陌(bǎi)荒阡
2.下面词语的释义有误的一项是( )
A.磨(摇)旗 行动些(走快些) 典刑(重刑)生(深)埋怨
B.糊突(混淆)指脚(结发)的夫妻 杳(无影踪)无音信 罪愆(罪过)
C.兀的(这) 绣闼(妇女的居室) 村老头(粗野的老头子)气杀也么哥(真是气死人了啊)
D.葫芦提(糊涂) 烈(烧)些纸钱 孩儿荐(祭)暑气暄(炎热)
3.关于杂剧的一些说法,哪一项不当( )
A.元杂剧的结构一般是四折,有些有楔子。折是戏剧故事发展的大段落,也是音乐组织的单元。通常一本就是一部戏。
B.杂剧剧本由曲词(元杂剧的主体)、宾白(剧中人物的对话)、科(主要指演员的动作、表情和音响效果的舞台提示)三部分组成。
C.杂剧角色分末(男角)、旦(女角)、净(一般扮演性情恶劣、举动粗野的人物)、杂(末、旦、净以外的杂角)等。正末和正旦是元杂剧的主唱角色。
D.关汉卿是中国戏剧的奠基人之一,世界文化名人,他和马致远、王实甫、白朴合称“元曲四大家”。
E、《窦娥冤》全名《感天动地窦娥冤》,是中国古代十大悲剧之一,课文节选的是一个楔子和前三折,其后的情节是窦娥的父亲窦天章做了高官,窦娥的鬼魂向他伸冤,终于平反昭雪。
(二)整体把握
1、以窦娥为叙述对象,复述本文的故事情节,100字左右。
2、理清课文中以窦娥为中心的主要人物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三)学生问题探究
1、窦娥冤她的“冤”主要表现在哪里?
2、有人说,没有矛盾冲突就没有戏剧。那么窦娥与现实生活有哪些矛盾冲突?
3、有人说,读文学作品就是读现实生活。窦娥的遭遇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一定在知识或能力、过程或方法、情感价值观上有所收获。请就个人所得与同学共享。
第五步——课后探讨延伸,指导兴趣写作
1、比较分析祥林嫂、“大堰河”、刘兰芝、窦娥等受压迫受侮辱的悲剧形象,并探究造成妇女悲剧的社会根源。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反复诵读第三折,体会元杂剧的语言特色。
三、悟其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