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乌衣巷口斜夕阳,游人如织燕子忙——华东五市行(六)

(2021-05-26 09:42:32)
标签:

历史

旅游

文化

杂谈

分类: 游走千山万水

乌衣巷口斜夕阳,游人如织燕子忙——华东五市行(六)

乌衣巷,金陵秦淮河南岸的一条小巷,西北起自文德桥,全长只有350米。巷子虽小,却是一条地地道道的古巷,至今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了。

之所以被叫做乌衣巷,普遍的说法有两种。一是三国时,吴在此地驻军,他们身着黑色制服,俗称乌衣营而得名;二是东晋时,这里是王谢两大豪门望族的宅第,两族子弟都喜欢穿乌衣以彰显身份,故得名乌衣巷。虽然不及第一种说法那么官方、那么普遍,但我还是倾向于第二种说法。因为第二种说法不管真伪,俊美才高、风流倜傥的乌衣郎在此翩翩出进,斜阳之下的乌衣巷口留下了长长的身影,至少看上去酷酷的。

乌衣巷口斜夕阳,游人如织燕子忙——华东五市行(六)

乌衣巷口斜夕阳,游人如织燕子忙——华东五市行(六)

乌衣巷口斜夕阳,游人如织燕子忙——华东五市行(六)

乌衣巷口斜夕阳,游人如织燕子忙——华东五市行(六)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的这首《乌衣巷》,不仅使早已沉寂颓废的乌衣巷名声日渐,更使曾居住于此的王谢两大望族声誉日隆。刘禹锡感怀伤古之时,历史重被拾及,一个个王谢大家的风云儿女、一段段前尘过往渐渐地清晰起来……

王谢之王,王导,源于琅琊王氏,东晋的开国元勋、政治家、书法家。他成功地打下了东晋政权,以“镇之以静,群情自安”的方针稳定了局面,使东晋得以百年之安。他兴办学校,认为只有通过学校教育,才能使“父子兄弟长幼之序顺,而君臣之义固矣。”他极力主张以治学培养人才,所建立的学堂正是中国最高学府夫子庙的前身。

王导酷爱书法,家中后人更是名家辈出。堂侄王羲之,一代书圣,名帖《兰亭序贴》演绎出了无数的传奇;王献之,王羲之之子,书法大家,与其父合称“二圣”,留下了大量的轶事典故。“东床快婿”中的王羲之,今天看来是不是有种不修边幅也难掩光彩的意思,而其岳父更是慧眼识珠。

岁月动荡,朝代更迭,历史舞台的前沿一直不乏王氏族人的身影。据相关资料,自东汉至明清1700年间,共出35个宰相,36个皇后,36个驸马,186位名士,无人能望其项背,琅琊王氏彪炳史册。

乌衣巷口斜夕阳,游人如织燕子忙——华东五市行(六)

乌衣巷口斜夕阳,游人如织燕子忙——华东五市行(六)

谢安,东晋政治家。与王导44岁的年龄差虽然使得二人没有什么交集,但因为功名显赫,命运神奇地将二人的名字连在了一起,成为名门望族的象征。

一场以八万胜百万的淝水之战足以使谢安名垂青史。与其相关的东山再起、围棋赌墅等典故、成语形象地刻画出了谢安的睿智、沉稳、大气。谢安还是一枚妥妥的美男子,就连病态的鼻音都被粉丝效仿。他通音乐、善行书,儒雅风流、多才多艺。后世族人中谢灵运是山水派诗人的鼻祖,谢惠连、谢朓文采华美,谢朓的文章被君王赞为凤毛麟角,“三谢”与王氏被并称为“王家书法谢家诗”。

幽静的古巷中,黛瓦粉墙上,几处现代气息浓郁的大型玻璃幕墙景观图文并茂地描绘出了他们的风采。

乌衣巷口斜夕阳,游人如织燕子忙——华东五市行(六)

王谢大概不会想到,当年那般奢华的高门大户也会惨遭焚毁。战乱、纷争,乌衣巷几遭噩运,又几度重建。命运多舛的又岂止乌衣巷。经朝历代,这里吸引着无数名士感怀伤古。于是,唐朝的刘禹锡留下了他的得意之作;随康熙帝下江南的御前侍卫纳兰容若也千山万水来到乌衣巷,写下了“江南好,怀古意谁传。燕子矶头红蓼月,乌衣巷口绿杨烟。风景忆当年。”的绝词佳句。

星辰日月,时光荏苒。如今的乌衣巷早已被修葺一新,斥巨资兴建的王导谢安纪念馆,全方位、多角度,极尽详实地展示出了王谢望族的千古风流。昔日豪门子弟的宅第已变为座座商铺,连绵铺展、鳞次栉比。慕名而来的八方游客身着七彩美服穿梭进出,与黛瓦粉墙的乌衣巷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乌衣巷的屋脊之上,燕子叽叽喳喳叫不停,也许正在抢着说:“这座房子我好像来过。”

正值夕阳西下,乌衣巷口,那抹斜阳拉长了游人的身影,也拉长了乌衣巷的岁月……

乌衣巷口斜夕阳,游人如织燕子忙——华东五市行(六)

乌衣巷口斜夕阳,游人如织燕子忙——华东五市行(六)

乌衣巷口斜夕阳,游人如织燕子忙——华东五市行(六)

乌衣巷口斜夕阳,游人如织燕子忙——华东五市行(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