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游走千山万水 |
西安碑林荟萃了数千年来人们耳熟能详的书法大家的传世佳作,观赏着这些名家名篇,不得不为我们的国学——书法艺术所惊奇。一只细小、绵软的毛笔竟能在人们的指掌之间巧妙地幻化成一个个有了风骨的汉字,那么坚硬锐利的刻刀呢?人们运用这一利器又能雕琢出怎样的大气磅礴呢?石刻艺术室会满足你的一切好奇。
作为西安碑林三大主体建筑的其中之一,西安石刻艺术室位于整个碑林博物馆的西部,建于1963年,门楼赤柱绿檐,匾额上“西安石刻艺术室”七个字由陈毅元帅亲笔题写。门楼两侧立有近百根长方体石柱,几乎等高,柱头雕饰人、兽形象,姿态迥异、造型多样。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原来这些都是拴马桩。
与书法相同,石刻也是中国灿烂文化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虽然关于石刻究竟起源于何时已经无从考证,但是不难想见,人类在劳动中创造出了文字,将其书于竹帛、甲骨、岩壁、崖石之上,并充实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于是摩崖、石经、造像、墓志等相继出现。西安石刻艺术室所展示的正是汉唐时代的陵墓石刻。
作为十三朝古都的西安,相继出现过近百位帝王。古人讲究“事死如事生”,帝王自登基拥有天下之日起就着手建造自己的“身后帝国”——陵墓。因此,人们戏谑地说西安是地上一座城,地下一座城。既为帝陵,自然规制等级要高。唐十八陵几乎占居了西安的十几座高山,唐陵也以高大著称。
石刻艺术室内一座犀牛石雕几乎“顶天立地”,这就是唐高祖李渊献陵的石像生石犀,重达10吨,是国宝级文物,原型为国外进贡的活犀牛。乍一看虽然线条粗犷,雕刻简朴,却活灵活现,神情憨态可掬,高超的技艺令人叹为观止。
唐武宗李炎端陵前的石虎体型同样硕大,神态、表情惟妙惟肖;浮雕鸵鸟那一回首瞬间似有千般不舍,简直出神入化。
原存于陕西乾县西湖村石牛寺的唐代石灯是迄今保存最为完好精美的石灯。底座上的石柱透雕四条蟠龙,华丽精美,灯座为盛开的莲花状,灯室巧妙地设计成屋宇型,四面镂空,便于光照。石灯从设计到雕刻天工巧夺,技艺精湛。
道教创始人老子的老君像,唐代石刻珍品,是碑林博物馆中国宝级文物。端坐莲花座上的老子神态安详,似若有所思,所着道袍随身下垂,袍上的褶皱、紧系的腰带无不自然、逼真、形象,如身临其境。雕工的娴熟、流畅、高超堪称一绝。
站在昭陵六骏的浮雕前,任凭前后左右,怎样也不能把它们放进一个镜头。事实是,其中二骏真的遗失海外。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亲手打下李氏江山的一代帝王戎马倥偬半生,战马是他的伙伴、战友、兄弟、助手、战将,一道流血流汗,一道出生入死。生前,白蹄乌、特勒骠、什伐赤、青骓、拳毛騧、飒露紫,帝王声声呼唤着它们,为了永不分离,特命著名画师阎立本亲自绘画并主持雕塑,终至可以带入地宫,在爱将的护卫下安息。只是不知道千年以后,帝王知晓拳毛騧和飒露紫栖身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会发出怎样的感慨。好在其余四骏虽惨遭分身却幸免得以留存,成为国宝级文物。
陵墓石刻除了起仪卫和纪念作用的地上部分外,还有起实用和装饰作用的地下部分,包括石棺、石椁、壁画等。石刻艺术室内,唐高祖李渊堂弟李寿墓门、墓志及石椁无论造型、雕刻、纹饰还是内容都极为精美、别致、丰富,无可争议地成为国宝级文物。贵为皇姐外孙的李小孩李静训,不幸夭折,其陪葬品丰厚、贵重、华美,别致的嵌珠宝金项链、金手镯、玻璃瓶震惊了整个考古界;栖身的石棺被工匠巧妙地雕刻成宫殿型,精致华美,是目前保存最为完整,级别最高的隋代墓葬。
几十件展品,国宝不断,件件精品,再现了古代,特别是汉唐时代石刻艺术的精美绝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