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海城市都会有一条滨海路。它们依山傍海,或长或短,风光秀美宜人,是城市重要的景观带、风景区。
我的家乡大连是国内海岸线最长的城市,毫无例外也有一条滨海路。这条滨海路是城市靓丽的风景线,是城市的名片,是来连游客的打卡之地,在国内外都有着极高的赞誉。
大连的滨海路一面是波涛汹涌的黄海,一面是险峻崎岖的高山。蜿蜒在山腰中的滨海路宛如一条玉带,人们徜徉其间,只见山坡上绿植茂密,鸟语花香,海岸边巨礁林立、奇石嶙峋,湛蓝色的海水不时拍打着礁石,翻卷着层层白色的浪花,“哗哗哗”的海浪声由远及近、不绝于耳。好一幅绝美的水墨山水画,人在画中游,画随人展开,画中有人,人在画中,二者互融契合、相得益彰,迷人至极。
提起这条滨海路,不能忘记一个人。上世纪八十年代,邓小平在大连视察工作。当他来到当时还只是作为战备之需的滨海路时,高度赞扬这里的秀美景致,建议政府将这里打造成旅游公路。从此,大连有了一条令世人瞩目的滨海路。
长达40多公里的滨海路将星海湾、跨海大桥、白云山、森林动物园、燕窝岭、傅家庄、老虎滩、棒棰岛、石槽、海之韵公园等十二处景点串联起来,宛如十二颗珍珠镶嵌在飘逸的玉带之上。其中东部的海之韵路段尤为特别。虽然也被称为滨海路,却并非依山傍海,如果不在特定的位置甚至根本看不到大海。道路两侧皆为陡峭高耸的崖壁,顺山势蜿蜒攀升,从入口至最高处的怪坡路段,共有十八道弯,人们形象地称之为“十八盘”。
当然,真正令“十八盘”名声大噪的不仅仅是那二九一十八道弯。也许是为了迎合滨海路的概念,也许是为了突出城市海洋性的特色,几乎是一夜之间,长达数公里的十八盘的崖壁上遍布了海洋生物的雕塑。鱼类、贝类、藻类、浮游类等等,叫得出叫不出名字的生物应有尽有。它们或大或小、或独自觅食或成群嬉戏或争霸鏖战,无论形态、颜色、动感都惟妙惟肖,也任凭你远观近看都看不出人工的痕迹,那一个个逼真的生灵如同被放大了的标本,令人惊奇于海洋世界的丰富多彩,更赞叹于人类的天工巧夺。
走进入口,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珊瑚中的一群梭鱼,只见它们正欢快地游动着,几条大鱼将小鱼护卫起来,尖尖的长嘴仿佛在震慑着来犯之敌;
前面,海参、鲍鱼、对虾,是海边人餐桌上的硬菜。它们名声、身价、营养具高,无一不勾起人们的馋涎,展示着食者的档次;
如果说海参、鲍鱼、大虾是富人的菜肴,那么扇贝、海虹、蚬子绝对亲民,是普通百姓餐桌上的常客。它们鲜美、价廉、烹饪简单,是海边人再熟悉不过的小海鲜了。峭壁上海虹的形状、扇贝贝壳上的凹凸,蚬子壳的纹路,越仔细看越像真的,几次想像赶海那样赶走,只是它们的“个头儿”又将思绪拉回了现实;
一道大弯处,一条巨型带鱼盘旋其上,只见它拖着长长的身躯,猛然回首,怒目远视,仿佛在提醒着人们,本带鱼虽然美味,却也凶悍,可要提防着我的尖牙哦;
另一道弯处,一条大鲨鱼与一只章鱼正在搏力厮杀,章鱼长长的鱼须死死地缠住了鲨鱼嘴,让其无力还手,更无法脱身。海中猛兽的搏杀如同宇宙大战,引得人们驻足观看,啧啧称奇;
多彩的水母如同身着彩裙的妙龄少女翩翩起舞,婀娜摇曳……
浩繁热闹的海底,一出出大戏仍在精彩地上演着,欣赏着大戏,凑趣着热闹,脚下已不觉来到了十八盘的制高点。远处海天一色,海面上疾驰的快艇划出了一道漂亮的弧线。然而,俯视蜿蜒的十八盘,盘旋着的玉带,两侧郁郁葱葱的植被,最重要的是那些活灵活现的海洋生物,虽然展现出的是被凝固了的瞬间,又有谁不说这里不是一条地道的海底大峡谷?就这样在峡谷中穿行而过,又有谁不被深深震撼呢?
近水楼台,虽然曾不止一次地来到过这里,但每一次都会有新的发现、新的精彩、新的心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