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本地与丹东的城际高铁开通时,曾有一句宣传语:乘坐高铁到丹东吃黄蚬子…… 海边人要坐高铁去丹东,只为去吃黄蚬子,这足以看出黄蚬子的身价。 海滨城市,海鲜种类自然丰富,再加上温度适宜,海鲜味道更是鲜美至极,名鲍、名参享誉世界。小鲜、贝类种类繁多,价格低廉,是人们餐桌上的常客,尤其蚬子,即杂色蛤,百吃不厌。但黄蚬子并不受待见,除了味道不敌杂色蛤之鲜,主要是因为它肉质中沙泥太多,难以清除,影响口感。难道到了丹东会有什么不一样吗? 夜幕已完全降临,雪依然不急不躁地下着。 一家宾客盈门的餐馆也吸引我们走了进去。 每一桌都被隔离成独立的空间,安静私密;座椅还是电热的,好像坐上了热炕头,温暖舒适。点菜,当然最想吃的就是黄蚬子。38元,又是38,天价?算不上,一斤的价钱,当然也不低。 很快,菜齐了,开吃。 硬菜,白灼黄蚬子。个头的确大,剥出一个蚬子肉咬下去,还好没沙子,汤汁满口,细品肉质,肥嫩鲜香……果然与我们之前在家吃的黄蚬子不一样,不虚宣传。究其原因,原来是鸭绿江的功劳。同样生长在黄海浅水区域,由于鸭绿江水的入海不仅冲刷掉了污染物,还带来了丰富的矿物质,滋养着丹东黄蚬子,使其个大、肥美、鲜嫩、营养丰富。 与丰盛的过年大餐相比,眼前的餐饭也许称为小吃更适合,我们却吃得津津有味儿。喝着清爽的鸭绿江啤酒,不觉已吃下了二斤黄蚬子…… 坐在温暖的屋中,品尝着美味佳肴,不时地望着窗外的雪飘,一份惬意袭来……
喜欢
0
赠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