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是得先看一遍,再决定把哪些话放上来。以前敢想敢说的话,现在得掂量掂量了。。
3、当年闲话:
我只是想好好地做一个独特的女人。我要强,是因为我自信的天生成的才华与禀赋,我才不甘与他人为伍,我需要的是心灵里的那份特质。
其实虽然汲取了中国古代的一点文化积淀,醉心于古典诗词中那迷人的意境,但那只是纯粹的艺术感应,而绝无男人与女人的本质的差别的欣赏。那里面缺乏人本身的独特魅力,而只是艺术化了的人格,喜欢那大江东去的气势磅礴,喜欢小桥流水的意韵天成,喜欢那天人
合一的无我之境,欣赏那艺术化诗化的品质个性。而不是人本身。
从古典作品里是难以找到那种真正的男人的典型的范例的,至少是唐诗宋词里少有,那里面太艺术,你仰止于艺术,崇拜那灵性,那里有神性的顶礼膜拜,却找不到纯粹的个性崇拜。
今日自评:
看看那时的自己,也是骄傲得紧。好象是对古典文学作品里缺乏个性与人性的一面,颇有微词,现在看来,实在是角度不同,况且,拿钱钟书钱老先生的比喻来说,作品是蛋,作者是鸡,我关心的蛋远比鸡多,对鸡研究得太少,对古人性情的体会太少,才会发出如此感觉缺憾的声音吧。。。尽管如此,我那时是不大看琼瑶的,还没有到琼瑶作品里去寻觅完美的男人。。。尽管那些人物形象曾经填补了很多少男少女,青年男女的青春之梦。。。
4、当年闲话:
好象现在才一下子找到了喜欢荆轲的答案。悲剧的失败的荆轲,“风萧萧兮易水寒”,不仅仅是艺术的,更是感性的,那是男人式的典范。喜欢荆轲聂政类的至性至刚,甚至喜欢草莽英雄,比如水浒里造反的好汉们,当然也有从戎的辛弃疾,豪放的苏东坡。最倾心的人,绝不是那些文人,李白杜甫白居易,欣赏他们的文采、灵性、气势、精神,却不是人的本性,无论狂放,忧国忧民亦或其他。
而至情至性则推李煜、柳永类,再加上那个痴情公子贾宝玉,欣赏他们,绝不把他们当作男人本身,唯一动情的是他们那种对女人的执著与细腻,感激他们是女人的代言人。
智慧的化身则推诸葛亮,但他也不是男性的化身。
今日自评:
那是对古代文人的批判,不过才刚刚开始,口气很大啊,而且很不厚道,总觉得那些才子不够男人,连诸葛亮都饶上了。不过实在是点出了我曾经的喜爱,高中时班里调查你最崇拜的人,毛周朱刘我都没选我选诸葛亮,那是听袁阔成评书《三国演义》比较走火入魔的时期,当然还有原著,还有电视剧《诸葛亮》(那时三国的电视剧还没出母腹呢),让诸葛先生的形象甚为丰满,至今女儿问起我同样的问题,我还是毫不犹豫地这样回答她,诸葛亮,尽管她尚只在有注音的连环画里读三国,对这位神人已有一定的了解了。
当年港台电视剧《秦始皇》风靡,我独钟刘松仁的荆轲,很人性很悲壮,还在小本子上画荆轲的画像,士为知己者死的失败英雄,管他是否“惜哉剑术疏”,总之,爱这个刺客,连带爱上了很多刺客,比如聂政,于是也疯狂地陶醉于《广陵散》里的暗藏杀机。至于《水浒》就更不用说了,喜欢草根英雄们的人性化,一百单八将的名号倒背如流,那曾是我和弟弟闲来无事的游戏。不问世事的学生时代,太美好了。。。
(喘口气,再继续操刀整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