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雅谑余香:文心妙品 |
三春争及初春景
为了迎合正月初一出生的贾家大小姐元春的名字,后来的几位小姐的名字里都带一个春字,这些听起来有些俗的名字,其实倒是大有深意,红楼里的谜语独树一帜,藏在贾家四位小姐里的名字也暗示了她们集体命运的走向,元迎探惜者,原应叹息也,其实一般读过书的都知道这个含义,既然是警幻仙境里薄命司12金钗里四分一的角色,读者不从名字上领会也一样会对她们的命运发出叹息的。
这里先不说他们的结局了,单就说四姐妹的个性背景差异,再由此看看,什么叫做性格决定命运。除了元春,迎探二人都是庶出,惜春生在“造衅开端”的宁府,也好不到哪儿去。仅从这一点上,三春就已经争不及初春景了。只是红颜薄命是正应在元春头上的。元春的富贵,好运,似乎无人可及,贵妃的头衔远远超出家庭婚姻情爱的意义,那是左右贾府地位的政治姻缘。这些不提,贵妃如果真的能够一路做下去,做为元春个人来说,这趟宫也算没白进,起码有了一生的荣华富贵。只可惜她命短,欲知命短问前生,谁又知她的前生又降落在哪方人家?只知她今生大气,隐忍,悲悯,身在奢华宫廷,心念亲眷手足,完全丧失了个人的行动自由,千金之体,她的举手投足,代表的又何尝是她自己?亲赐的大观园之大观,给了众姐妹以个性自由发展的空间,让这个园子曾经灵动生气一时,而她自己呢,只不过是担了一个母仪天下的虚名而已,最后一场繁华梦,“一声震得人方恐,转眼相看已化灰”,这谜底为炮仗的谜语,也正是她命运的真实写照。元妃命运正如红楼梦一场的品牌符号。浓缩的个人人生轨迹影射贾家由盛及衰恍如大梦的社会现实,因此元春的自我早已不属于她个人,没有具体交待,元春为何这么短命,其实,不用多说,深宫宅院,心情郁结思乡心切,积郁成疾,终于不治,是最大的可能了,谁能关照她作为一个人一个青春女子的内心世界呢?
金闺弱柳质
元春终属特例,与三春不具一个级别的可比性。另外三个的命运,却更彰显其性格决定下的人生脉络。迎春懦弱,探春强势,惜春天性就凉薄,这样的一句话点评有点表面化。展开来,迎春确实乏善可陈,事不关已,高高挂起,被动懦弱,逆来顺受,倒是典型的小老婆生的心态,全无斗争反抗之心,由表及里,在自己家里,虽是庶出,终归也是自家人,是主子,没人会把她怎么样,她又什么都不争,如果她不嫁,她不走出这个家,这个家没有败落变化,她这一生多少有一个身份的佑护,也可以平安过一生。只可惜女儿大了,哪有不嫁的,这瓢水怎么可能不泼出去?听天由命的羊碰上孙性中山狼,最终只有以死得以解脱。能说什么呢,用不着痛恨制度的冷酷,这样的女子拿到当代,也难以得善终,真爱难觅,善良懦弱美貌,多数的狼都不是那只披着羊皮的多情的狼,多情的狼也不会欣赏这样性情的女子,因为她没有个性,是最可能做第二者的那种良家女子,最不容易被人珍惜。天生的自卑情结,与世无争的逃避性格,遇事没主意没主见,男人应该是都喜欢欺负这类女子吧?这位二小姐,连自己身边的丫头都不管,也够冷血,司棋是白跟了她,也算是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了。
千里东风一梦遥
同为庶出的探春和迎春比起来可算得扬眉吐气了。不拿她和姐妹比,单是和她的亲弟弟贾环比,这哪儿象一个妈生的?倒更像是贾宝玉的亲妹妹,一个妈。透着贵族气质,哪象撒泼无赖偷奸使坏的赵姨娘的亲闺女,这个妈还总是让她丢面子,谁也没敢把探丫头当小老婆养的看待,那是因为她自己就从来没把自己看得低人一等。贾环在贾宝玉面前,往那儿一戳就矮了半截,连亲爹贾政看了都心烦,探春可不是,生就的大家闺秀的气质,平等而不卑不亢的健全心态,豪爽的性格,正象她居住的园子秋爽斋,象秋日的阳光一样干净爽朗,洗炼,才智精明志自高,这可不是一般的女孩子。管理才能与凤姐比美,聪明审时度势不亚于宝钗,起个诗社什么的策划组织能力也非同小可,可惜她生不逢时,贾家没有什么她施展长才的机会,小露锋芒最终也未派上什么大用场,最后依然躲不过女大不中留的成人仪式,只是,或许贾家早就看出她那不同一般的贵族气质,岂是只是和凤姐宝姐姐比,她那步元春后尘的潜在皇家气质最终让她飘洋过海,远嫁他乡,“清明涕泣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那只飘飞的风筝成了她一去难返的符号。最苦不过骨肉分离,江边洒泪只有伤伤伤。可是反复对比这么多大观园里的姐妹,除了巧姐不说,总还是觉得探春的命运算是最好的了,她不过只是远走,以她的个性,她不至于象元妃那样弱不禁风郁郁而终,声望也有了,她本来就不是一个池中物,嫁了这样的人家,未必不是施展抱负的机会,当然,红楼没有交待,只是,比起那些可怜的姐妹的命运,她应该能得以善终。这难道还不算好结局吗?当然当年远嫁海外对于亲人来说,和失去一个人的感觉没什么两样,特别在宝玉的眼中,死的死,散的散,总之,是没有一个在他身边了,好不凄凉,其实想开了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只要知道人尚好尚在,不也是一种安慰吗?而今通讯时代沟通这么便利,世界既大且小,如果单凭距离而论,人与人心理的距离远远大于时空的距离,无论亲情友情,只要心存一念,沟通已然不存在障碍,即使远隔重洋,也可以网聚人的力量,无论如何,探春诀别式的远嫁,其悲情指数也算大大降低了。
“惜春常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四小姐最小,可是心性可不一般,惜春名字的由来估计与这两句词无甚关联,只是既是惜春,惜春,春暮的大势已去的情势已经露出端倪,这身边的一切的一切,惜春人虽小,却早已看在了眼里。如果说看破红尘的悟性,只怕是只有惜春为最高,这种心性几乎象是天生,妙玉自小出家为被动,柳湘莲是直接受了刺激,宝玉也是一连串的刺激循序渐近,每个人都有外在的直接的触发点让这些人彻悟,而惜春呢,她不是,她是一点一点感受来的,想来的,悟出的,她生来就是一个冷眼旁观者,有点象古墓中淡然看人世,生了该生死了该死无动于衷的小龙女,但她始终是未碰到过杨过的龙女,所以她会在贾家没落之际皈依佛门。当然,她只是处世态度形似小龙女,事实上,与不谙人世的小龙女相比,惜春生在这样一个大家中,是自小就看透了一切,所以她冷,她只用多彩的画笔描绘她心中也留恋的少女眼中的斑斓世界。情爱,包括人情世故亲情友情甚至她看到过的爱情,物质的浮华,在她的眼中,不过是过眼云烟,那首充满偈语的《虚花悟》,正是她心态的绝妙写照,也是她一生归宿的总结。“将那三春看破,桃红柳绿待如何?把这韶华打灭,觅那清淡天和。说什么,天上夭桃盛,云中杏蕊多,到头来谁把秋捱过?则看那,白杨村里人呜咽,青枫林下鬼吟哦。更兼着,连天衰草遮坟墓。这的是,昨贫今富人劳碌,春荣秋谢花折磨、似这般,生关死劫谁能躲?闻说道,西方宝树唤婆婆,上结着长生果。”宝钗解《寄生草》,很妙,但她以入世的心态点宝玉的参禅,妙玉不用说,云空未必空,是个虽然心灵高洁但终究有些思凡的苦命女尼,惜春不一样,她是真的心里有佛,从小她就看淡一切,和智能儿私混,和凡人不理人家也不理她的妙玉下棋,所谓物以类聚,她便是对参禅悟道是有真兴趣,就象她有作画的天赋一样。这样一个女孩儿,又怎么拿世俗的眼光怪得了她的冷漠与不近人情?是为天性使然,也算得一片纯真,还是可爱。所以时候一到,她不出家,又有谁会出家呢?落红无数又何妨,性中自有大光明。这样的境界,大观园的一干姐妹,是无人可及的了。活在当下的惜春式女子,如若能有一副出世的心态,应对俗中事务,因为六根清净,倒还真可能无往不利无欲则刚,只是在寻常人的眼中,此种女子太冷漠不近人情,可望不可及。她会得到异性的青睐和理解吗?会真正去爱上一个人吗?不好说了,不至于也被逼到出家吧?实属妄加猜测,不便展开了。
总之,性格决定命运,此话,百验不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