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黄骅郝二师傅巨碑撰碑文(陈同斌/文图)
此碑是大斤石材雕刻技师精心雕刻加工而成,高四米半。气势雄伟,雕刻精美,其材质取自太行山优等青石。
郝二师傅,原籍盐山县。其生卒可追溯至清初,博爱之心却广传当下,身怀绝技,治病救人,颇受民间景仰,建庙立碑,香火供奉。
作者与立碑人李运格女士合影
李运格君天资颖悟,穿越历史隧道深得恩师点化,如遇明灯指路。故立志承继恩师之道行智慧,立炉焚香,赐百家之子嗣,拯民众之疾患,化苍生之病灾,谋万世之和合。行善而辛劳不辍,施仁而乐此不疲。其贡品鲜果,多呈奉乡敬老院之孤老;香资盈余,则捐资襄助修桥补路之公益。此功德善举,皆郝二师傅之遗风也。
碑阳:郝二师傅之墓(苦海慈航,寻生救苦)
——沧县李天木李运格敬立
碑阴:青石雅韵,碑文描金,周边装纹,堪称绝碑
运格君常怀感恩之心,屡受庇荫之甜,时值甲午清明,特于先师庙前,立巨碑以纪其虔诚之恒念。
先师德润,早传善道观音远;
信女心诚,今继嘉风旺运长。
中国楹联学会会员陈同斌敬撰
沧州市大斤石材工程有限公司镌刻
碑冠:象征吉祥如意的二龙戏珠,标注篆字“善佑人间
”
碑冠:篆字“大爱无疆”
底座:祥云飘绕,瑞龙对舞
摘录于《黄骅报》
“郝二奶奶”和“师傅林”
又近农历三月十五,黄骅市滕庄子郝二奶奶庙里又该是香烟缭绕、人潮涌动的时候,一年一度的庙会也要开始了。
“郝二奶奶庙”是一个俗称,这里的正式的名称叫“师傅林”。“师傅林”位于滕庄子村东,占地五十余亩,砖墙围护,墙内有一座“慈善堂”和一座坟墓。围墙北侧临公路有一座牌楼,上书“师傅林”三个金色的大字。
“师傅林”是为纪念郝二师傅而建。郝二师傅姓郝名文举,河北省盐山县大郝家村人,是清初“天地圣教”马开山弟子李海山之妻。据说,“天地门”夫妇双修,男称“师傅”,女则称“二师傅”,郝二师傅由此得名。清初,李海山夫妇来沧州一带传教,李的名声远远不及他的妻子“郝二师傅”。郝二师傅身怀绝技,治病救人,颇受民间敬仰。后无疾坐化,享年九十五岁。
当年,黄骅市滕庄子村有一个做小买卖的名叫滕云台。一次行商到大郝家村一带,路遇匪兵落荒而逃,躲到一户人家,见一位老太太正在纺线,便磕头求救。老太太说:“我这两间破屋并无藏身之处,你就卧在我的纺车后面吧。”匪兵果然来搜,却没找到人,只好败兴而去。滕云台看老人家心地善良,拜谢搭救之恩同时,磕头拜师。于是,滕云台也就成了郝二师傅的第一位徒弟。郝二师傅坐化后,滕云台将其与李海山合葬于滕庄子村。同治三年,村民为郝二师傅建起三间土庙,取名“师傅林”。由于兵火和其他原因,“师傅林”几遭破坏;上世纪八十年代,当地人集资重建“师傅林”,到1992年完成,遂有了现在的规模。
郝二师傅的故事很多,流传至今,很多已被传成了神话。传说光绪年间,黄骅高头村张姓渔民一家三口在海上捕捞,遇到风暴,情况十分危急。朦胧中,渔民一家见一蓝衣妇女来到船上,持桨使舵,使渔船平安靠岸,化险为夷。又传1942年,滕庄村一位姓滕的在外当华工,身染重病,奄奄一息。突一日夜梦一位老太太来到近前,拿出几个桃子给他吃。一觉醒来,大汗淋漓,不久便康复了。
新建的“师傅林”落成后,原来的供奉习俗也随之恢复。特别是每年的三月十五左右很是热闹,殿堂内香烟弥漫,祭拜者众多。当然绝大多数人来此不过是出于祈福的善良愿望,其“会道门”的色彩已经淡化。每逢庙会,“师傅林”方圆一华里内各种摊点星罗棋布,一些歌舞团、马戏团、河北梆子剧团来此搭台表演,各种买卖摊点来这里出摊,这几年“家电下乡”的许多厂家、商家也赶过来销售他们的产品,俨然成为一个规模较大的物资交流会。(志慧)
网摘图片:郝二师傅墓前所立群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