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18日全镇高效课堂观摩活动
施家营小学**执教的《29 掌声》评课稿
评课人:施家营小学***
《掌声》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29课。这篇课文以英子“自卑——感激——自信”的情感变化为主线, 用朴素无华的语言饱蘸爱心的笔墨,生动地记叙了身患残疾而忧郁自卑的英子在掌声的激励下,鼓起生活的勇气变得自信开朗的故事。
全文以英子的感情变化为主线贯穿全文,英子一系列的情感变化都是由“掌声”引起。因此指导学生深刻领会“掌声”的内涵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老师抓住课文的重难点,以生为本、以情为线、以读为主,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段,读中悟悟中读,在读读悟悟中理解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鼓励,要主动去关爱别人,特别是身处困境的人;同时也要珍惜别人对自己的关心与鼓励。
一、课前谈话紧扣文本,自然导入。
教师能够抓住现场环境,后面有这么多老师来听我们上课,你们有什么表示?学生立刻想起热烈的掌声,教师导入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掌声》。”
小建议:要是我讲这课,导入我会这样设计:“今天有很多老师来听课,我们用什么方式欢迎?”“老师有些紧张希望同学们给点掌声鼓励鼓励。”“掌声可以表示欢迎,表示鼓励,有许多作用。”短短的三句话就引入课题,过渡到文本内容,自然衔接,顺理成章,也突出了主题,把学生轻松地带入课中。
二、揣摩人物心理,和英子对话
英子是本课的主要人物,课文主要是围绕英子的神情、动作进行描写的,引导学生透过人物的神情、动作对人物的心理进行揣摩,从而深入到人物内心,去感受她的心中所想。**老师让学生自己读课文,找到描写英子神情和动作的句子,然后通过读去感受英子此时的心理是怎样的。学生在读、思、想的基础上,和英子的内心开展了一次又一次的对话,把英子心中最真实的想法体会得比较到位。在这个基础上,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朗读,感觉教得比较轻松,学生学得也比较到位,听课的我也听得入情。但总觉得全堂课中学生读的还是不够,不能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受英子的内心情感及作者的情感,所以应该加强课堂的读书。
三、引导感受体会,和文本对话
语文教学是教师、学生和文本对话的过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引导者,要创设良好的氛围和情境,让学生接触文本、深入文本、解读文本,进行个性化的感受和体会,真正做到和文本的对话。**老师在教学这一课时,时时处处以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身份出现,把学生带入一个个生动的情境,使学生近距离地和文本来了个正面接触,进行对话。
但纵观整堂课,总感觉**老师问的较多,这对学生自主性体验的发挥有阻碍的作用。其实,在“回顾课文”之后,大问题只要一个,既“是什么让英子有了如此大的改变呢?”,把这句话从后边讲述中提到前边来,开始本课的讲解。其余的地方可引导学生通过自读自悟,教师随着学生读悟的过程加入一个个具体化的小问题,重点语段一个个去突破,这样既还给了学生自主权,也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来进行指导朗读及对课文的总结,从而达到情感的升华。
以上只是我自己浅显的一些个人认识,请各位领导和同仁批评指正。真诚的希望领导和同仁们留下宝贵的建议和意见,帮助我校的**老师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水平。谢谢大家!